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托镇胡家庄村村庄规划
索 引 号: | yishuidtz2331108/2021-0000411 | 主 题 词: | 其他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发布机构: | 沂水县道托镇 | 发布日期: | 2022-06-07 | |
浏览次数: | 有 效 性: | 成文日期: | 2021-10-13 | ||
标 题: | 道托镇胡家庄村村庄规划 |
沂水县道托镇胡家庄村村庄规划
(2019-2035)
第三章 村庄规划
第10条村庄人口规模
规划预测胡家庄村规划期末户籍人口约为 1422 人,
常住人口规模为 1345 人。
第11条村庄用地规模
规划胡家庄村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分别为 20.70 公顷、353.64 公顷和 32.81 公顷,用地占比为
5.08%、86.86%和 8.06%。
生态用地中为水域用地和村域内林地,规划期内保持不变。
第12条 村庄空间格局
规划划定胡家庄“生态空间、建设空间、农业空间”,依据空间组成要素制定相应的管控规则(详见附录一)。
其中生态空间指以生态服务功能为主要用途的区域, 规划划定生态空间 20.07 公顷。
农业空间指以农业种植、生产发展用地为主要用途的区域,规划划定生产空间 353.64 公顷。
建设空间指生活居住功能为主要用途的区域,规划划定的生活空间 32.81 公顷。
第13条 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
规划建设“一带二区”的生态空间格局,一带指村庄中部及西侧河流一带范围,两区指村庄水域生态区和南部森林生态区。
1.生态保护目标
根据“绿色、健康、生态、永续”的规划理念,依托现有景观,保持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加大对村内河流、林地的保护力度,加大景观整治,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保障村内未来可持续生态发展空间。将村内重要水域划作生态用地,加强保护力度。
2.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1)林地保护措施
规划期内加强对村内原有林地加强保护,科学发展特色经济林的栽培规模。积极改善低质低效林地,根据适地适树原则,正确选择树种,科学采用良种壮苗,在林地清理、整地造林等环节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合理施肥,加强抚育,助力于防止土地退化。注重林地对村域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提升森林资源承载能力。
(2)水域保护措施
加强水质优化,加大村域内污水等处理力度。对区域内现有的河流、沟渠等水网系进行疏浚治理,杜绝各类污水直排河道。对排污口设置适当拦截,防止农村和农业的面源污染。
严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开展堤防加固工程、河道绿化工程,提高防灾减灾和河流自我保护能力。注重与周边农田生态系统相协调,着力打造“田富、水清、岸绿、景美”和谐共生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第14条 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策略
胡家庄村产业重点要做好生态高效种植业、旅游采摘业,同时发展水果、蔬菜初加工产业。近期将村东部果园发展建设成规模化采摘园,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进程。规划远期,在采摘业发展良好的条件下,可以利用石景山景区位优势,发展民宿及垂钓园,建立旅游中转及接待功能,提高一三产业融合度。
稳固一产:保证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在南北两向继续种植花生,黄烟,地瓜等作物。同时要以草莓、桃子、樱桃等种植为主导,大力发展采摘经济作物的种植,向现代、高效、休闲农业转型。
开拓二产:主要以水果、蔬菜的初加工为主导,利用现有的废弃工厂进行改造,降低成本。
发展三产:大力发展采摘业,旅游业,提升村庄的服务水平,改变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
二、产业布局与管控
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产:规整农业生产空间,严守耕地红线。规划在现状耕种基础上,结合土地整治工程,加强永久基本农田质量建设,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体系,提升土壤生态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村庄东西两侧采摘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种植产业,形成以果园为核心的经济作物集中区。南北两片区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保证粮食的基本耕种面积。西南部的养殖区保证村民的经济增收。
二产:规划在村西已废弃的板厂、砖厂的旧址上, 建设水果、蔬菜的初加工工厂,延伸一产产业链,发展第二产业。
管制:新建经营性产业用地严禁新建有污染的工业项目或农产品加工项目;经营性建设用地调整应经村民小组确认,由村委会审查同意,逐级报村庄规划原审批机关批准
三产:加快建设东西两个以体验、采摘、娱乐为主导的园区,完善旅游产业链上的基础设施、商业服务设施配套要素,打造全域旅游的精品旅游村形象。依托第一产业的优势,结合周围的景区,大力发展服务业。在园区发展的同时,进行人员引流,激发旅游业发展的潜力,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
第15条 农业生产空间规划
一、农田保护规划
(1)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成果
规划期内落实上位规划中确定得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 284.51 公顷。
(2)落实补充耕地任务
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面积不低于 213.06 公顷。
(3)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要求
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有序规范引导农业生产活动,优化粮食产品结构,做精品质结构,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
合理保障设施农用地,按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要求科学布设,满足设施农业发展需求;科学种田、施肥、灌溉,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耕地土壤基础地力。
坚持“用养结合、永续利用”理念,建立合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
二、农业发展空间与农业景观规划
规划期内统筹安排农业发展空间,推动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加强沟、渠、路、桥等配套,优化生产路、田坎及沟渠等农业设施用地,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布局,提高耕地生产效率,禁止随意占用进行非农建设,保障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园的合理发展空间,大力营造和维护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自然田园风貌,推进村庄田园化建设、凸显农业景观特色,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第16条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于村庄中部新建旅游接待中心及停车场综合体一处,用于村庄(社区)旅游接待中转及停车服务。
第17条 供水设施规划
一、水量预测
参考山东省和当地居民的用水习惯,确定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常住村民为 150L/人· d,公共建筑生活用水量按照生活用水量的 10%计,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见水量按照生活用水和公共用水量之和的 15%计算。
规划区内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为 273.8m³/d,则平均日用水量为 182.5m³/d。
二、水源规划
规划用水近期以现状供水系统为主,定期维护完善,规划远期接入道托镇自供水系统。
三、给水设施规划
规划远期构建完整的供水系统,提高供水保障率, 供水支管沿道路布置成环、支结合形式,管径 DN200-
DN150,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
第18条 排水设施规划
一、排水体制
为保护胡家庄村的生态环境,本次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度。
二、污水量
规划区的日生活污水量为 155.1m³ /d。
三、污水处理方案
规划于村庄河流西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集中排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至附近水体。
四、污水处理站
规划于村庄西侧新建一处污水处理站。
五、排水管网
据排水管道水力计算, 规划污水管径为 DN200-
DN300,依据地块内地势布置排水管线。
六、雨水管网规划
村庄现状集中建设区内,雨水管已按照“分散、就近”原则,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排放,与道路坡度一致沿村庄内主要道路两侧布置,雨水通过管道汇集后集中排出。区内污水管道尽量沿道路布置,污水尽量采用重力流排水。雨水排放结合道路铺砌,利用明沟与暗渠结合的方式。充分现状地形和雨水沟渠排入西部水系,并在入口处设置拦截过滤装置,保证水质。
第19条 电力设施规划
一、规划目标
规划电力设施网络应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 理、适应性强的目标,电力工程规划应合理布局站点, 完善供电网络。
二、电力设施规划
配电线路:规划区内中、低压配电线路全部采用架空敷设引入。
路灯供电:规划区内道路照明采用路灯控制采用太阳能路灯,光控与时控相结合的方式控制。
三、近期建设规划
保留现状变电室,完善电力线路。村庄主干路敷设地下电缆,提高美观度,支路可保留架空但要求排列整齐、安全美观。
第20条 电信设施规划
一、规划目标
电讯规划应满足信息服务的快速、高效、广域。结合村庄通讯规划,建立和形成具备通讯、宽带、移动电话、有线电视、邮局等功能的综合通讯网络系统。
二、电信设施规划
规划沿村庄主要道路铺设电信管网,取消目前的架空电缆,敷设的管网应尽量连通,以便于线路的迂回, 并需预留充足数量的过路管。数字电视线路与电话线路同管道敷设,占用其中2个管孔,不再另设管位。
第21条 环卫设施规划
一、家庭厕所改造
居民家庭厕所由早厕逐步改为水冲三格式化粪池, 并定期对厕所进行清淘,同时加强对粪便的灭菌和消毒工作,防止粪便的生物污染。实现粪便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目标。
二、垃圾处理
目前,胡家庄村村内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已基本完善。近期以垃圾箱(桶)收集为主,并根据使用情
况情况,及时增设或更换垃圾箱(桶)数量和类型,并逐步实行袋装化收集;规划中、远期全面实行袋装化分类收集。
三、污水处理
规划养殖加工废水及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汇流入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达标再后排入附近水系网络或者用于农田灌溉。
第22条 道路系统规划
一、村域道路交通规划
构筑 3 级道路体系,构建村庄通达、生活便捷、生产便利的村庄道路交通系统。
1、村庄(对外)道路:整体保持现状不变,进行必要绿化和定期设施维护,道路宽度不得超过 8 米。
2、村庄内部道路:
(1)村庄内部主要道路:整体保持现状不变,进行必要绿化和定期设施维护,道路宽度不得超过 6 米。
(2)村庄内部次要道路:进行路面的硬化及路边的绿化,改善路面状况,修建新路,形成环状道路,提高通达性,道路宽度不得超过 4 米。
(3)宅间路:进行路面的硬化,打通断头路,提 高交通通达性,道路宽度不得超过 2 米。
3、农村道路:完善路面硬化,定期进行维护,道路宽度不得超过 3.5m。
二、停车设施规划
规划于公共服务中心范围内,设置集中停车用地一处,用以满足村庄未来停车需求。
第23条 防灾减灾规划
规划将胡家庄公共服务中心作为灾时临时指挥中心,卫生室作为临时救助中心,广场、农用地等空旷平坦地块作为临时避难场所,村庄对外道路作为灾时的主要疏散路线。
村庄建筑的间距和通道的设置应符合村庄消防安全的要求,灾时疏散路线道路为主要消防通道,不准长期堆放阻碍交通的杂物。
第24条 农房建设规划
一、农房布局
规划期内,村庄新建农房应当符合“集约用地”以及“一户一宅”的要求,布局应规范严谨,因地适宜。南部村落应保持现状肌理,依山势而建;北部村落应保持紧凑布局,集约用地,南北特色分明。
二、农房风貌
整体面貌:北部平原地形相对平坦,村庄空间格局宜形成“集中连片”的布局形态。南部山地地形起伏错落,村庄空间格局宜宜山势而建。村庄居住建筑的翻新与重建,建筑色彩应与周围建筑及自然环境相协调,建设和谐统一的村庄色彩景观。
建筑风貌:农房外貌建设控制和更新要进行统一。村内改建或新建的建筑,应使建筑形式、高度、色彩、屋顶形式等与周边建筑相协调。
农房平面:规划针对新建低层住宅,采用常见平面户型设计。
农房立面:建筑以现代感强的形式为主建筑色彩以白色、灰色、米黄等清新色系为主,形成风貌相协调的
村庄空间形态。
第25条 村容环境规划
村庄绿化:应结合村口、池塘、公共活动场所等重要节点布置。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规划形成多品种、多层次、多形式的绿化格局,体现地方特色,提供休憩功能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村庄入口:宜采用当地石材、高大树木杆、石城墙等标识村庄名形成粗矿简洁的入口景观风格。
村庄街巷:村庄民居宜采用天然石材作为建筑材料, 以砖、石为主,黄土为辅,用青砖垒砌的合院建筑以青、灰色为主。街巷中依靠房顶屋檐、房屋后墙上的高窗和少量的院门,形成墙面的变化。巷道与街道连接处形成小型的公共空间,提供人们沟通的平台。
公共空间:规划在胡家庄共增加四处景观节点及一处文化广场。通过四处较小的景观节点,合理的利用现状的绿地与空闲地,增加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打造邻里交流的平台。同时考虑到村庄东部远期民宿旅游业的发展,打造村庄特色文化广场,增强民宿产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