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铺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索 引 号: | yishuihspz2611108/2024-0000026 | 主 题 词: | 其他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发布机构: | 沂水县黄山铺镇 | 发布日期: | 2024-02-26 | |
浏览次数: | 有 效 性: | 有效中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黄山铺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
黄山铺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22年-2025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农业特色产业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存在产业链条较短、融合层次较浅、要素活力不足等问题,亟待加强引导、加快发展。为加快发展以一二三产业为重点的农业特色产业,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重要意义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必须牢牢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农业产业,特别是农业特色产业,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良好基础。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意义重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要聚集更多资源要素,发掘更多功能价值,丰富更多业态类型,形成城乡要素顺畅流动、产业优势互补、市场有效对接格局,乡村振兴的基础才牢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技术装备提升和组织方式创新,更体现在构建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将现代工业标准理念和服务业人本理念引入农业农村,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纵向延长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形态,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第二节 发展现状
全镇总面积98.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48个原建制村),2.01万户、5.7万人。自然资源丰富,不老山、龙山、九顶莲花山峰峦叠翠,清源河、胜利河、泉庄河碧波千顷;交通设施便利,兖石路横贯东西,环乡路绕镇铺设,形成了四横三纵交通布局;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形成汇博、汇泽、汇蓝等园区为引领、多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实现了高端食品、纸板纸箱、新型建材、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式发展;休闲旅游蓄势待飞,云水禅苑3A级景区、如意崮等景点成为休闲旅游目的地。近年来,在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注重布局优化,在镇域内统筹资源和产业,探索形成镇、中心村层级分工明显的格局。注重产业融合,发展二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主体融合、业态融合和利益融合。注重创新驱动,开发新技术,加快工艺改进和设施装备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注重品牌引领,推进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加工产品品牌,创响乡土特色品牌,提升品牌溢价。注重联农带农,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发掘乡村功能价值,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农业特色产业。把二三产业留在乡村,把就业创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坚持高点定位,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实施,立足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聘请专业公司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坚持突出特色,围绕创建部署要求,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地域特色,注重特色挖掘、区域融合,实现面上提升与点上突破同步推进。坚持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围绕农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求,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引导鼓励群众共同参与建设管理幸福家园,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全民共享。
第三节 创建目标
以“美美与共,各美其美”为引领,突出抓好基地建设,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巩固和扩大原有农业规模。突出生态绿色,继续推进汇泽、汇博、汇蓝三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继续搞好土地流转,建成花卉、有机蔬菜、大樱桃、嘉宝果等优质农产品基地;注重提升“一村一品”发展水平,立足各村实际,重点培育小庄子火龙果、岳庄蔬菜、北朱冬富硒梨、朴城峪大樱桃、刘家岭蜜桃等一批村级特色品牌。
第三章 构建全产业链
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
以特色资源增强竞争力。根据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变化,开发特色产品,以特性和品质赢得市场。发展特色种养,根据各村种养习惯及优势培植最适宜的产业。开发特色食品,聚焦高端食品产业,不断丰富产品业态,拓展产业链条。重点开发乡土卤制品、酱制品、豆制品、腊味、民族特色奶制品等传统食品,积极推进同岳食品项目,波罗客食品项目,牧熙宠物食品项目,开发适宜特殊人群的功能性食品。传承特色技艺,改造提升剪纸、陶艺等传统工艺。弘扬特色文化,发展乡村戏剧曲艺等文化产业。
以加工流通延伸产业链。做强产品加工,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加工厂,引导农户、家庭农场建设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用标准化技术改造提升腊肉腊肠、火腿、剪纸、制陶等乡土产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建设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发展网上商店、连锁门店。
以业态丰富提升价值链。提升品质价值,推进品种和技术创新,提升特色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品相,以品质赢得市场、实现增值。提升生态价值,开发绿色生态、养生保健等新功能新价值,增强对消费者的吸附力。提升人文价值,更多融入科技、人文元素,发掘民俗风情、历史传说和民间戏剧等文化价值,赋予乡土特色产品文化标识。
第四章 推进聚集发展
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经济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经济圈,构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依托资源优势,选择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用3-5年的时间,培育一批产值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专业村。
建设农业产业强镇。根据特色资源优势,聚焦1-2个主导产业,吸引资本聚镇、能人入镇、技术进镇,争取用3-5年的时间把我镇建设成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科技集成、主体集合、产业集群,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培育品种品质优良、规模体量较大、融合程度较深的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用3-5年的时间,培育一批骨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第五章 培育知名品牌
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以质量信誉为基础,创响一批乡村特色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培育企业品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注入品牌,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强责任主体逆向溯源、产品流向正向追踪,推动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对接、信息共享。
挖掘特色,厚植“和美文化”。坚持“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深入挖掘村庄文化特色,打造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禅意文化等五大文化品牌。红色文化品牌,挖掘李觉、李在堂、武继元三位将军精神事迹,沂蒙山区最早的民间抗战宣传报纸《青年报》、“黄石山惨案”遗址、小高庄抗日民主政府、抗日小学旧址等红色文化,打响“将军故里,红色黄山”品牌。完成大高庄民俗、小高庄红色文化基地、东西黄庄花园、胡家庄红韵广场建设,提升刘家岭村文化广场。历史文化品牌,注重对古宅古建、古树名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深入挖掘石人坡明代将军遗址、大匡庄古郠邑、不老山清代石寨、刘家岭城堡和凌云观等文化古迹,岳庄村“民国首善”张熙恒、尧崖头村济世良医赵铁桥、河西名讼祝二嫚等人物事迹,建设慈善文化广场和慈善文化长廊。民俗文化品牌,大力挖掘和弘扬蒋庄村剪纸,寺前官庄、龙山官庄土陶等民间工艺,安子庄、刘家岭、崖上“周姑子戏”民俗戏曲文化。农耕文化品牌,依托汇博、汇蓝、汇泽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耕体验区、种植认养区和农业科普区,把农业科普知识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禅意文化品牌,依托云水禅苑和不老山、圣水坊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入挖掘禅书法、禅图书、禅音乐、禅茶等禅意文化,打造禅意修行线路,建成“自在修行、涤荡身心”的美丽心灵栖息之地。
第六章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自领任务、各负其责。建立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完善政策支持。全面落实资金保障,在县级配套资金足额到位的基础上,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向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倾斜,推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乡风文明不断提升。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工商资本投入农业特色产业建设,重点支持农光互补、高端花卉孵化园等项目建设。
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乡村企业合作,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研发一批具有先进性、专属性的技术和工艺,创制一批适用性广、经济性好的设施装备。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乡村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