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邮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版 微信
微博
用户中心 | 注册
索  引  号: yishuixfbgs/2024-0000301 主题分类: 建设规划;
发文机关: 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4-05-30
发文字号: 沂政办发〔2024〕20号 公文类型: 方案
标      题: 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沂水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4-05-30 效力状态: 有效中
统一编号:

沂政办发〔2024〕20号

字号: 打印 收藏

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沂水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

沂政办发〔2024〕20号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沂水经济开发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

现将《沂水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5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沂水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


为做好沂水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根据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的通知》(财办建〔2024〕15号)和《关于做好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建办村〔2024〕20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有关重要指示精神,以保护文化遗产、改善设施功能、优化人居环境为重点,充分发挥全县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自然环境、绿色生态等特色资源优势,有机结合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与传承、融合与活化、修复与改造的模式和路径,推动传统村落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聚力打造在沂蒙精神引领下的革命老区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建设新样板。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以人为本。以政府推动为主,带动社会多方参与,整合资源、聚合力量、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串点成线,以线带面。以中国传统村落为节点,联动历史文化名村、美丽村居、美丽乡村等特色村庄,因地制宜连点串线成片。突出示范性、整体性,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整体性保护利用和分层分类分区振兴发展。

3.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保护传承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生活,增强传统村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

4.突出特色,系统推进。根据村落地域条件、文化特征、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历史遗存等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采取差异化的保护措施和发展模式,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布局,系统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三)目标任务

围绕全县的历史文脉、村落遗产、地理区位、产业资源等要素,锚定“沂蒙精神发源地·红色宜居古村落”的发展定位,以“群崮环抱、山村石屋”为特点,以保护“春秋遗风、崮上王城”为契机,重启“千年商埠、齐鲁驿站”,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为突破,统筹县域传统村落总体保护发展,加强村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力度,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连片保护,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山水风光型、历史文化型、风景旅游型、教育展示型的传统村落。

1.完成“一方案一规划”编制,科学指导工作开展。组织编制《沂水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明确示范内容和重点任务,制定工作推进计划。编制《沂水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指导传统民居宜居性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提升、农事节气和乡风民俗挖掘传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数字化建设等工作,推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科学发展。

2.全方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高传统村落魅力与风采。传统村落建筑、整体风貌等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产、地域民俗风貌等得到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和活化利用,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传统村落保护模式。

3.改善村落人居环境,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做到应改尽改,普及自来水、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配套建设消防基础设施和避险疏散场地等重点防灾减灾设施;配套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公共交通、旅游接待等公共服务设施,村落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村民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4.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和活力。深入挖掘传统村落资源禀赋优势,统筹省级传统村落,实施“一村一品”,发挥关顶村、八大庄村、崮崖村、王庄村、云头峪村、石棚村等6个中国传统村落的业态发展优势。以传统村落现有资源为依托,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发展特色新型业态、地方特色手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和活力。

5.健全长效保护体制机制,提升保护利用综合水平。构建多层级多要素的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健全沂水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协调机制,畅通信息共享,形成保护与发展的合力。

6.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沂水模式,带动全县乡村风貌提升。有机结合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传统村落资源,探索形成符合地方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保护利用路径,建立统筹推进、片区管理、活化利用为一体的保护利用模式,通过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带动,推动全县乡村风貌实现整体提升。

二、重点内容

(一)创新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方式

以安全性、舒适性、多样性和本土性为原则,统筹传统村落保护与村民现代化生活需求。充分依托全县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历史文化传统元素,运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对村落传统建筑进行修缮加固,完整恢复建筑的传统形制;采用微更新的方式,以针灸式手段推动石头房、茅草房等传统建筑改造与升级,改善民居内部使用功能与空间品质,满足使用者不断更新的生活需求,融合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与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结合全县传统村落产业发展与文化特色,植入现代休闲体验功能,推动传统建筑焕发新的活力。

1.分类推进建筑保护修复

因地制宜推进传统建筑保护与修复。按照保护等级高低和轻重缓急,统筹开展分类保护与施治。传统风貌建筑集中连片的村落,采取破损建筑修复、风貌冲突建筑整修、违建拆除等措施,重点进行传统建筑风貌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分类修缮整治,突出红色文化,弘扬沂蒙精神,着力修复夏蔚镇王庄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云头峪村《大众日报》创刊地所在村落整体风貌。

遵循“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进行修缮与新建相结合的功能置换,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更新方式和具有沂水特色的“干插墙”等民居工艺,在恢复建筑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合理利用其局部空间,赋予新的功能类型。结合旅游发展需求,对风貌较好且体量合适的建筑院落进行合理装修,引入现代服务设施,打造文化活动场所、精品民宿、教育基地、文创基地。依托夏蔚镇王庄村、云头峪村的红色文化,将村落中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升级为党性教育基地和青年研学基地;依托泉庄镇石棚村、崮崖村的春秋王崮文化,将村落中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升级为春秋历史传承展示区;依托马站镇关顶村、八大庄村的齐长城文化,将村落中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升级为齐鲁文化展示馆和中国长城文化展馆。

2.保护修复街巷建筑立面

秉承“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保存传统村落街巷建筑立面的完整性与复古性,对建筑的外观风格及色彩等进行修复。推进泉庄镇崮崖村主街立面修复,植入民宿、餐饮、书吧、手工作坊等功能,打造民俗风情一条街。推进夏蔚镇云头峪村东西主街立面修复和街巷改造,采用生态原石复原村居,以坡顶形式分段复原鱼鳞状石板屋顶、茅草屋顶、红瓦屋顶,展现“干插石头房”历史演化脉络,打造成为石头房、“石气”网红打卡地。保护夏蔚镇王庄村南北主街历史格局,以传统石板铺砌方式进行整修。修复临街传统风貌建筑,推进电力电信管线入地,提升街巷景观环境。推进院东头镇桃棵子村沂蒙红嫂祖秀莲故居及周边传统街巷整体风貌提升,以沂蒙红色精神为主题,打造沂蒙红色精神特色街巷。

3.强化传统村落总体格局完整性保护

充分彰显沂蒙地区传统村落的街巷院落风貌、整体空间格局与乡土景观环境。加强村落天际线、视线通廊、建筑高度控制,严格落实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建设控制要求。加强村落形态保护,保持村落形态完整性。维持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传统田园风光和谐共存关系,做好“河溪—耕地—聚落—园地—林地—平崮”空间要素序结构关系的保护。加强村落风貌保护,保证村落风貌自然性。保护延续村落整体风貌特征。加强村落格局保护,保证村庄肌理原真性。延续村落内部“街巷—宅院—公共节点”等空间元素的组合关系,避免尺度突兀、破坏原有空间秩序的弃旧建新行为。保护夏蔚镇云头峪村村落周边的歪头崮、锥子崮等山体与自然植被完整性,强化周边山体区域视线通廊控制,保护村内古树圆柏、古井以及石磨、石碾等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夏蔚镇王庄村南北主街“红色文化+传统村落”主轴、“田园生态+传统村落”的双线格局,保留原有的街巷空间和街道尺度。保护泉庄镇石棚村民居建筑群风貌,保持村庄新建、修建建筑的风貌协调性。

4.推动传统村落空间与生态景观系统融合

将传统村落周边村域环境纳入传统村落保护的环境协调区,严禁破坏山水格局的行为活动,指导做好生态修复。整体保护传统村落环抱山水田园体系、绿化植被等,对村落内的古树林木及珍稀树种实行挂牌保护;优先在传统村落周边区域实施天然林修复、河湖湿地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有效治理外围工业项目污染。适当增加绿化、水体等,改善村落环境。塑造夏蔚镇王庄村沂蒙山精神教育基地,实施王庄河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驳岸。保护夏蔚镇云头峪村山水传统风貌和整体格局,保留村落依山就势的阶梯聚落形态。保护提升泉庄镇石棚村水库周边风貌,打造山、水、崮一体的沂蒙崮乡村落景观,修建崮崖至纪王崮连接通道,进一步盘活展现崮乡王城文化风貌。修建马站镇八大庄村入口景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及周边地理格局,建设富有特色、融合景观风貌的村头名片。推进八大庄村古泉眼养护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依托古树、石桥、景观奇石风貌,打造传统村落中心景观。

(二)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机制

1.发挥领创办的牵头作用,基层党组织做好“引导者”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体系,统筹开展共建共治共享工作,形成“县级抓总、部门配合、乡镇主导、村级实施”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成立沂水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全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审定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发挥市场主体的推动作用,参与做好“催化者”

依托领创办平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探索传统村落合作发展新机制。一是研究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对企业与个人投资项目进行投资额奖励、税费减免除奖励、招商引资奖励,为投资者提供低息贷款、个体旅游带动奖励、游客优惠奖励等奖励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二是明确共建内容,重点构建历史遗产共保机制、产业发展共营机制、生态宜居共建机制、文化传承共育机制。以6个中国传统村落为主体,统筹省级传统村落、美丽村居、美丽乡村等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利用,吸引城市资本与人才下乡,参与乡村产业经营、土地整治、农房建设、生态修复保护以及文明乡风培育,探索合作共建机制。

3.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全民总动员做好“支持者”

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共同保护传统村落。一是基层党建带动。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将传统村落保护、人居环境整治写入村规民约,增强文物、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二是文化精神教育。依托中国传统村落示范,建设沂蒙精神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创作红色雕塑、沂蒙精神长廊、红色文化休读点等文化景观,深化村民对沂蒙精神的认知,增强村民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三是研究激励制度。研究制定村民投工投劳、资金共筹等激励办法,鼓励本村村民或本地工匠团队参与传统民居修缮等工程建设。四是保障村民权利。探索古宅古居以房屋产权入股、村集体统一修缮经营、统一出租等多种模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闲置宅基地、房屋、资金等入股的方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合理享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收益。

(三)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模式

1.以文化传承为核心,划定传统村落联动发展集群

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历史文脉,立足沂水特色历史文化,以沂蒙精神为内核,继承发扬沂蒙崮乡文化、齐长城文化、春秋王崮文化等历史文化,和山区梯田独特的农耕文化,统筹划定三大传统村落联动发展集群,推进集群立体开发、差异发展、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一是红色文化村落联动发展集群,将王庄村和云头峪村打造成为红色教育精品示范村。二是春秋王崮文化联动发展村落集群,将崮崖村和石棚村分别打造成为崮上王城精品示范村和崮乡古村精品示范村。三是齐长城文化联动发展村落集群,将八大庄村和关顶村分别打造成为长城风光精品示范村和战国风情精品示范村。

2.以研学旅游为主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文化特色为内核,突出以研学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结合传统村落自然环境、农耕历史积淀、传统建筑风貌、特色农业产业资源,推出“文化+科普教育”“文化+遗迹博览”“文化+休闲体验”等多元发展模式。一是“文化+科普教育”。重点突出红色文化传承,围绕沂蒙精神发源地之一、沂蒙山根据地、大众日报创刊地等红色记忆点,推出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教育课堂,建立特色研学教育基地。二是“文化+遗迹博览”。重点突出历史文化展览,围绕天上王城、齐长城、穆陵关等历史遗址,推出沂蒙红色文化、纪王崮墓群博览、齐长城天险徒步等特色研学线路。三是“文化+休闲体验”。重点突出非遗文化体验,定期开展民间节庆活动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活动,围绕马站煎饼、王庄粉皮、泉庄豆腐皮等传统手工技艺,推出农耕休闲体验文旅活动。

3.以旅游产品开发为导向,构建三大旅游产品体系

构建沂蒙院落度假、乡土田园休闲、民俗文化体验三大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一是“沂蒙院落”度假产品系列。以“院子文化”为主题,通过一草一木、一水一景拉近游客与乡土自然的距离,量身打造露营地、温馨农家小院等个性化的度假空间。二是乡土田园休闲产品系列。串联别具一格的田园农耕景致以及种类丰富多样的现代农业生态景观,实现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三是民俗文化体验产品系列。开展各类文化感悟、民俗体验项目,满足游客对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体验需求。

4.以片区统筹为目标,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协同振兴

发挥示范点辐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吸纳周边有条件的乡村借势联动发展,引动县域南北村落差异化、特色化、整体化全面发展。在县域北部,以马站镇关顶村、八大庄村为关键节点,以齐长城历史风光为主线,串联集聚徕庄村、张家石岭村、吴家楼子村等村庄,引动周边邵家峪村、阎家沟村、李户庄村、鞠家旺村等15个村集群发展,打造集齐长城游览、特色林果种植于一体的“历史文化+生态农业”主题旅游路线,带动周边沙沟镇、圈里乡、富官庄镇、杨庄镇等乡镇联动发展。在县域西部,以夏蔚镇王庄村、云头峪村和泉庄镇崮崖村、石棚村为关键节点,以传承沂蒙精神为主线,串联集聚杏峪村、桃花坪村、桃棵子村等村庄,引动双山村、院东山村、泉峪村、上桃峪村、张寨村、黄崖村、连崮峪村、石佛沟村等35个村集群发展,打造“红色文化+研学教育”主题旅游路线,带动周边高庄镇、崔家峪镇等乡镇联动发展,推动县域融合发展。

(四)探索县域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

1.强化保护利用规划引领,融入县域整体发展格局

编制《沂水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规划》,做好与《沂水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沂水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衔接工作,处理好县域内各村落节点与全域集中连片的关系,形成“以点连线带面”的发展路径。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引领,形成马站齐长城历史文化、夏蔚红色文化与泉庄王崮文化三大保护片区;协同省级传统村落发展,探索具有沂蒙山区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路径;带动一般村落综合发展,构建“国家级名村+省级名村+‘非典型名村’+特色村庄+普通村庄”多形态统筹的村落保护利用模式,形成能落地、可复制的特色范例。

2.统筹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提高传统村落发展层次

扎实推进设施建设补短板改造工作,传统村落县级以上道路便利通达、乡镇道路便捷高效、村内道路“户户通”,提高传统村落交通可达性,并辐射带动周边,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乡村配置和布局。促进传统村落与景区协同发展,建立主题特色鲜明的旅游联盟,实现信息共享、设施互连、资源共用。促进传统村落与农业联动发展,结合泉庄镇崮崖村、石棚村林果种植,夏蔚镇王庄村、云头峪村樱桃种植,马站镇板栗种植等农业基础,依托沂蒙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林果采摘、农家乐、田园旅游、红色旅游、休闲民宿等产业,打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活农村传统产业发展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3.完善创新政策体制机制,破解传统村落发展困境

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有序推进传统村落农村建设用地的“票据化”,优化地票制度,减少地票交易的中间环节。国土空间规划预留部分弹性用地和留白用地,示范片区结余增减挂钩指标优先用于传统村落的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盘活乡村零星分散存量建设用地。积极探索传统村落保护财税补偿机制,争取国债项目资金和低利率贷款,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开发项目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收益较好、能够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开展股权和债券融资。

三、进度安排

(一)统筹部署阶段(2024年3月-2024年9月)

印发实施《沂水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实施方案》,明确示范内容和重点任务,建立任务清单和工作推进计划。组织编制《沂水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提出传统民居宜居性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提升、农事节气和乡风民俗等传统文化挖掘传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措施和技术路线。成立沂水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召开全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示范创建工作,明确县直部门和乡镇、村庄职责和任务分工,形成工作推动合力。

(二)大力推进阶段(2024年10月-2025年8月)

实施传统村落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传统建筑修缮、文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保护、特色产业发展、消防设施提升等示范项目实施。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共同参与机制、监督考评机制等,制定完善金融、土地、财政、保护利用、运营模式管理等相关政策文件,构建较为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乡村建设工匠、镇村两级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严格执行建设管理程序,加快项目建设督导,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按期完成。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5年9月-2025年12月)

结合本方案中的实施情况,及时总结提炼沂水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做好迎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试点工作验收指导工作。加大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各项宣传推广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模式路径。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土地政策保障。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优先保障传统村落建设、村庄公益事业建设和二三产业用地需要,结合实际需求,采取点状供地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鼓励夏蔚镇王庄村和云头峪村、泉庄镇崮崖村和石棚村、马站镇关顶村和八大庄村等6个中国传统村落的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存量建设用地自办,或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兴办符合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需要的企业,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传统村落保护互促互进。以6个中国传统村落和6个山东省传统村落为试点,加快探索传统村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新机制,以进一步盘活传统村落存量用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同时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

二是创新房屋政策保障。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加强规范管理,切实摸清底数,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推进空置房和旧宅基地有偿退出。切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古宅古居以房屋产权入股、村集体统一修缮经营、统一出租等多种模式,调动村民参与保护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村民参与、合作共赢。

三是加大资金支持保障。加大省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积极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对于试点示范村,从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中按标准给予奖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依法依规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众筹、“互联网+”等模式,吸引更多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参与。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本下乡支持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建设工作,探索企业债、项目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融资,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优惠和返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力度。

四是完善人才机制保障。引导规划、建筑、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文化策划等方面的设计人员、优秀团队下乡,推行驻场设计师制度,全程参与传统村落规划设计建设。推广沂水农村建筑工匠管理经验,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培训,建立优秀建筑工匠名录,发挥好乡村能工巧匠的作用。

五是提升村民就业保障。积极组织有就业意愿的农民工和重点工程项目用工对接,促进当地特别是区域内农民参加工程建设,实现就业增收。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本地农民就业技能。针对以工代赈重点工程严格落实有关劳务报酬占比的规定,确保劳务报酬按时足额通过银行卡发放至农民工和村民本人。积极引导传统村落外出打工村民返乡创业就业,在夏蔚镇、泉庄镇、马站镇建立传统村落人才队伍建设培训中心,开展传统村落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引导返乡传统村落创业带头人重点发展非遗艺术、休闲农业、度假康养等新产业方向,促进地区传统村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农民工就业。

六是强化宣传引导保障。利用电视、报刊杂志书籍等传统媒体,结合当下流行的新媒体,广泛宣传沂水传统村落风土人情、聚落民宅、自然风光等,开展沂水传统村落民俗风情游、沂水最美传统村落等系列宣传活动,加强社会大众对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重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良好氛围。

五、预期成效

围绕“红色文化有传承,传统村落新活力”的总体发展思路,分级分类对重点项目进行统筹和安排,对传统村落保护、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特色产业培植发展四大工程近40个子项目,拟投入资金总额为60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000万元,地方统筹资金3000万元,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稳步推进实施各类工程项目。

实现传统建筑与村庄现代发展和谐共融、互促共荣,守好、用好传统村落的“形”与“魂”;推进传统建筑内部升级与活化利用、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布局优化,提升村庄公共环境和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让民众留得下、住得好,增强村民幸福感与凝聚力。创新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为多方共赢打开新格局;开拓共同参与机制,为多元协同保护提升效能;打造多元融资机制,为传统村落保护保驾护航。构建文化引领、保护优先、活化利用、立体开发、三产融合、共建共赢、持续发展的综合利用与发展模式,推动传统村落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村民实现高品质生活,探索沂蒙革命老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新路径,形成文化引领、保护优先、活化利用的综合利用与发展模式,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齐鲁样板沂水模式。


附件:沂水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沂水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为全面推进我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沂水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现将成员名单公布如下:

组 长:刘 铭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王海滨 县政府副县长

成 员:杨明升 县政府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

    公茂胜 临沂沂蒙风情旅游景区管理中心主任、县发改局局长

    王洪涛 县民政局局长

    耿立江 县住建局局长

    李玉涛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徐而达 县财政局局长

    张海东 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

    王建华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王新伟 县水利局局长

    王明艳 县文旅局局长

    孔翔扬 市生态环境局沂水县分局局长

    张京春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刘太安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

    武 霞 县金融中心主任

    王春亭 县融媒体中心主任

    李林海 县住建局党组成员、城乡建设中心主任

    刘京锋 夏蔚镇镇长

    黄宝剑 马站镇镇长

    孙培全 泉庄镇镇长

    徐庆召 高庄镇镇镇长

    冯韵颖 院东头镇镇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住建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耿立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李林海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因工作调整的,原组成人员自然免除,由新任职人员担任,不再另行发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Copyright©沂水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沂水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Email: ysxxgkb@ly.shandong.cn  网站标识码3713230027 鲁ICP备0600096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107号

智能问答
沂水首发
沂水首发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