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站镇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打算
索 引 号: | yishuimzz2661108/2023-0000014 | 主 题 词: | 其他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发布机构: | 沂水县马站镇 | 发布日期: | 2022-01-07 | |
浏览次数: | 有 效 性: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马站镇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打算 |
一、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里,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镇委的正确带领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谋发展,担当作为抓落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统筹协调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重点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制约全镇发展的难题,突破了许多困扰发展全局的顽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为全镇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将产业振兴作为城镇发展的基础,不断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1年底,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年均增长7.86%,是2016年的1.46倍;预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658万元,年均增长9.16%,是2016年的1.55倍;预计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37元,是2016年的1.72倍。1.铸造“工业”引擎。五年来,招引投资过亿元项目12个,其中,智慧冷链物流项目投资21.39亿元、沂水北部片区集中供热项目投资12亿元,服务壮大小微企业128家,为城镇化建设打牢经济基础,为带动就业提供项目平台。同时,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8.65亿元,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4个,其中重点技改项目16个。目前在建项目共有9个,总投资52亿元。2.夯实“农业”基础。投资60万元建成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各1处,并完成2处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渔业园区1处、农业采摘园2处。全面推行土地托管模式,通过“保底+分红”多样化分配模式实现“共赢”,今年,流转土地3500余亩。3.激发“服务业”活力。发挥商贸优势发展新兴三产服务业,培育壮大“马站名品”品牌,打造电商线下体验商贸区,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一二三产业互动”的综合效应。
(三)城建优势持续放大。按照“两建三改两提升”计划,将城镇发展优势进一步放大。两建:实施齐鲁名庭、文昌御园及刘城花苑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34.1万平方米,建成沂水北部最高端的居住商贸片区。投资1.5亿元实施齐鲁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全力打造城镇名片。三改:推进杏山店旧村改造项目建设,完成拆迁338户,建设安置279户。对徐家店子、闫家店子沿街进行改造提升,新建沿街25户、改貌11户,栽植绿化苗木2000余棵。推进马站皮草城改造提升项目,新建、改帽20户,改帽面积5200余平。共新建住宅面积40余万平方米,并实施“五化五上”工程,有效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两提升:投资2470余万元对镇驻地自来水、污水、排水、弱电入地等管网配套提升,建设全县唯一运转良好的镇污水处理厂1处,着力解决镇驻地及周边村庄排水不畅、污水处理难以及供水紧张等民生问题;配合做好国道克黄线、胶海线路面大修工程,投资1800余万元对全镇“三纵九横”沿线进行五化提升,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秩序管控机制,在镇驻地新设红绿灯两处,对主要道路设立禁停标识,新增临时停车位500余个,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水平。
(三)民生事业不断发展。始终坚持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推进民生工程建设。1.众志成城防控疫情。科学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全面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在这场白色的大考当中书写了一份优异的“抗疫答卷”。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刻,马站医院袁铭磊驰援武汉,以实际行动贡献抗疫力量。2.脱贫任务顺利完成。有序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施策,持续发力。聚焦扶贫产业发展、金融扶贫、光伏发电以及党建扶贫等重点工作,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五年来,累计投入各级扶贫资金2260余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7个,惠及贫困户1959户、2853人。省定标准以下贫困人口全部提前脱贫,并经省市验收通过。3.教育医疗全面改善。全镇7处学校实施改薄项目,所有学校铺设供水管网。投入资金600万元,在镇中心初中建设3200平方米的综合楼一处,并对全镇16处中小学及幼儿园消防设施进行了配套建设。马站医院17层门诊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83万平方米。顺利通过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4.移风易俗扎实推进。全镇完成10处公益性公墓建设,硬化墓区道路5300米。5.惠民设施不断提升。完成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铺设管网160万米;完成农村道路“三年集中攻坚”,硬化路面75万;完成富旺路大修6.7公里,农村改厕7361户,清洁供暖1980户,投资1800万元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试点等重点工程。
(四)社会治理安定有序。1.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积极落实安全生产领导干部包扶制度以及河长制、路长制等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坚决把事故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对违法违规企业实行“零容忍”,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高压态势。抓实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让群众饮食更放心、更安心。2.坚决守牢生态环保底线。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投入80余万元,对镇驻地及路域52处平交道口和沿街两侧裸露土地进行硬化。持续推进小散乱污集中整治及矿产资源管控工作。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集中行动,每年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万吨,清理村内五堆1.8万余吨。3.坚决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对标“枫桥经验”,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探索并推广便民服务热线“听证会”。建设智慧警务,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社会治安水平。持续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持续推广反诈APP安装工作。
(五)改革创新纵深推进。1.深化婚俗改革助力脱贫攻坚,建立完善“政府积极倡导、群众广泛参与”的喜事新办模式。喜事新办减轻了群众负担,净化了乡风民风,促进了乡村治理,切实顺应了民意,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中。在全国贫困地区婚姻管理培训班上,马站镇作为全省唯一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和经验推广。2.建立“沂蒙乡贤”队伍。按照“党政主导,依靠群众,服务发展,维护和谐”的原则,各村建立“沂蒙乡贤”服务队,广泛收集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将群众内部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马站派出所在“沂蒙乡贤”基础上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争创了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3.探索“一警三联”工作机制。整合“沂蒙乡贤”、马站义警以及基层网格员三支队伍,创新以“警贤联调、警民联防、警网联动”为主要内容的合成化防控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受到省市县领导的多次批示肯定。
全镇上下齐心协力,砥砺前行。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委的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得益于镇人大的监督支持,全镇上下的拼搏奋斗。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向全镇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向所有关心支持马站镇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二、2022年工作打算
政府工作的具体要求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建设“幸福马站”这一目标,贯彻“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突出打造“县域副中心”和“产业聚集区”两条主线,主攻实体经济、城镇建设、乡村振兴三大方向,坚持强党建、转作风、兴产业、优环境四条路径,凝心聚力、拼搏赶超,为把马站镇打造成为临沂北部宜居、宜业、美丽、幸福的新市镇而努力奋斗!
(一)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塑造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方面加快重点项目推进,聚力重点产业发展。聚焦省、市重大项目,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赶工期、保质量,全力推进冷链物流、蓝创供热、大宋木业、尧顺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快建成、早达产、见效益。同时,依托蓝创热电项目,加快板材项目转型升级,打造高档板材聚集区。依托冷链物流,招引农副产品深加工、肉制品加工等项目,打造高端食品产业聚集区。另一方面精准招商,持续做好招大引强,发展“飞地经济”。紧盯“济青潍”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承接济南、青岛、潍坊以及县内相关产业转移,力争每年至少引进2-3个过5亿元的工业项目,夯实工业基础。同时,盯紧二次腾飞企业、产业转移项目,为全县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拓宽发展空间;积极对上争取,与经济开发区合作,落地符合全县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发展“飞地经济”。
(二)统筹城乡发展,塑造美丽乡村新格局。一是环境质量“点线面”全方位提升。坚持抓点改线扩面,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打造“点”。率先在每个管理区打造一处人居环境示范点,辐射带动全镇实现环境大提升。提升“线”。重点围绕马站河和东红路、新兴路“一河两线”,实施环境提升工程。抓好马站河生态治理,精心打造沿河公路、沿河公园及生态走廊,改善沿河两岸居住环境,打造城镇滨水景观带;实施东红路、新兴路“五化”改造提升,切实改善公路两侧环境面貌。抓好“面”。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推进村庄整治、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实施好安全饮水、生活污水处理、农村清洁供暖、快递入村等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二是城镇开发“高大上”立体化提升。城镇配套“高”标准。提高镇驻地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净化水平,改善群众居住、出行条件,美化城镇环境。加快完善镇驻地供热、排水、燃气、消防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口和产业集聚。打造人口聚集特“大”镇。立足城镇建设传统优势,抓好城镇开发项目,进一步拉大城镇框架,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全力打造聚集人口10万人以上的特大镇。公共服务设施“上”新台阶。继续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打造集健身、商贸、文化、便民服务等于一体的高标准、高质量的镇级综合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城镇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开展城镇经营秩序清理整顿集中攻坚行动。集中力量整治店外经营、户外广告、户外修车洗车、乱堆乱放、乱涂乱画等“顽疾”,全面取缔露天烧烤、马路市场,进一步规范机动车停放。创新城镇管理体制。加大城镇执法力度,改善城镇环境面貌,打造城镇管理马站样板。全面提升城镇服务整体水平。构建以镇驻地为中心的农村居民半小时生产生活圈,坚持以镇带村、以村促镇,在镇驻地大力发展购物、休闲、餐饮等商贸产业,激发城镇消费活力。
(三)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塑造乡村振兴新格局。一是持续推行土地托管。紧盯村集体经济“清零倍增”目标要求,将村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相结合,继续与省供发集团的战略合作,依托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力争2022年实现土地托管1万亩以上。加大土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力度,加快培育新型优质经营主体,推进农业向全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精品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古峰台和西旺为中心,打造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优质小杂粮、黄烟、中草药等种植加工于一体的高端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全镇现代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高效化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实施“三大工程”全面加强生态治理。实施“蓝天工程”。积极做好清洁供暖推广使用以及在建工地扬尘治理,坚决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碧水工程”。补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后期管护、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及河道“清肠”行动,稳步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实施“净土工程”。严格落实矿产资源“扎口管理”,县镇村三级协调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严厉打击私挖盗采矿产资源和涉矿项目违规违法行为,有效管控矿产资源。
(四)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塑造安定和谐新格局。严格落实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一是巩固提升脱贫工作成效。按照“四个不摘”要求,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过度期内的各项帮扶政策,巩固提高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强化困难群众生活保障、产业增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完善预警机制,及时关注贫困家庭返贫风险,落实“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底线任务,探索企业帮扶机制,动员镇内企业设置临时性公益岗位,加强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提高脱贫户家庭收入。二是持续关注民生热点问题。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劳动就业、优化便民服务等措施,进一步扩大城镇化优势,为下步城镇发展厚积优势和动能。教育方面。适时启动中心小学综合楼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区操场、饮水管网、消防等配套,缓解人口高峰期学生就学压力。医疗卫生方面。进一步提升马站医院诊疗水平,加快全镇中医药事业发展,率先启动大水场、王井、上高庄3处中医特色卫生室。劳动就业方面。依托现有的产业项目聚集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依托马站城镇化优势,发展多样性第三产业,带动解决劳动就业,为城镇化建设注入活力。便民服务方面。加快全民运动中心建设,提升村级服务站水平,真正做到群众办事方便、舒适。三是创新强化社会治理。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涵养文明乡风,厚植文化自信。弘扬喜事新办文化。推广婚俗改革,全面破除大操大办、高价彩礼、攀比成风等婚俗陋习,积极倡导喜事新办,形成礼约办婚、文明办婚的新风尚。挖掘传统乡贤文化。树立村庄德行典范和标杆,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文明现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促进形成以诚相见、互敬互爱,长尊有序的良好社会风气。深化“一警三联”合成化巡防。继续推行“警贤联+0调、警民联防、警网联动”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五)全力打造阳光政府,塑造廉洁勤政新格局。打造更显清正的廉洁型政府,聚焦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紧盯当前作风纪律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着力改进公共资源交易、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内控制度,切实强化廉政风险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一是抓监督检查成常态。加强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履行职责情况的跟踪督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保证政令畅通,积极营造求创新、抓改革、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抓作风建设革积弊。继续开展领导干部讲党课活动,深入推进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通过诫勉谈话、惩戒、问责等措施,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严肃处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三是建设"四型"机关提效能。加大调研走访、民主评议、专项督查力度,严格落实议事决策机制、咨询建议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严格"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