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农业农村局2025年计划
索 引 号: | yishuixlyj2251631/2025-0000038 | 主 题 词: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文 号: | 发布机构: | 沂水县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 2025-01-31 | |
浏览次数: | 有 效 性: | 有效中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沂水县农业农村局2025年计划 |
2025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全县整治、全域旅游、全景沂水、全境精致、全民共富、全面振兴”为思路,大力实施“农业稳县”战略、突破镇域行动,做好富民强村壮镇融合文章,以“党委政府抓发展、党员干部干实事”为主题,以“强村富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群众真受益、真满意”为标准,深入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继续保持全市乡村振兴观摩评比领先位次,全力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一是做好富民强村壮镇三篇融合文章。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明确目标、明晰重点,制定节点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聚力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增收、乡镇财政增收“三个增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深化提升党建引领片区推进模式。进一步巩固提升院东头镇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富官庄镇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等已建片区,并在现有片区基础上梯次推进,实现片区建设行政村全覆盖。积极申报争取省级示范区,筹备全市乡村振兴现场观摩。
三是聚焦城乡融合提质发展内涵。加快推进沂城街道许家湖镇“花溪彩虹·寻梦沂水”、龙家圈街道“崮下湖畔”2个城乡融合先行区建设,探索城乡融合的实现路径,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融、相得益彰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四是守牢两条底线。确保粮食安全。规划建设5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确保粮食、蔬菜、食用菌、园林水果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挥好帮扶责任人和村级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网格员作用。围绕提升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新建一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对已建成项目加强监管,确保资产安全,发挥作用。推进高庄镇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创建。
五是深化四项改革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宅基地管理改革,探索“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路径,做好与乡村振兴项目、“百千工程”、增减挂钩项目的结合文章;优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服务,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原则,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探索适度规模经营路子;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国家级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继承、有偿退出试点,年内办理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贷款1亿元以上;拓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效,深化“美德信用+乡村治理”机制,完善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标准体系,年内发放美德信用贷款10亿元以上。
六是抓实五项重点工作。四雁工程方面,发挥好村党组织书记“头雁”作用,出台“归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政策。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新增“四雁振兴”贷款3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方面,做大做强以观赏鱼兰寿、泰狮品种为代表的金鱼产业。投资建设1处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发展乡村产业项目。积极推荐申报农业产业强镇、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精深加工方面,围绕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招大引强,推动玉米精深加工、休闲食品等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临沂市沂蒙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平台作用,深化研发机制创新,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助办好第三届山东(沂水)食品博览会;百千工程方面,完成第一批整治村建设任务,推进诸葛镇“陌上花开”、龙家圈街道“崮下湖畔”等17个百千片区和沿胜利河美丽乡村旅游线路建设工作,要加大总结提炼力度,形成具有沂水特色的典型经验做法,实现“三年创特色塑品牌”目标;循环经济方面,完善“1+3+6+N"循环农业发展体系,按照“区域大循环”“园区小循环”机制,建设完善循环农业示范场景。落实好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资金。
七是实施九项提升工程。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工程,以列入全县“办好一件事”为契机,围绕模式创新和机制优化,建立联农带富机制,总结推广经验模式。年内培育县级以上示范社20个;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工程,认真落实《沂水县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肉蛋奶产量稳定上。力争引进标准化牛羊屠宰企业、健康肉供应链企业各1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抓实村庄环境、农村厕改、田园生态等整治提升工程,开展“全域绿化”行动、村庄清洁行动。大力创建省级和美乡村;农业科技支撑提升工程,发挥好沂水县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临沂市沂蒙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平台作用。建设2处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的培育工作;农机装备提升工程,积极争取农机补贴资金,争创市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创立1家省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强村富民提升工程,积极稳妥探索推行强村公司、集体经济组织联合、集体经济组织自营、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等多种途径,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章程合理分配收益。用好沂蒙乡村振兴合伙人综合服务平台,年内实现新增合伙成果20项;清廉村居提升工程,巩固农村集体“三资”侵占挪用问题专项整治成果,规范“沂农云”三资监管平台和阳光村务公开平台等信息化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做好村级监管员选聘管理工作。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全年抽检1500批次,确保农产品质量整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综合执法能力提升工程,规范开展农资打假执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渔业执法、农机安全生产执法,积极推行服务型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