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分享到: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乡村振兴专栏 > 生态振兴

沂水县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沂蒙高地”

索引号:  yishuixfbgs/2020-000036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20-05-11 文 号:   发布机构:  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范围:  全社会

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顺应了中国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扎根土地的农民而言,美好生活是物质富足,是家和业兴,更是文明进步。从此,“三农”不再仅仅扮演要素贡献的角色,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推动下,“三农”开始逐步向生态空间建设、文化传承沿袭、新消费载体构建等方向转变,为乡村振兴注释了深刻的时代必然性。

要打造乡村振兴“沂蒙高地”的“沂水典型”,山东沂水确立了振兴思路,在发布的《沂水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列举了约束性、预期性等35个数据指标,明晰了发展目标,沂水县的乡村振兴步伐越迈越稳。

价值观为振兴筑魂乡风文明浸润人心

文明是塑造乡村振兴的主体价值和有力保障,不仅能为当地的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也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内核。城镇化脚步一路向前,乡村与城镇的边缘日益融合,乡村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时代性和前瞻性,乡村振兴的精神面貌得以展现。

在山东沂水,乡村振兴以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融合发展为战略定位,将文化振兴视为“灵魂”,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推进“思想铸魂、环境改善、移风易俗、家风建设、文化惠民”五大工程,致力于打造文明相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农村移风易俗”,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在此基础上的“厚养薄葬”成为乡村各地深化殡葬改革的重点工作。而沂水县的殡葬改革,开创了全国领域内先河。

作为一项公益服务,沂水的殡葬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自推动以来遇到村民诸多质疑和抵触,文明简洁的流程在部分村民看来缺乏了仪式感。对此,沂水积极应对,创新服务手段,推动改革持续深入。

近年来,沂水以殡葬改革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殡葬改革有效路径。2017年5月10日,沂水实施了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对具有沂水户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墓碑费和公益性公墓安葬使用费全部免除。自改革以来,全县共有20132户逝者家庭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逝者全部进入公墓,为群众节省丧葬费用5亿多元,节约土地600多亩,节省木材2万多方。沂水的殡葬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惠民礼葬”政策全覆盖、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安葬全覆盖、“追思会”丧礼服务全覆盖,体现了全民惠葬、厚养礼葬、逝有所安“三个精髓”,减轻了群众负担,革除了殡葬陋习,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乡风文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目前,沂水殡葬改革做法已被中央深改办专题刊发,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写入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列入了今年省委、省政府的20件重点民生实事加以推广。

释放带动效能村庄建设与“红农旅”有机融合

调整农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模式,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加速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以上种种发展步调将乡村振兴的基础定义成为产业振兴。在沂水,红色文化引领、精品产业带动和党建组织保障,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做了生动诠释。

作为省级旅游特色村,四门洞村背靠4A级萤火虫水洞景区,发展旅游配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游客的增多,发展乡村精品民宿,就成了村民们致富增收的突破口。

四门洞村积极利用扶贫资金,开发荒山100多亩,在保留沂蒙山区乡土气息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打造了“星空农舍”精品民宿、“月亮小镇”休闲购物中心等项目。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修复了古街、古巷、小桥流水。目前,“星空农舍”民宿已经建成7套独栋民宿,20多套标准间,一次可容纳游客近百人,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现已成为全镇乡村旅游新亮点。

“月亮小镇”购物区以上级专项资金和公共资源、基础设施折价入股,与萤火虫水洞景区共同打造完成,并把“月亮小镇”的市场纳入萤火虫水洞景区重要功能区域布局,实现游客、市场共享和旅游环境共同打造;新建1处300平方米的非遗研发传承中心,容纳沂蒙小棉袄、“沂水十品”、蝴蝶标本等旅游商品十大类,已成为全省首家“后备箱工程”示范区

“我们还积极推进农旅融合,打造休闲农业,建设了200亩的采摘园。”沂水县院东头镇四门洞村党支部书记徐兴坤说,这几年村里拿出近一半的耕地建设采摘园,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的乡村美景,已成为现实。“农文旅”结合的创新模式,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四门洞村乡村振兴力度持续加大。

桃棵子村深入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第一个是红嫂熬鸡汤救伤员的故事,第二个是郭伍士历时八年千里寻亲认娘的故事,第三个是新时代老兵退伍不退志捐建红嫂纪念馆的故事。”院东头镇桃棵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在召介绍说,通过这三个故事,桃棵子村打造了红色文化的标识品牌。

在红色元素加持下,桃棵子村建设了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刘知侠旧居、红色文化长廊、知青老屋、红色书屋和战时邮局,打造爱国主义、“三同教育”基地和各高校大学生实践基地,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

继文化旅游发展之后,桃棵子村继续变生态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搞活“过夜经济”,增加旅游产值,放大石墙石屋等原生态沂蒙风情特色,设了“一山九墅”精品小木屋、精品小石屋、沂蒙老山街等风情点,带动发展农家乐32家。

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倾心倾力为村子发展,村“两委”5名同志带好头做榜样,拧成一股绳,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乡村旅游、农村产业化基础建设中,积极发动群众,带头讲奉献比作为,先后争取上级政策、社会帮扶、企业捐助资金800余万元,促进了全村发展,2018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干事创业好班子”,当年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

与此同时,为保障乡村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桃棵子村流转土地200亩发展休闲农业,打造大樱桃、苹果采摘园;生姜、芋头做品牌,开发了400亩种植基地,通过生姜、芋头产业的发展,年可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1.57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沂水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进而转化成产业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不仅竖起了乡村振兴的标杆,更为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转自:中国网视窗

  
关闭窗口

Copyright©沂水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沂水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Email: ysxxgkb@ly.shandong.cn  网站标识码3713230027 鲁ICP备0600096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