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公务邮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版 微信
微博
用户中心 | 注册

沂水县农业农村2022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yishuixlyj2251631/2022-0000011 主  题  词: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发布机构: 沂水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2-02-02
浏览次数: 有  效  性: 有效中 成文日期:
标       题: 沂水县农业农村2022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二、目标任务

202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4万亩、产量6亿斤。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全产业链覆盖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280亿元,休闲农业营业收入40亿元。示范片区建设快速推进,成效显著,位居全市前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争创全省现代农业强县、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乡村产业发展,争创现代农业强县。

围绕全省现代农业强县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指标要求,全面梳理重点任务、重点事项,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明确步骤、有序推进,力争二年内争创成功。

一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1.培育农业全产业链。以争创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为抓手,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规划投资72亿元,推进马站镇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大地玉米提升改造、富官庄益商源、道托镇好运谷、罗欣乐康中药产业园、四十里堡镇花生国家产业强镇等一批涉农重点项目建设,培育粮油、果蔬、畜牧、水产、中药材等6条产业全产业链,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280亿元。2.做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落实国家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粮食产能,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4万亩、产量6亿斤。统筹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设施果蔬、设施畜禽等,重点抓好蔬菜、肉、蛋和水果的生产及供应。全年生猪、牛、羊、家禽饲养量达到45.5万头、4.3万头、22万只、900万羽,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26万吨、1.5万吨、1万吨;果园面积稳定在50万亩、产量76万吨;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3万亩、总产78万吨;发展烤烟面积4万亩。3.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以争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为抓手,以“田园采风、果蔬采摘、民俗节庆、美丽乡村”为内容,突出区域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服务特色,打造以院东头镇、黄山铺镇、崔家峪镇、泉庄镇为重点的美丽乡村休闲旅行精品线路,2022年打造美丽休闲乡村1个,实现休闲农业营业收入40亿元。

二是强化生产能力建设。1.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扎实推进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建设,2022年建设5处以上3000亩的经济作物机械化示范区,确保林果、生姜、烟草等全程机械化率达到70%、农作物秸秆处理率达到92.7%以上。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发挥科技平台技术示范、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作用,2022年实现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全覆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2.推进清洁生产。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确保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继续推进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行动,2022年化肥施用减量、农药使用减量分别达到2%、2%。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工作,争创“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高标准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3.创响知名农业品牌。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做强“沂水十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利用央视等媒体,突出抓好沂水食品、沂水苹果、沂水生姜、沂水韭菜、沂水观赏鱼等品牌推介,不断提高沂水优质农产品影响力。2022年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长三角大型农产品推介会5次以上,组织沂水优质农产品专场推介会1次;新发展“三品一标”6个。

三是完善农业经营体系。1.推进平台载体建设以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为载体,推进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向园区集中,向中心镇、专业村聚集。2022年争创市级以上产业名品村、产业化联合体、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8个以上。打造对接长三角中心城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10个。扎实推进泉庄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优势特色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积极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培树新型经营主体。扎实推进全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整县提升试点建设,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培育市级以上示范社10个、家庭农场10个,争创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1家。3.培育高素质农民。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推进农民生产技能考核颁证,进一步提高农民能力素质,培育农村新的增长动能。全年培育“齐鲁乡村之星”1人,“沂蒙乡村之星”4人、高素质农民300人、农村实用人才2000人。

(二)牢牢守住底线,实现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持续抓紧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成绩。

一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实行“三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压实乡镇主抓主推责任,行业部门专项责任、343名省市县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责任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抓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摘帽不摘政策,脱贫攻坚期内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持总体稳定;摘帽不摘帮扶,压实4096名帮扶责任人责任,坚持每季度入户走访排查整改问题,巩固脱贫成果;摘帽不摘监管,严督实考,每月对乡镇街道根据阶段工作任务特点进行督导督查,推进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二是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落实好脱贫攻坚期内出台的住房、教育、医疗、饮水、金融等政策,确保全县4.7万名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发挥好全县1040名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网格员作用,持续跟踪农户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可能返贫致贫人口并纳入监测帮扶范围。坚持实事求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整合民政、教育、人社、慈善等行业部门救助政策,开展针对性帮扶,不出现新致贫。

三是强化项目建管。建立衔接资金项目库292个,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发展一批能带动脱贫群众就业的特色优势富民产业。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结合县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要求,统筹用于集中推进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已建成项目提质增效等,支持农业生产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压茬办理项目手续,统筹施工要素,确保年内完工。对已建成的513个项目严格落实“四权”分置管理机制,通过项目运营监管预警系统,对项目运营、收益、管护情况线上、线下管理,确保资金资产安全,收益长效稳定。规范完善扶贫资产收益使用,优先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发展村级公益事业。

(三)扎实推进示范片区建设,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展示区。

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总要求,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规划引领、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以推进示范片区建设为载体,规划总投资62.4亿元,在崔家峪镇、泉庄镇开展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在院东头镇深入推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在黄山铺镇深入推进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强化项目支撑带动,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整合桥洞行业资金、社会资本,综合实施现代农业、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旅游文化、乡村治理、人才培育等项目建设,探索总结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使“三大片区”成为产业链接、生态循环、新业态、新模式、新功能、智慧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阵地和主战场。通过两年建设,使三大片区由点成片,连片成面,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先行区,建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展示区。

一是开展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规划总投资34.7亿元,发展壮大林果、旅游等优势产业,配套完善水、电、路网、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延长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吸纳农户就近务工、转移就业,设立公益岗位,开展村庄保洁等,促进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检测帮扶对象增加收入。支持村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强化人才培养,提升村级发展能力和群众致富能力。推进乡村治理,加强文化活动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泉庄镇衔接推进区规划投资10.4亿元,重点实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马莲河、温凉河综合治理等项目,促进“农文旅、景田村、产销供”融合发展。崔家峪镇衔接推进区,规划投资24.3亿元,重点实施山东能源集团农光互补、凤凰山生态农业园、飞行营地建设等一批项目,打造生态宜居新镇、现代农业小镇、工业生产强镇。

二是院东头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2022年计划投资15.4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1.2亿元,工商资本14.2亿元,实施春风农场、乡村振兴学院、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道路提升、镇驻地商业区、刘家店子博物馆(春秋文化)等项目。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做精茶叶、生姜、红薯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挖掘红色文化,打响“红嫂故里”文化品牌,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全域旅游再上新台阶。

三是黄山铺镇美丽乡村示范片区。2022年计划投资12.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0.95亿元,工商资本11.35亿元。实施花卉产业孵化园项目、农光互补项目、尧崖头和东黄庄社区建设项目、双崮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泉庄河沿线绿化提升项目、美丽村庄提升工程和“四好农村路”改造提升工程。通过建设,以“水韵黄山、诗画家园”为底色,构建“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业一品牌”的大美格局。

(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路、水、电、房、通讯等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向户延伸。投资75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集中配套机耕路、高效节水、耕地质量提升等措施,突出体现绿色农田、清洁农田、智慧农田等,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夯实冷链基础设施,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以马站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为重点,加快建设农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统筹水利工程建设与防汛抗旱,深入推进“河湖长制”,突出沭河沂河上游综合治理、水源工程建设、移民扶持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是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农村厕所管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个重点区域(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塘沟渠),按照“三清三整三提升”标准,深入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大力开展全域范围内的农村环境整治提升,落实村自查、镇巡查、县督查的三级联动机制和排查整治责任,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做到问题排查到位,整改落实到位,长效管理到位,实现农村全域秀美,力争全市考核继续保持前列。全年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市级18、县级72个。

三是建设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农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通过以奖代补、农机补贴等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产地预冷、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等设施。打造以马站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为龙头的区域冷链物流中心,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积极开展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和益农信息社平台市场化运营。依托沂蒙直播电商基地等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直播销售,壮大直播经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紧紧围绕农村现代商贸流通服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两大主线,全力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四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扎实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切实把“三农”政策落到实处,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突出基础性、普惠性,保大宗,保成本,在覆盖玉米、小麦、花生、生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扩大到苹果、桃等果品种植领域,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作用,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提升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和重大农业安全生产事故。严格依法行政,严厉打击涉农违法违规行为。

(五)创新机制,持续增强“三农”发展活力。

不断创新发展各种机制,理顺关系,疏通渠道,持续挖掘“三农”发展潜力,增强“三农”资源的活跃度,迸发更大的发展活力。

一是构建农村信用体系新机制。抓住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县机遇,建立组织架构,形成县、乡镇、村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工作运行机制。健全综合配套政策体系,从商务行为、社会管理、政务和司法领域等方面制定自然人、法人信用新型评价标准,明确信用建设标准和工作流程。搭建信息平台,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动态归集组织人事、公检司法、税务、社保等单位信息,实现全县所有自然人、社会法人信用登等级实时查询。推行奖优罚劣的信用奖惩机制,创新应用场景,树立“信用有价、诚信受益”的鲜明导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是构建资源统筹整合机制。建立“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乡村振兴资金统筹整合投入新格局,按照“突出重点与强化绩效、用途不变与渠道不乱、打捆拼合与各计其功”的原则,以规划为引领,主要对涉及农业、扶贫、水利、民政、国土、交通、住建、文化旅游等部门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产业发展资金、公共服务资金、涉农建设等项目资金进行有机整合,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重点任务、重点区域为平台,增强资金安排的集中度和项目布局契合度,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形成多种元素融合互促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

三是构建要素保障机制。完善继续实施农村“三权+”抵(质)押贷款工作,赋予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等押融资权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审批,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工作机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及农房,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搭建县乡村三级交易体系,打造集信息发布、流转交易、抵押贷款、鉴证管理于一体的农村产权综合性交易服务平台。

四是构建绿色发展机制。围绕“绿色、低碳、新能源”,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全覆盖,打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重点推进实施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连续扶持五年,每年国家扶持资金1000万元,用于堆制有机肥6.24万吨,解决10万亩耕地有机肥使用问题。对沂清环保能源公司、长青环保能源公司、北斗星无害化处理公司3处分类集中处理中心,扩量提能、改造升级,对农村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病死畜禽等进行集中处理。充分发挥诸葛镇、许家湖镇区域能源中心作用,以15-30公里为辐射半径,划区域分片集中处理,逐步实现全县农村有机废弃物全收集、全处理、全利用。

五是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机制。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创新组织方式,提高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服务水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先服务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农业服务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烘干收储等面向小农户的生产性服务,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强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标准,总结推广典型服务模式。全年培育社会化服务合作组织5个,新增托管服务面积3万亩以上。

四、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一)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统筹推动,加快健全党委农办、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三位一体”抓乡村振兴的机制办法,完善协同运行机制,强化配合,形成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完善乡村振兴工作专班推进机制,将脱贫攻坚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推进工作扎实开展。

(二)强化考核推进。坚持结果导向、目标导向,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把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目标任务纳入到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压实各级各部门抓“三农”责任。镇村两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力以赴做好组织发动和引导服务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从部门业务和职能出发,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强化服务、促进落实。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乡村振兴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与媒体平台合作,积极输送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传播好沂水“三农”声音,展示好沂水“三农”形象。聚焦农业农村发展新亮点、新典型、新举措、新成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时掌握涉农舆情动态,积极做好涉及农业农村的有关舆论引导管控和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关闭窗口

Word版下载 PDF版下载

Copyright©沂水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沂水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Email: ysxxgkb@ly.shandong.cn  网站标识码3713230027 鲁ICP备0600096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107号

智能问答
沂水首发
沂水首发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