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丨今日处暑,湿未消燥又起,懂点规矩不吃亏!
索 引 号: | yishuixwsj2251670/2019-0000153 | 主 题 词: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文 号: | 发布机构: | 沂水县卫生健康局 | 发布日期: | 2019-08-23 | |
浏览次数: | 有 效 性: | 成文日期: | 2019-08-23 | ||
标 题: | 节气养生丨今日处暑,湿未消燥又起,懂点规矩不吃亏! |
节气养生丨今日处暑,湿未消燥又起,懂点规矩不吃亏!
处暑,是一个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群芳谱》中说:“阴气渐长,暑将伏而潜处也。”
这意味着,处暑过后,暑气消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会逐渐下降。在北方,处暑之后虽然暑湿之气尚在,但终究为强弩之末,因此,养生重点应该从清暑祛湿转为养阴生津。对于南方大部分地区,湿热之气势头依旧猛烈,只是早晚略显凉,仍需遵循温中阳与清湿热并施的养生原则。
处暑后,身体最怕这五件事
1、怕睡的少——建议多睡一小时
暑后入秋,燥热耗气伤阴,容易让人因气虚而出现四肢无力、神疲懒言。
因此,处暑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提前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
2、怕腹部受寒——建议睡觉盖凉被
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寒气最容易穿透弥散。
初秋虽然不冷,但昼夜温差开始变大,所以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注意胃部保暖,保护身体阳气。
3、怕开窗少——建议让空气流通
初秋气温已经转凉,这时候应该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尽量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4、怕贴秋膘——建议循序渐进
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
但是,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5、怕过量运动——建议进行轻缓运动
初秋后天气转凉,空调房宅了一个夏天,忍不住跑出去运动。适量运动本是好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但如果过量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是伤身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本该收敛阳气了,过量运动却会消耗阳气。
处暑健康吃出来
处暑吃“三果”
1、梨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
梨还有降低血压和养阴清热的效果,所以高血压、肝炎、肝硬化病人常吃梨有好处。
2、枇杷
中医认为枇杷味甘酸,性凉,有清肺润肺、止咳、止渴、润五脏之功效。一般人吃枇杷,会去皮,其实,枇杷皮富含类胡萝卜素,比果肉高数倍,类胡萝卜素是枇杷果中维生素A的主要贡献者,对视力很好。建议吃枇杷时,先用盐水泡一小会儿,然后连皮带肉一起吃下去。
3、蜜橘
蜜橘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健脾、顺气、止渴的药效。与银耳合用具有养阴润肤、美容嫩肤之功用。
这段时间可以定期炖一锅蜜橘银耳粥,可以滋养皮肤,润肺止咳。
养阴润燥饮“三汤”
1、贝母秋梨汤——化痰止咳
材料:川贝母粉3克,鸭梨1个,冰糖10克。
做法:将鸭梨洗净从上三分之一处切开,挖去梨核,使梨呈内空的小碗型,放入蒸碗;
把川贝母粉倒入梨中;把梨上部盖好,用牙签固定,在蒸碗中加入少许水和冰糖,隔水蒸约40分钟即可。
用法:吃梨喝汤,每日1次。
功效:润燥化痰、清肺止咳。
宜:适合反复咳嗽、久咳不止、肺燥咳嗽有痰或痰少黏滞、气喘者。
忌:阳虚、脾胃虚寒、有寒痰、湿痰者慎用。
2、五汁饮——润肺生津
原料:梨1000g,鲜藕500g,鲜麦冬500g,荸荠500g,鲜芦根100g
做法:
1、把原料洗净,梨和鲜藕切成块;
2、梨、荸荠和藕先榨成汁,然后取麦冬和鲜芦根煮水;
3、将鲜芦根和麦冬煮好的约50毫升左右的水和水果的鲜榨汁混合在一起,甘美的五汁饮就做好了。
用法:每日一杯,连用一周
功效:甘寒救液,润肺生津,缓解口渴咽干症状。
禁忌:五汁饮中梨的含糖量很高,如果有糖尿病的病人,就要把梨去掉,变成四汁饮。
3、杏梨汤——润肺止咳
材料:苦杏仁10克,大鸭梨1个,冰糖20克。
做法:
1、鸭梨洗净,不去皮,只去核,切块。
2、苦杏仁、梨块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30分钟,放入冰糖,续煮10分钟即成。
用法:每日1剂,可分数次饮服。
功效:润肺止咳。
宜:适合肺燥、肺热所致的咳嗽痰少而黏、咳痰不爽、口鼻咽喉干燥、口渴者。
忌:寒咳、虚咳者及脾胃虚寒、泄泻者不宜。 (注,苦杏仁有小毒,一次用量不宜超过10粒,务必煮熟后食用。)
来源: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