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圈里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草案公示公告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及山东省委 省政府部署要求,我乡组织编制了《沂水县圈里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 称"规划"),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 施性,现将规划予以公示,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时间 2024 年 9 月 10 日至 2024 年 10 月 9 日,为期 30 天。
二、公示渠道 沂水县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yishui.gov.cn/ 。
三、公众意见提交途径 电子邮箱:qlguotu@163.com 。
邮寄地址:沂水县圈里乡驻地 沂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圈里所 邮编 276400 (邮件标题请注明"沂水圈里乡规划意见建议"字样)热忱期待您的参与,为圈里乡发展建 言献策!
沂水县圈里乡人民政府
2024 年 9 月 10 日
草案内容较多、点击链接查看。http://www.yishui.gov.cn/info/43139/396798.htm
《沂水县圈里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草案)解读
为便于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沂水县圈里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草案)的有关内容和精神,现就规划的编制背景、编制意义、编制过程、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解读。
一、编制背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的各项工作安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充分借力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全面融入鲁南经济圈,统筹协调农业、生态、城镇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圈里乡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支撑和要素保障。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743号);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
6.《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通知》(2019年);
7.《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2019年);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2019年);
9.《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城镇开发边界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3〕193号);
10.《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2021年);
11.《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和统一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基数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1〕907号);
12.《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2023年11月);
13.《山东省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2023年12月);
14.《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15.《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16.《沂水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17.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划和政策文件。
三、编制意义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战略,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对圈里乡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做出总体部署与综合安排,深化落实省级、市级、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编制《沂水县圈里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草案)。
四、编制过程
2021年9月,启动沂水圈里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圈里乡委乡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多部门参与的规划编制工作小组。编制过程中经历多轮次方案对接与修改,乡主要领导及领导班子多次听取方案汇报。
五、发展定位
立足于圈里乡优越的农业资源和原生态基底,衔接落实沂水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传导要求,以“生态立乡、农业富乡、旅游强乡”为指针,将圈里乡打造为:鲁南特色农业共富小镇。
六、城镇职能
定位沂水县产业特色镇,北部农业特色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沂水北部农林基地,高效农业、工矿带动型乡镇。
七、规划策略
坚持生态优先,擦靓蓝绿山水生态底色。
严控各类生态底线管控,明确各类保护要求;加强北部片区共治,统筹形成一体化协同治理机制,针对生态功能薄弱点,开展山水林田村多方面生态整治与修复。
功能共促,将圈里打造为北部片区“后农园、后工厂、后花园”。
以两蜜、烟草为发展核心,依托现代农业种植园和农牧种养结合项目,实现林果、粮油、烟草规模种植和高效供给,巩固基础产业底盘;
基于玄武岩矿储优势的资源禀赋,稳步推进矿产绿色开发和保护,进一步延展矿材精深加工产业链,并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提升矿产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发挥片区联动优势,与周边乡镇形成错位互补、分工联动,承接周边乡镇产业特色和功能,适当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生鲜冷链运输业。
充分利用乡域生态景观资源,强化区域旅游业发展深度融合联动,依托现有交通和乡村旅游带、文化观光带建设,吸引城市居民周末短途旅游,打造差异化、精品化乡村休闲主阵地。
强化中心,引导镇村空间适度集聚发展。
人口产业适度集中。提高人口吸纳、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在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和农民意愿下,适度合理引导村民向镇区和中心村集聚,并鼓励有一定基础的小微乡镇企业搭建产业链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乡镇龙头企业提供服务。
道路交通外联内畅。从区域连接、内部优化、农村道路设施完善等方面,构建外联内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针对旅游特色村庄,结合旅游产业布局,构建绿道系统。
公服配套共建共享。统筹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资源配置,补齐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短板,集约配建,打造“全年龄”、“一站式”村公共服务中心,共建共享、复合利用,让服务更优质。
八、主要内容
1.落实空间控制底线
规划严格落实三条控制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总量,提升耕地质量,按照应保尽保、量质并重、集中成片的原则,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维系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实行最严格的管控。促进全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村庄建设边界内居民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紧凑布局。
2.国土空间格局
构建“一核两轴四区多点”空间格局。一核:以乡驻地为发展核,逐级带动各层次生活圈,发挥生产、经济、文化等核心服务作用;两轴:以圈里—四十里道路为南北轴对外联动发展,以G233—安丘界路为东西轴对内交互发展;四区:以主导发展方向划分四大片区,形成北部蜜桃种植区、西南部高效农业区、东部黄烟与苹果种植区、中部城镇生活区;多点:在农业、矿产、文旅形成多个产业和历史文化节点。
3.农业生产格局
规划形成“一心两带三区多点”的农业生产格局,以“两蜜”、烟草、粮油生产为核心,农文旅休闲资源挖掘为辅,打造“农林相辅、农旅共促”的农业空间。
4.生态安全格局
规划形成“一屏一轴,两带四廊”的生态安全格局,围绕丘陵林地、水系、交通廊道防护林带等生态要素的保护和利用,锚固“蓝绿基底、多元共生”的生态空间。
5.村庄分级分类
构建“乡驻地—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的镇村体系,规划形成3个乡驻地村、3个中心村、7个一般村、3个特色村的镇村结构。并基于镇村体系明确村庄分类,其中集聚发展类村庄6个、存续提升类村庄7个、特色保护类村庄3个,引导差异化发展和资源有序配置。
6.镇域综合交通
巩固现有“两纵两横”主体路网结构,两纵:X058上郭路、Y249安丘界-前王路;两横:Y082前王路、Y082、Y334 G233-安丘界路,规划基于现有线位适当拓宽。进一步完善乡域内通村公路建设,改善乡驻地与村、村与村之间的交流互通,规划按实际需求基于现有线位规划适当拓宽。
7.生活圈和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匹配镇村体系,构建“乡驻地-中心村-一般村”的三级生活圈结构。规划形成以“圈里、贾姚庄、前朱营”为组团的乡驻地核心生活圈,服务乡域、辐射周边村庄,提供高品质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便捷交通服务等;以“朱保、岱庄、高家庄、相家庄”为片区中心的品质提升型生活圈,提供基层普惠型日常生活服务设施;以及“石栏、龙湾、瑞龙”等一般村形成的7个基本保障型生活圈,保障基础的便民服务功能。
九、规划传导实施
1.强化规划传导。划分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城镇单元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乡村单元实施通则管理。
2.加强实施保障。强化组织领导,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沂水县圈里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草案)解读
为便于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沂水县圈里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草案)的有关内容和精神,现就规划的编制背景、编制意义、编制过程、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解读。
一、编制背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的各项工作安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充分借力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全面融入鲁南经济圈,统筹协调农业、生态、城镇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圈里乡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支撑和要素保障。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743号);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
6.《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通知》(2019年);
7.《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2019年);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2019年);
9.《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城镇开发边界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3〕193号);
10.《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2021年);
11.《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和统一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基数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1〕907号);
12.《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2023年11月);
13.《山东省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2023年12月);
14.《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15.《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16.《沂水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17.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划和政策文件。
三、编制意义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战略,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对圈里乡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做出总体部署与综合安排,深化落实省级、市级、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编制《沂水县圈里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草案)。
四、编制过程
2021年9月,启动沂水圈里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圈里乡委乡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多部门参与的规划编制工作小组。编制过程中经历多轮次方案对接与修改,乡主要领导及领导班子多次听取方案汇报。
五、发展定位
立足于圈里乡优越的农业资源和原生态基底,衔接落实沂水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传导要求,以“生态立乡、农业富乡、旅游强乡”为指针,将圈里乡打造为:鲁南特色农业共富小镇。
六、城镇职能
定位沂水县产业特色镇,北部农业特色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沂水北部农林基地,高效农业、工矿带动型乡镇。
七、规划策略
坚持生态优先,擦靓蓝绿山水生态底色。
严控各类生态底线管控,明确各类保护要求;加强北部片区共治,统筹形成一体化协同治理机制,针对生态功能薄弱点,开展山水林田村多方面生态整治与修复。
功能共促,将圈里打造为北部片区“后农园、后工厂、后花园”。
以两蜜、烟草为发展核心,依托现代农业种植园和农牧种养结合项目,实现林果、粮油、烟草规模种植和高效供给,巩固基础产业底盘;
基于玄武岩矿储优势的资源禀赋,稳步推进矿产绿色开发和保护,进一步延展矿材精深加工产业链,并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提升矿产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发挥片区联动优势,与周边乡镇形成错位互补、分工联动,承接周边乡镇产业特色和功能,适当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生鲜冷链运输业。
充分利用乡域生态景观资源,强化区域旅游业发展深度融合联动,依托现有交通和乡村旅游带、文化观光带建设,吸引城市居民周末短途旅游,打造差异化、精品化乡村休闲主阵地。
强化中心,引导镇村空间适度集聚发展。
人口产业适度集中。提高人口吸纳、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在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和农民意愿下,适度合理引导村民向镇区和中心村集聚,并鼓励有一定基础的小微乡镇企业搭建产业链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乡镇龙头企业提供服务。
道路交通外联内畅。从区域连接、内部优化、农村道路设施完善等方面,构建外联内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针对旅游特色村庄,结合旅游产业布局,构建绿道系统。
公服配套共建共享。统筹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资源配置,补齐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短板,集约配建,打造“全年龄”、“一站式”村公共服务中心,共建共享、复合利用,让服务更优质。
八、主要内容
1.落实空间控制底线
规划严格落实三条控制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总量,提升耕地质量,按照应保尽保、量质并重、集中成片的原则,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维系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实行最严格的管控。促进全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村庄建设边界内居民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紧凑布局。
2.国土空间格局
构建“一核两轴四区多点”空间格局。一核:以乡驻地为发展核,逐级带动各层次生活圈,发挥生产、经济、文化等核心服务作用;两轴:以圈里—四十里道路为南北轴对外联动发展,以G233—安丘界路为东西轴对内交互发展;四区:以主导发展方向划分四大片区,形成北部蜜桃种植区、西南部高效农业区、东部黄烟与苹果种植区、中部城镇生活区;多点:在农业、矿产、文旅形成多个产业和历史文化节点。
3.农业生产格局
规划形成“一心两带三区多点”的农业生产格局,以“两蜜”、烟草、粮油生产为核心,农文旅休闲资源挖掘为辅,打造“农林相辅、农旅共促”的农业空间。
4.生态安全格局
规划形成“一屏一轴,两带四廊”的生态安全格局,围绕丘陵林地、水系、交通廊道防护林带等生态要素的保护和利用,锚固“蓝绿基底、多元共生”的生态空间。
5.村庄分级分类
构建“乡驻地—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的镇村体系,规划形成3个乡驻地村、3个中心村、7个一般村、3个特色村的镇村结构。并基于镇村体系明确村庄分类,其中集聚发展类村庄6个、存续提升类村庄7个、特色保护类村庄3个,引导差异化发展和资源有序配置。
6.镇域综合交通
巩固现有“两纵两横”主体路网结构,两纵:X058上郭路、Y249安丘界-前王路;两横:Y082前王路、Y082、Y334
G233-安丘界路,规划基于现有线位适当拓宽。进一步完善乡域内通村公路建设,改善乡驻地与村、村与村之间的交流互通,规划按实际需求基于现有线位规划适当拓宽。
7.生活圈和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匹配镇村体系,构建“乡驻地-中心村-一般村”的三级生活圈结构。规划形成以“圈里、贾姚庄、前朱营”为组团的乡驻地核心生活圈,服务乡域、辐射周边村庄,提供高品质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便捷交通服务等;以“朱保、岱庄、高家庄、相家庄”为片区中心的品质提升型生活圈,提供基层普惠型日常生活服务设施;以及“石栏、龙湾、瑞龙”等一般村形成的7个基本保障型生活圈,保障基础的便民服务功能。
九、规划传导实施
1.强化规划传导。划分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城镇单元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乡村单元实施通则管理。
2.加强实施保障。强化组织领导,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