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龙家圈街道教育事业工作概况
索 引 号: | yishuiljqz2322108/2025-0000073 | 主 题 词: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文 号: | 发布机构: | 沂水县龙家圈街道 | 发布日期: | 2025-03-04 | |
浏览次数: | 有 效 性: | 有效中 | 成文日期: | 2025-03-04 | |
标 题: | 2024年度龙家圈街道教育事业工作概况 |
2024年度龙家圈街道教育事业工作概况
一、龙家圈街道教育基本情况
龙家圈街道现有公办小学及幼儿园5处。其中中心小学1处,中心幼儿园1处(学校分园3处),完全小学3处。现有教职工101人,小学生、幼儿园共有34个教学班,小学、幼儿园学生总数为999名,其中小学学生为757名,幼儿园242名。
二、各学校基本情况
1.中心小学,现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7人;分园有3个班,在校幼儿56名,在职教职工20名。
校长:谢云峰
2.希望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6人;分园有2个班,在校幼儿34名,在职教职工19名。
校长:刘中亮
3.港埠口小学,现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8人;分园有1个班,在校幼儿8名,在职教职工21名。
校长:刘建刚
4.峪子小学,现有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6人;在职教职工16名。
校长:张敬阳
5.中心幼儿园,现有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4人;在职教职工25名。
园长:孟庆君
三、工作总结
一年来,龙家圈街道联区为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创新举措,推动龙家圈教育高质量发展,严格按照“科教兴县”战略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1183工程”为引领,坚持一个统领、突出一个中心,实施八大行动,强化三个保障,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健康教育生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深入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打造“家校社网”四位一体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优化调整总体发展布局,持续加大优质资源供给,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都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尊师重教、尊重人才、支持教育之风深入人心,全街道教育事业昂扬进取、勇毅笃行,迈出了建设教育强镇的坚实步伐。
(一)唱响育人主旋律,打造工作机制全链条
“让教育在最好的政策中发展,让校园成为最美的地方,把最好的待遇给教师,让教师在最好的环境中教学”是我们对教育发展的美好愿景,更是始终如一的坚守与努力。为此,龙家圈街道将全环境立德树人列为重要工作内容,不断强化育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街道全环境立德树人打造教育强镇的实施意见》;街道党工委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校舍,办学条件,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街道党工委领导更是深入学校调研,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分别制定全环境立德树人实施方案,协同推进工作开展。防溺水教育、防欺凌教育、反诈宣传教育、食堂食品安全卫生教育,“一校四方”联合护学机制的设立、学校门口“尊师重教七彩线”的施画、“礼让师生”人行指示牌的安装、各校护学岗的认真值守、各类志愿服务团队的成立、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建成,都彰显着街道教育生态环境日趋完善。
1、为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安排,对我街道四处小学进行了撤并。柳泉小学、诸坞小学合并到沂水县第四实验中学;下肖家沟小学和南套小学合并到龙家圈街道中心小学。合并后的学校师资力量得以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合并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家长和教职工意见,无不良影响。
2、学前教育形成了以政府办园为主,公办、民办相结合,覆盖街道、园所二级学前教育体系。目前,全街道共有普惠性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2294名,公办园平台幼儿数为1487,达到64%。优质资源覆盖率明显提高。全街道现有15所幼儿园,其中优质园9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省级一类幼儿园8搜,优质园所占有比例从56.25%提升至60%。
2024年以来,财政性投入不断加大,街道党工委等多方筹措资金,投资文昌府幼儿园进行园舍建设和设备添置。
(二)守住安全主阵地,多措并举筑牢安全防线
1、持续加强“护学岗”专项行动工作,扎实做好各学校、幼儿园上、放学时段路段的守护工作,推进校园安保群防群治建设,以“爱心家长志愿者护学岗”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集校园值岗教师、公安警力、校园保安、家长志愿者等为一体的工作合力,努力做好上下学时间路段的守护工作,坚持做到“有人看、有人巡、有人防”,确保校园周边安全有序。
2、全力排查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和校园“五类”交通管理基础设施,街道党工委投资6万余元,对辖区所有学校、幼儿园施划禁停网格线、安装警示爆闪灯、信号灯、过街设施、限速、警告标志灯等。
3、积极开展冬季消防安全大排查行动,组织专人对所有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排查,对于排查出的问题建立排查台账,责令即时限期整改。
4、严格学校食堂管理,规范大宗食品统一配送采购,坚决守牢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各学校成立了膳食委员会,健全机制,分工明确,严格监管,认真落实食堂大宗食品采购配送制度,对配送食材监督检查严、细、深,及时发现纠正学校食堂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实行校长和班子成员陪餐制,与学生一同就餐,对饭菜质量和就餐秩序进行监管,发现问题现场解决,确保学生就餐安全。各学校成立膳食委员会,邀请家长陪餐试吃、现场巡查打分评议,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提升了饭菜质量和营养水平。
(三)立足教育实际,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全民阅读行动”的决策部署,构建阅读型校园,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读书育人氛围。各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阅读实施方案。
1.以丰富阅读内容为切入点,开展阅读活动。校园是学生的阅读场,校园有书香气、学生有书生气是我们的追求,为此各校语文教师通过集体交流,根据不同年级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2.以规范上好阅读课程为着力点,加强阅读指导。阅读课教学指导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非常重视阅读课教学。每周每班都有两节固定的阅读课。教师通过阅读指导课传授精读、泛读、默读、浏览等阅读技巧,如低年级指导观察绘本图画、猜测故事内容、复述简单情节;中高年级教授如何概括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做读书笔记等方法。在阅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韵律美与情感表达同时各班还根据教学计划和班级实际开展快乐阅读社团、读书汇报、阅读主题展演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展示了学生阅读成果与才艺,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了良好阅读习惯,提升了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营造了浓厚校园书香氛围。
3.以书香家庭建设为纽带,实现家校共育。鼓励家长与孩子开展亲子阅读,定期布置亲子阅读任务,如共读一本书并撰写心得、录制亲子阅读音频或视频等,学校组织评选“书香家庭”并表彰,创建书香家庭,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长整体素质。将阅读从学校延伸至家庭。
“全民阅读行动”培养了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形成了学校带动教师读,教师带动学生读,学生带动家长读,家长带动社会读的常态化阅读机制。
为践行立德树人教育使命,彰显教育教学成果和师生良好的教学风貌,龙家圈街道小学教研室积极搭建教学教研平台,推行“教研日”活动。各校根据教研室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学生素养展示”、“师生共同阅读”、“家校共育”、“五育并举”等不同主题的教研日活动。通过教研日活动,展现了各学校浓厚的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教风,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学风,同时让家长进入学校,深入课堂,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增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更加坚实的桥梁。各校借教研日这一平台,不仅展示了各校的教学改革成果,也促进了校际之间的经验交流。
(四)优化家庭主课堂,构建三代共育全主体
结合当前父母忙碌、隔代教育需求突显的现实,我街道贯彻创新“家庭教育就是‘五育并举’的起点”理念,将育人主体由子女、父母拓展延伸到子女、父母、祖(外祖)父母,以父母、祖(外祖)父母“大家长”学习为家庭教育开端,积极牵手三代共学共育,实现“三代共育共赢”,让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在龙家圈街道峪子小学社团活动室里,三年级一班学生苗磊擅长毛笔书法的祖父苗永富正在耐心地指导学生练习毛笔字。学校以“牵手三代、慈孝相承、祖孙共学”为主题开展祖孙互动、传承家风家训、情景化解决教育难题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助力隔代教育,全面提升家长学校的引领力。
在街道中心幼儿园,“订单式”家长学校极为火爆,深受家长欢迎。幼儿园深入调查并摸清孩子、父母及祖(外祖)父母三代自身优势、短板及素养提升需求,形成“素养型”学员清单。根据学员清单,制定适合家长个性需求的“配餐式”课程。结合家长工作实际情况,创设“订单式”家长夜校,向家长传授育儿知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目前,通过建立街道“牵手三代共育”家长学校指导中心,在镇域学校建立“牵手三代共育”家长学校,成立各级家长委员会,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开发“三代共育”家庭教育服务平台,共享全学段家庭教育课程资源等形式,牵手祖、父、子三代,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构建起立体化、系统性的“三代共育”家庭教育指导体系。
此外,街道还配备专兼职家庭教育队伍,招募教育、营养、心理健康、卫健、家政等各行业人员组建家庭教育专家团、家庭教育指导团、家庭教育志愿服务团,定期深入学校、社区,开展早期教育知识培训、家庭教育知识普及指导服务活动。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家庭教育内容,全面启动三代共育专家讲堂,积极实施家长微课堂、家长助教、“小被窝听书”“育心漂流簿”等活动,并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长信箱等多种形式,畅通家校沟通渠道,优化育人途径,赋能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拓宽社会主渠道,实现内育外联全覆盖
作为沂水县国际希望小学辖区的中山村儿童成长助力站,助力活动丰富多彩,周末双休日、节假日,志愿者服务团队组织学生学习辅导、研学活动、劳动实践、趣味运动会、全民阅读活动、观影活动、敬老爱幼活动、深入社区送温暖活动等,让孩子们节假日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远离手机,保证睡眠,拥有健康的体质,为孩子们创造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学有所获、健康发展。
在希望小学教师和社区学校共同努力下,做了诸多方面的工作。第一,为学生排忧解难,答疑解惑。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难点,作业中的盲点。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积极进行经典阅读,红色阅读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第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积极进行手工制作,如剪纸泥塑等。第四,开展书法绘画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社区生活。第五,开展趣味英语阅读。创造英语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一系列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周末中愉快度过,快乐成长。
在实施全环境育人过程中,龙家圈街道特别注重深入的体验式教育,峪子小学的以“葫芦种植”为依托,深入挖掘“福禄文化”,借助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师生全员参与果蔬种植,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营造劳动实践氛围,让大家在劳动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龙家圈街道中心小学的“学军育人,榜样教育”唱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我和榜样合个影”、“榜样故事我来讲”等系列活动,形成了崇敬榜样、树立榜样、向榜样学习的氛围,在每一位学生心中埋下榜样的种子,萌发出向榜样学习、向榜样看齐的志向,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中心幼儿园通过“红、金、橙、绿、蓝”五色教育阵地,对幼儿进行红色爱国教育,金色阳光教育,橙色艺术教育,绿色生态教育,蓝色感恩教育,凝聚“家园社网”合力,全环境育人。
港埠口小学积极参与全民运动足球比赛,学校组建了男子足球队代表联区参加2024年县长杯足球联赛。足球联赛参赛队员14名,要求六年级学生不超过3人,学校五年级共有学生36名,男生17名,要组建一支球队难度很大,就是在这种现状下他们组建了一支由14人组成的男子足球队参加了比赛。经过近三个月的比赛日程共参加16场比赛,其中胜6场,负10场。虽然成绩没有多么辉煌,但师生全身心地投入,亲身感受到了足球运动的魅力和快乐,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街道各学校都深入依托品质优良、得天独厚的沂蒙红色资源,借助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宣讲沂蒙红色革命故事,开展三代红色研学旅行、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挖掘传承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让民间艺术、民风民俗、沂蒙小调、乡土历史与家风家训等进家庭,人人入心入脑。
街道各学校全体师生、家长积极投入全民阅读,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师生共同汲取优秀文化精华,积淀文学底蕴,丰厚文化素养,营造知书达理,好学求进的校园风尚,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在政府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共同参与下,社区留守儿童“周末课堂”“心灵驿站”等纷纷涌现,每周末免费开课,以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科普教育为主开展授课,同时融入志愿服务、心理疏导等内容,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目前,全街道育人多维空间不断拓展,形成了‘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强大合力。今后,我们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健全机制,提升教育内涵品质,加快构建校家社有序互动、开放融合的良性育人新模式,持续深入开展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