分享到:
公务邮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版 微信
微博
登录 | 注册

关于加大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建议答复

索  引  号: yishuixlyj2251631/2019-0000080 主  题  词: 政务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沂农复字11号 发布机构: 沂水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19-08-13
浏览次数: 有  效  性: 成文日期: 2019-07-10
标       题: 关于加大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建议答复

B:正在解决

卢言海、刘兆锋、刘祥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统筹规划,加速城乡融合梯次推进。

一、科学规划强引领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建设布局,编制完成了《沂水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沂水县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工作方案》,成立了沂水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和五个振兴工作专班,构建起了“党委政府主导、牵头部门抓总、职能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了“中心城区+建制镇+农村新型社区+新农村”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对全县1040个行政村进行了分类,找准每个村的发展定位、提升路径,彰显各自特色,做好绣花功夫,留住乡愁乡恋。坚持城镇村联动,把乡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以“特色小镇”的理念,推动乡镇分类特色发展,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口集聚功能,重点推进沂蒙风情小镇、瑞海温泉小镇、四门洞月亮小镇、夏蔚樱桃小镇等主题文化小镇集群式发展。

二、突出点线面结合

坚持试点先行、以点串线、以线拓面、梯次推进,围绕“聚焦一批试点、攻克一批难点、形成一批亮点”,在前期打造了四门洞、桃棵子等一批特色田园乡村的基础上,再优选一批村庄,作为重点建设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庄,整合资源、重点建设,通过点的突破、线的连通、面的拓展,带动沿路、沿河、沿产业带全面振兴。

三、推进核心区先行

突出泉庄镇马莲河流域、院东头镇峙密河流域、沿兖石路区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样板区。如,院东头镇以旅游为平台,打造茶叶、生姜产业发展链,彰显茶文化、红色文化主题,去年以来整合农业、交通、旅游、美丽乡村等资金1.1亿元,吸引社会资本规划规划投入近40亿元,以“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5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三区同创为引领,规划建设了沂蒙风情谷田园综合体,启动了生姜深加工项目,培树了一批以桃棵子、四门洞为代表的美丽乡村,探索打造“以旅游拉动产业,以多业态并举支撑农业,以融合发展提质增效,以品牌营销塑造形象”的乡村振兴发展示范样板,绘就齐鲁“富春山居图”。

四、强化政策统筹扶持

今年以来,我县按照全县乡村振兴规划和发展实际,结合“五大振兴”工作方案,把涉农资金使用与乡村振兴规划和方案有机衔接,统筹安排年度重点任务和实施区域、增强资金安排的集中度和项目布局契合度,实现多行业整合、集中连片治理。围绕脱贫攻坚,统筹资金1.2亿元。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资金1.9亿元,重点投向农村公路及户户通、农村垃圾处理、农村改厕、美丽乡村示范片、农村危房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统筹资金1亿元。围绕村级组织建设,统筹资金0.9亿元。其中,统筹资金整合田园综合体、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投入泉庄镇马莲河流域、院东头镇峙密河流域,集中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比如,泉庄镇以乡村振兴资金统筹整合为平台,积极招引资本下乡,探索实践乡村振兴战略,去年以来统筹整合农业农村、发改、住建、旅游、扶贫、水利等资金1.6亿元,撬动工商资本投入20余亿元,规划建设了尹家峪省级田园综合体,发展了有机蜜桃产业1.2万亩,整镇全域争创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荣获第三届中国农业(博鳌)论坛中国乡村振兴最佳示范奖,推进了有机农业、休闲旅游、康养度假、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沂蒙山区、群崮之间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正蓬勃崛起,前景可期。

沂水县农业农村局 沂水县财政局

沂水县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2019年7月10日

建议承办分管领导:邱波,承办责任人:张玉栋,电话:2251631

抄送: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督查室

关闭窗口

Word版下载 PDF版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Copyright©沂水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沂水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Email: ysxxgkb@ly.shandong.cn  网站标识码3713230027 鲁ICP备0600096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107号

智能问答
客户端
爱山东
爱山东
沂水首发
沂水首发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新媒体矩阵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