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邮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版 微信
微博
登录 | 注册
索  引  号: 07-31-2017-000073 主题分类:
发文机关: 沂水县许家湖镇 成文日期: 2017-07-31
发文字号: 公文类型:
标      题: 关于许家湖镇2017年城区防汛工作的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 2017-07-31 效力状态:
统一编号:

字号: 打印 收藏

为切实搞好今年的城区防汛工作,提高防汛抗灾能力,确保城区安全度汛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省、市、县防汛工作会议要求,结合许家湖镇城区防汛的实际,经许家湖镇政府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县防汛工作会议精神,立足防大汛、抗大险,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全面落实城区防汛责任制,提高城区防汛标准和防汛排涝能力。

工作目标:在现有工程标准内做到洪水不进城、内涝少成灾、不出人为事故。如遇超标洪涝,也要把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确保城区安全度汛。

二、强化措施,加大力度,认真落实城区防汛工作各项措施

一是加强水利设施和危旧房屋的排查和巩固。各级务必组织力量,安排专人对辖区内塘坝、堤坝、河道、排水系统及危旧民房、“五保户”住房、中小学校舍、工矿企业、受暴雨洪水和山体滑坡威胁的人员密集场所等存在的隐患,进行一次大检查,及早做好加固除险和突击抢修工作,全面做好维护工作,制定和落实好应急度汛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城区范围内的防汛任务分工和工作重点是:裕丰管理区、正阳管理区、南社管理区、长乐管理区、春水管理区和袁家庄管理区。

二是落实好抢险物资。裕丰管理区、正阳管理区、南社管理区、长乐管理区、春水管理区和袁家庄管理区要按照防汛工作的任务分工,尽快将防汛物料充实备足,确保防汛所需,各有关村居和部门也要抓紧落实好抢险物资,做到有备无患,确保遇到大洪,拉得出,用的上。

各单位:供销社备铁锨、铁镐各600把,铁丝2吨,备好编织袋10000条;许家湖建筑公司备好4台装载机和5台挖掘机。

对以上防汛物资要指定专人负责,明确存放地点,确保城区抗洪抢险的需要。

三是认真落实好防汛队伍。今年城区防汛工作,要实行专防与群防相结合的办法,各级、各企业要组建和充实好常备队、抢险队、预备队,提高组织保障能力,做到关键时刻能拉得出、冲得上、战得胜。要求每个管理区成立不少于100人的常备队,不少于100人的抢险队和不少于200人的预备队,以上名单要以管理区为单位上报镇政府。

四是建立城区居民防汛疏散预案。要制定好群众遇险的转移方案,各村(居)要根据当地地形情况落实好群众转移地点,转移路线,并向群众公布,公布预警信号,有电时用广播喇叭,停电或通讯信号中断时用敲锣或吹哨等方式通知群众转移。当听到广播喇叭、敲锣或吹哨等预警信号时,各有关村(居)立即组织群众按指定的区域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裕丰管理区和正阳管理区居民转移到长虹岭;长乐管理区居民转移到岜山;南社管理区、春水管理区和袁家庄管理区的居民转移到芦山。

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确保城区防汛工作落到实处

为加强对城区防汛工作的领导,许家湖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长任总指挥,分管领导任副指挥,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区防汛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值班电话:2501108)。各级要把城区防汛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防汛机构,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在防汛紧急时刻,要积极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汛抢险,确保安全度汛。各级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按照任务分工及时做好物料筹备、人员组织等各项工作,保证城区抗洪抢险的需要。要认真搞好汛期值班工作,从现在开始到汛期结束,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确保联络畅通。对因责任心不强而造成人身安全、财产损失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严肃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各有关管理区、村(居)和有关单位的防汛机构设置情况、工作开展情况、防汛值班地点、负责人、值班人员名单、值班车辆、电话号码、物料存放地、保管人员、抢险队人员名单等要于6月30日前书面报党政办。

政策咨询

如您对该政策有疑问,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咨询了解。

线上咨询: 我要咨询

点击“我要咨询”,登录山东省统一用户通行证,进入留言界面,选择相关部门后,信件类型“网上问政”,然后开始填写咨询问政内容。

线下咨询:

政策咨询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Copyright©沂水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沂水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Email: ysxxgkb@ly.shandong.cn  网站标识码3713230027 鲁ICP备0600096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107号

智能问答
客户端
爱山东
爱山东
沂水首发
沂水首发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新媒体矩阵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