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落万水库应急处置预案
索 引 号: | yishuicjyz2641108/2021-0000494 | 主 题 词: | 其他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发布机构: | 沂水县崔家峪镇 | 发布日期: | 2021-08-30 | |
浏览次数: | 有 效 性: | 成文日期: | 2021-08-30 | ||
标 题: | 黄落万水库应急处置预案 |
黄落万水库
应急处置预案
沂水县崔家峪镇人民政府
二○二一年八月
一、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黄落万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做好黄落万水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编制《黄落万水库应急处置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
《水库防洪应急方案编制大纲》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办法》
1.3编制原则
《黄落万水库应急处置预案》适用于黄落万水库影响范围内应急突发事件所涉及的部门、单位、机构、设施等。
1.4突发事件分类分级
水库大坝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可能造成重大生命、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环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一般包括:
(1)自然灾害类:如洪水、水库大坝溃决、地震、地质灾害等。
(2)事故灾难类:如因大坝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滑坡、裂缝、渗流破坏而导致的溃坝或重大险情;工程运行调度、工程建设中的事故及管理不当等导致的溃坝或重大险情;影响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水库水污染事件。
(3)社会安全事件类:如战争或恐怖袭击、人为破坏等。
(4)其他水库大坝突发事件。
水库大坝突发事件按社会环境影响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按社会环境影响分级标准,Ⅰ级是指社会环境风险人口大于10~50万人;重要设施为国家重要交通、输电、油气干线及厂矿企业和军事设施;河道形态为河道改道;人文景观为世界级人文景观遭破坏;工业污染为剧毒化工厂、核电站、核储库;Ⅱ级是指社会环境风险人口大于1~10万人;城镇是地、县级市或城区;重要设施为省重要交通、输电、油气干线及厂矿企业;文物古迹艺术珍品为国家级重点文物古迹、艺术珍品;河道形态为一般河流改道;工业污染为大规模化工厂、农药厂和污染源;Ⅲ级是指社会环境风险人口大于0.01~1万人;城镇是乡镇政府所在地;重要设施为市级重要交通、输电、油气干线及厂矿企业;文物古迹艺术珍品为省级重点文物古迹、艺术珍品;河道形态为一般河流遭受严重破坏、大江大河遭受一般性破坏;人文景观为省级人文景观遭破坏;工业污染为较大规模化工厂、农药厂和污染源;Ⅳ级是指社会环境风险人口小于0.01万人;城镇是乡村和散户;重要设施为一般性;文物古迹艺术珍品为县级重点文物古迹、艺术珍品;河道形态为一般河流遭受一定破坏;人文景观为自然景观遭轻微破坏;工业污染为一般性化工厂、农药厂和污染源。
二、水库流域和工程概况
2.1水库流域基本概况
2.1.1流域概况
黄落万水库位于崔家峪河上游,坝址在崔家峪镇凰龙湾村南150m处,控制流域面积0.9km2,流域形状为扇形。流域内全为山区面积,岩层多为沉积岩;库区内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状况较好。
2.1.2流域内水文气象
黄落万水库地处沂蒙山区中部,属暖温带季风区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变化显著。历年最大平均风速15.0m/s。多年平均气温1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23℃。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775.0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丰枯比2.65;年内分配也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暴雨则多发生在7~8月份。
造成本流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气旋、冷锋、台风、倒槽等。
2.2水库工程基本情况
2.2.1工程基本情况
1、工程规模
水库总库容26.6万m3,兴利库容4.3万m3,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00亩。
2、防洪标准
水库加固后,设计洪水标准为二十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二百年一遇。
3、地震设防烈度
水库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按7度设防。
4、水库枢纽工程
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洞三部分组成。
(1)大坝:坝型为粘土心墙坝,全长160m,最大坝高15.5m,坝顶宽5m,坝顶高程55.5m,防浪墙顶高程56.5m。
(2)溢洪道:位于大坝东端,型式为宽顶堰,底宽6米,底高程51.75m。
(3)放水洞为钢筋混凝土有压圆管,洞径0.3m,最大放水流量0.31m3/s。
(5)水库历次重大改建、扩建、加固等基本情况。
该工程自1960年建成蓄水运行至今,总共有一次除险加固,于2018年加固,主要加固内容包括对大坝进行干砌石护坡、新建防护墙,更换现状防护墙压顶;背水坡填筑、整坡,植草皮护坡,改建排水设施;坝顶硬化,坝顶新建路沿石;更换闸门;新建管理房启闭房。溢洪道按设计断面开挖整修,控制段改建溢流堰;新建导流墙,新建生产桥等。
三、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突发事件分析
3.1主要问题
1.水库下游河道行洪能力低,且普通存在河道窄浅,影响泄洪安全。
2.应急队伍缺乏必要的训练。由于水库多年未经历较大洪水,部分干部和群众防汛意识淡薄,麻痹大意,存在侥幸心理,抢险队伍训练不够,无防汛抢险实战经验。
3.应急料物种类及数量储备不足,根据《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SL298—2004)要求,黄落万水库应储备汛料物编织袋300条,砂石料200方,块石150方,铁丝0.2公斤,救生衣2件及小型抢险机具等,而实际储存少,远远不能满足防汛抢险的需要。
3.1.1导致水库大坝出现险情的主要因素
黄落万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存在工程隐患、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小,上游大体积漂移物出现的机率也不大。由于流域内水库为小型水库,总库容仅为11万立方米,即使溃坝对水库影响也很小。排除以上几个方面,可能导致大坝出现重大险情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1、超标准洪水
2、地震灾害
3.1.2出现险情种类、发生部位和程度
出现重大险情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生地震时,根据地震烈度的强弱,可能对整个大坝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2.发生超标准洪水时,洪水可能漫过坝顶。
3.1.3重大险情对水库大坝安全危害程度
地震灾害有可能造成水库大坝局部塌陷或裂缝,甚至造成大坝溃决;超标准洪水将造成溃坝。
3.2水库大坝溃决
3.2.1导致水库大坝溃决的主要因素
根据对重大工程险情的分析,导致水库大坝溃决的主要因素是超标准洪水,其次,如果震中位于水库大坝附近且地震烈度较大,也可能造成大坝溃决。
3.2.2溃坝形式
地震造成大坝溃决的形式是:坝体裂缝或塌陷造成溃坝;超标准洪水导致洪水漫过坝顶,冲刷坝体,造成大坝溃决。
3.2.3溃坝洪水对下游的影响
大坝溃决将淹没沿河两岸1个村庄,人口0.02万,0.1万亩耕地及东徐线公路。
四、险情监测与报告
4.1险情监测和巡查
4.1.1水库工程险情监测巡查的部位、内容、方式及频次
黄落万水库刚刚完成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因此坝体及附属建筑物无明显出险部位。根据水库实际情况和《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160—94)的规定,对大坝进行日常监测和巡查,主要内容有:
1.巡查部位:整个大坝及溢洪道。
2.监测巡查内容:巡视检查、变形、渗流观测。
3.观测方式:巡视检查采用工作人员按规定路线肉眼观察的方式,变形观测采用水准仪及经纬仪观测;渗流观测采用水位仪测量。
巡查大坝前坡时,沿坝前坡水面至坝顶之间的坡段走,注意观察干砌石护坡有无裂缝增大、塌陷、滑坡、护坡石有无松动或冲坑等险情。
巡查大坝后坡和坝顶时,沿坝顶走,查看坝顶路面有无塌陷现象,查看坝顶防浪墙有无裂缝;后沿坝后坡平台至坝顶之间的坡段行走,沿坡脚至坝后坡平台之间的坡段行走,注意观察坝坡及坝脚有无渗漏、裂缝、滑坡等险情。对坝下游坡脚外检查有无渗漏等现象。
放水洞检查是否有渗漏变形能否开启等情况发生,溢洪道内有无拦鱼网及其他障碍物堵塞,两岸有无松动、坍塌、滑坡迹象。
4.1.2监测巡查人员组成及结果上报程序
工程监测巡查人员组成:日常巡视检查监测由水库管理员负责,异常情况及时上报镇政府、水利服务中心。在出现险情时,由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并及时上报县防汛指挥部。
4.1.3险情上报与通报
水库出险后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县水利局及县防汛指挥部,一般险情采用书面报告,特别情况下先用电话及时上报,向水库防汛应急指挥部的成员单位通报险情时,采用电话和书面报告同时进行的方式。
4.2预警发布
黄落万水库防汛指挥部根据预警依据信息,由水库指挥部指挥及时发布相应预警信号或转移避险命令,并及时向镇防汛指挥部报告当地相关情况。
五、险情抢护
5.1抢险调度
5.1.1抢险调度方案
1、险情等级的确定
水库遭遇突发事件时,由县防汛抢险专家组根据险情,参照《险情的种类以及发生的部位和等级表》分析确定险情等级。
2、不同等级险情抢险调度方案
(1)Ⅲ级险情
镇防指向县防指报告,县防指向市防指报告,由市县防汛抢险专家组核实,确定险情等级为Ⅲ级险情时,县防指副指挥主持召开防汛抢险工作会议,成立以县防副指挥任指挥长,县防指成员为成员的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作出相应工作部署。
①县防指立即派防汛抢险专家组赴抢险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②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③县水利工程防指汇报水库水情、工情及险情;气象部门发布天气预报;水文部门发布洪水预报。
⑤命令抢险常备队到达出险现场进行抢险,根据险情需要可调用水库防汛抢险队或后备队。
⑥应急抢险过程中,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抢险进展情况。
⑦当险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或排险时,县防汛抢险专家组现场核实,经批准后,结束Ⅲ级响应行动。
⑧应急抢险工作结束后,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消。
(2)Ⅱ级险情
水库防指向县防指报告,县防汛抢险专家组核实,确定险情等级为Ⅱ级险情时,县防指指挥主持召开防汛抢险工作会议,成立以县防指指挥任指挥长,县防指有关成员单位及水库防指成员单位为成员的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同时将情况上报市防指。
Ⅱ级响应行动除采取Ⅲ级响应行动中的有关措施外,增加以下措施:
①县政府派工作组指导抢险工作:情况严重时,提请县长办公会听取汇报并作出部署,由县防指将部署情况下达给各级政府防指和有关单位,并立即派督导组、专家组赴抢险现场加强技术指导。
②县防指指挥带领防指有关人员亲临现场,指挥抢险,通知可能淹没范围内各级政府做好群众转移工作。
③淹没范围内的有关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防指成员单位负责人要按照防汛责任制分工要求,亲临一线指挥。
④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命令水库常备队和抢险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水库指定位置抢险。
⑤物资、交通部门接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指令后,要立即组织,紧急调运抢险物资,满足抢护重大险情的需要;交通部门还要做好群众安全转移的运输工作。
⑥电力、通讯部门要千方百计确保供电和通讯联络畅通,按预定应急保障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为防汛抢险服务。
⑦卫生防疫部门接指令后,要立即组织医疗队和防疫队赶赴灾区巡回医疗,现场做好抢险人员、灾区群众的医疗、卫生防疫工作。
⑧公安部门要组织力量做好抢险第一线及群众转移、安置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持治安秩序,经有关部门批准实行紧急交通管制,开设应急“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抢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派记者深入抢险一线进行采访报道,并经批准发布险情信息。民政部门要组织确保转移群众的生活供应,发动社会力量对灾区群众实施捐助救济活动。
⑩抢险期间征用或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3)I级险情
水库防指向县防指报告,市县防汛抢险专家组核实,确定险情等级为I级险情时,市防指指挥主持召开防汛抢险工作会议,成立以县防指指挥任指挥长,县防指及水库防指成员单位为成员的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同时将情况上报省防指、省政府、市防指、市政府。
I级响应行动除采取Ⅱ级响应行动中的有关措施外,增加以下措施:
①由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将工作部署下达给有关各级政府防指和有关单位,并立即派出市督导组、专家组赴抢险现场加强技术指导并请求省防指派出省抢险专家组进行技术指导。
②淹没范围内的有关各级政府负责人、防指成员要按照防汛责任制分工要求,亲临一线指挥抢险及人员财产转移工作。
③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命令水库防指所有抢险队、预备队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水库指定位置,并请求调动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参加抢险。
④应急抢险工作结束后,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消。
5.2重大工程险情种类及抢险对策
(1)渗水抢险:水库持续高水位运行时,土石坝背坡或坝脚附近可能出现地表渗水现象。对渗水严重或已出现浑水部位,按照“临水截渗,背水导渗”的原则进行抢护。临水截渗是临水坡面或坡脚附近,用不透水材料土工膜、透水性小的粘土料及编织袋装土抛筑或压盖等,以截断或减小水体入渗堤坝及其基础;背水导渗是在背水坡及其坡脚附近用透水性的土工织物、砂砾料或梢料填筑反滤排水体,有控制地只让渗入的清水流出,不让堤坝内土粒流失。主要做法有:①开沟导渗:在坝背水坡,自渗水逸出的最高点至坝脚开挖若干条竖沟和斜沟,并在坝脚外顺坝开一道排水沟与之连通,将渗水引离坝脚处。导渗沟要做好反滤,避免水流带走土料颗粒,使险情趋于稳定。②透水后戗法:如渗水发生在背水坡偏陡的副坝,先挖除渗水部位的表层软泥和草皮,然后在清好的基础上,先铺筑比坝身透水性大的砂料,再填筑砂砾料,分层夯实。或就近采用梢料导渗,从坝脚地面到渗水顶点层层铺放梢料,以利坡面渗水排出,梢料上下层用麦秸、稻草等,中间用柳枝、芦苇等。此法既能排出渗水,防止渗透破坏,又能加大坝身的断面,达到稳定边坡的目的。
(2)滑坡抢险:水库持续高水位运行,浸润线升高,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可导致背坡失稳滑坡,另外水位骤降可引起临水坡滑坡。按照“前堵后排”的抢护原则,抢护方法可归纳为“上部削坡减载、下部固脚压重”,常用固脚压重、滤水土撑、滤水后戗、滤水还坡、临水截渗等方法。具体做法有:①滤水土撑法:如系背水坡局部滑动,可在背水滑坡范围修筑导渗沟,导出滑坡体内渗水,以减小渗水压力,并采取间隔抢筑透水土撑,以增加阻滑力。当土体过于稀软不易做导渗沟时,可修反滤层,滤水后铺放梢料后戗。②固脚阻滑法:在滑坡范围内将块石、土袋、铅丝石笼等重物抛投在滑坡体下部坡脚附近,使其能起到阻滑和固基的双重作用。该法是抢护临水坡滑坡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一定要摸清水下滑坡的位置,然后在滑坡体外缘进行抛石固脚,严禁在滑动土体上抛石,以免加大滑动力。
(3)裂缝抢险:大坝在高水位长时间浸泡和其他外力作用及强烈爆破、地震情况下,坝体可发生裂缝险情,抢护时既要防止裂缝发展,又不损伤坝体,根据裂缝原因和严重程度,灵活应对。对于滑坡所致的弧形裂缝和部分纵向裂缝,按照滑坡抢险的方法抢护。其中,开挖回填法适用于已经稳定的横向裂缝或没有滑坡可能的并且已经稳定的纵向裂缝抢护;横墙隔断法适用于横向裂缝抢护;封堵缝口适用于已经稳定的、裂缝宽度小于1厘米、深度小于1米的纵向裂缝或龟纹裂缝抢护。具体做法有:对于横向裂缝,尚未贯穿坝身的,可在迎水坡上铺防渗土工膜盖缝并压土袋,对坝顶和背坡缝灌土捣实;若横缝已贯穿坝身并已过水,在迎水坡缝上铺放加筋防水软帘,并压土袋,背坡裂缝上铺放加筋反滤软帘并压土袋,坝顶缝内灌土捣实,必要时在背坡修筑圈堤,将险段围起来。
(4)管涌抢险:在库水位迅涨时,管涌易发生在大坝背水坡下游。常用的抢护方法是反滤压盖和反滤围井法。常用的反滤围井法是:在冒水孔周围将杂物清除并挖去软泥,周围用土袋排垒筑成围井,井内按反滤要求填筑,井口设管,将渗出的清水引走。根据水势,也可先填碎石、块石消杀水势,再铺填滤料。管涌险情的发展将导致坝体裂缝、沉陷,因此,在抢护过程中要结合采取其它措施如裂缝抢险、滑坡抢险等。
(5)漏洞抢护:在汛期或高水位的情况下,堤坝背水坡及坡脚附近容易出现横贯堤坝本身或基础的渗流孔洞,堤坝有可能发生塌陷,甚至溃决的危险。抢护原则是“前截后导,临背并举”。抢护方法:在抢护时,应首先在临水面找到漏洞进口,及时堵塞,截断漏水来源。这就是临水堵漏,主要做法有塞堵法、盖堵法、戗堤法。同时,在背水漏洞出口处采用反滤和围井,制止土料流失,防止险情扩大,主要做法有反滤压盖、透水压渗台和反滤围井。
六、群众转移及应急保障
6.1抢险队伍及物资保障
队伍保障:黄落万水库抢险队伍由常备队、抢险队30人和后备队共20人组成。必要时请求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支援。
常备队队长:石运良
抢险队队长:石运良
后备队队长:石运良
物资保障:备号料编织袋300条,木桩0.5方,铁丝0.2公斤,存放地点是村仓库;
沙土200方,片石200方,石子100方,存放地点:黄落万村
铜锣1件、报警器1件、铁锹3把、编织袋300条、救生衣2件。存放地点:黄落万水库管理房
6.2群众转移
水库管理单位应加强监测和巡视检查,动态跟踪水位和险情发展变化,做好信息汇总与传递,定时续报相关情况,为处置提供支撑。
水库达到汛限水位并预报继续上涨时,县防指应提前落实抢险队伍上坝防守,预置抢险物资,因水库上游无村庄,只需做好下游抗洪抢险和人员转移准备。
当水库发生标准内洪水时,黄落万村庄不存在群众转移。
当水库发生标准内较大洪水时,黄落万村庄群众转移7人,转移至村东岭。
当水库发生超标准内洪水时,危及的主要目标是黄落万村。立即组织超标准洪水群众转移。组织抢险队伍抢筑子堤,加高大坝。动态跟踪水位和险情发展变化,对大坝各部位进行不间断巡视检查。水利部门专家组在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
6.3 转移保障
负责人:石运良 联系电话:13954946140
转移路线:村北山。
确定预警信号及转移避险命令发布采取广播、敲锣的方式。按照县防汛指挥部→镇防汛指挥部→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由信息 通过广播、敲锣方式进行预警,在电源、通讯中断等紧急情况下,由村防汛指挥部成员采取口头传递方式发布预警信号,确保预警信号及转移避险命令及时通知到户到人。
6.4通讯保障:
水情及险情应急传递以报警器、鸣锣、吹哨、广播、电话通知和人力传递等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电信部门应采取得力措施,为防汛指挥提供通讯保障。
6.5其他保障:
电力、交通、交警、卫生、民政、财政、公安等部门应密切配合,服从各级防指的指挥,为防汛提供保障。
附件1 险情上报与抢险框图
附件2 黄落万水库特性指标表
附件3 险情种类以及发生部位和等级表
附件4 崔家峪镇凰龙湾村基本情况表
附件5 崔家峪镇凰龙湾村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附件6 黄落万水库群众转移路线
附件1
附件2
黄落万水库特性指标表
分项 |
特性指标 |
单位 |
加固前 |
加固后 |
|
水库 |
控制流域面积 |
km2 |
0.9 |
0.9 |
|
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 |
万m3 |
||||
防洪标准 |
设计 |
年 |
20 |
20 |
|
校核 |
年 |
200 |
200 |
||
水位 |
死水位 |
m |
47.13 |
47.13 |
|
兴利水位 |
m |
51.75 |
51.75 |
||
设计水位 |
m |
52.71 |
52.71 |
||
校核水位 |
m |
53.41 |
53.41 |
||
起调水位 |
m |
51.75 |
51.75 |
||
库容 |
死库容 |
万m3 |
4.3 |
4.3 |
|
兴利库容 |
万m3 |
9.2 |
9.2 |
||
调洪库容 |
万m3 |
13.1 |
13.1 |
||
总库容 |
万m3 |
26.6 |
26.6 |
||
灌溉面积 |
万m3 |
0.05 |
0.05 |
||
大坝 |
坝型 |
心墙坝 |
心墙坝 |
||
坝长 |
m |
160 |
160 |
||
最大坝高 |
m |
15.5 |
15.5 |
||
坝顶宽 |
m |
5.0 |
5.0 |
||
坝顶高程 |
m |
55.5 |
55.5 |
||
心墙顶高程 |
m |
54.9 |
54.9 |
||
防浪墙顶高程 |
m |
56.5 |
56.5 |
||
溢洪道 |
位置 |
坝左端 |
坝左端 |
||
型式 |
开敞式 |
开敞式 |
|||
堰顶高程 |
m |
51.75 |
51.75 |
||
净宽 |
m |
6 |
6 |
||
长度 |
m |
||||
交通桥 |
1 |
1 |
|||
设计洪水时最大泄量 |
m3/s |
29 |
29 |
||
校核洪水时最大泄量 |
m3/s |
30 |
30 |
||
放水洞 |
形式 |
预制涵洞 |
预制涵洞 |
||
断面尺寸 |
m |
0.3*0.3 |
0.5*.0.4 |
||
洞身长 |
m |
28 |
28 |
||
进口底高程 |
m |
107.7 |
107.7 |
||
设计流量 |
m3/s |
||||
闸门形式 |
m |
斜拉闸门 |
斜拉闸门 |
附件3
险情种类以及发生部位和等级表
序号 |
险情种类 |
出险部位 |
险情等级 |
||
Ⅰ级(重大险情) |
Ⅱ级(较大险情) |
Ⅲ级(一般险情) |
|||
1 |
渗漏 |
大坝 |
渗较多浑水,且出逸点高 |
渗较多清水,略有浑水,出逸点较高 |
渗较少清水,出逸点不高 |
2 |
漏洞 |
大坝 |
漏水量大,浑浊度高 |
漏清水量较小,浑浊度较低 |
漏清水量少,清水 |
3 |
塌坑 |
大坝 |
经鉴定,与渗水漏洞有直接关系,或坍塌持续发展、坍塌体积较大 |
背水侧有渗漏情况,坍塌不发展或坍塌体积较小 |
背水侧无渗漏情况,坍塌不发展或坍塌体积较小 |
4 |
裂缝 |
大坝 |
贯穿性的横缝或滑坡裂缝 |
未贯穿的裂缝或不均匀沉陷裂缝 |
长度较长的纵向裂缝和面积较大的龟纹裂缝 |
5 |
滑坡 |
大坝 |
大面积深层滑坡 |
较大面积深层滑坡 |
小范围浅层滑坡 |
6 |
风浪冲刷 |
大坝上游护坡 |
坝前护坡被风浪冲刷掏空,严重坍塌 |
坝前护坡被风浪水流冲刷侵蚀或掏空,冲坑面积较大,未形成坍塌 |
坝前护坡被风浪冲刷,出现的冲坑面积较小 |
7 |
输、泄水建筑物与土坝结合部位渗漏 |
输、泄水建筑物与土坝结合部位 |
输、泄水建筑物出现漏洞 |
输、泄水建筑物下游背水面出现渗漏,渗清水,略有浑水 |
输、泄水建筑物下游背水面出现渗漏,渗少量清水 |
8 |
输、泄水建筑物破坏 |
输、泄水建筑物 |
输、泄水建筑物发生显著位移、失稳、倒塌 |
输、泄水建筑物出现裂缝较宽 |
输、泄水建筑物出现裂缝较窄 |
9 |
闸门及启闭机破坏 |
闸门、启闭机等 |
闸门严重变形损坏,启闭失灵 |
闸门变形不能启闭 |
启闭机破坏或钢丝绳断裂 |
10 |
决口 |
大坝 |
各种形式决口 |
||
11 |
漫溢 |
大坝 |
水面漫过坝顶 |
||
12 |
洪水 |
水库 |
超校核标准的洪水 |
超设计标准~校核标准(含校核标准)的洪水 |
设计标准以下的洪水 |
13 |
战争或恐怖袭击 |
枢纽工程、通讯、电力设施等 |
袭击枢纽工程,发生工程险情中的Ⅰ级险情 |
袭击枢纽工程,发生工程险情中的Ⅱ级险情 |
袭击枢纽工程,发生工程险情中的Ⅱ级险情,袭击通讯、电力设施 |
附件4 崔家峪镇凰龙湾万村基本情况表
行政村名 |
自然村(组) 个数 |
土地面积 (亩) |
耕地面积 (亩) |
总人口(人) |
家庭户数(户) |
房屋数(间) |
凰龙湾 |
5 |
1948 |
1312 |
1146 |
469 |
569 |
附件5 崔家峪镇黄落万村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行政村名 |
自然村名 |
总人口(人) |
计划转移户数 |
计划转移人口(人) |
安置地点 |
负责人 |
联系电话 |
凰龙湾 |
1146 |
4 |
7 |
黄落万 |
石运良 |
13954946140 |
黄落万水库转移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