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十三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事业发展规划
索 引 号: | yishuiscjgj/2021-0000484 | 主 题 词: | 其他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发布机构: | 沂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发布日期: | 2015-04-16 | |
浏览次数: | 有 效 性: | 成文日期: | 2015-04-16 | ||
标 题: | 沂水县“十三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事业发展规划 |
沂水县“十三五”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事业发展规划
一、前言
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到党和政府形象。“十八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促进我县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健康发展、建设食品和医药经济强县的重要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全县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于整合食品药品监管资源,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建立规范有序的食品药品市场经济秩序,促进食品和医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全县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草案》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落实“四个最严”为核心,紧紧围绕保障全县人民饮食用药安全,从实际出发,在准确把握区域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沂水食品药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所制定,是沂水县未来五年及更长一个时期食品药品事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规划主要对沂水县食品药品事业未来发展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对若干发展问题提出全局性、前瞻性的部署,确保沂水食品药品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县未来五年食品药品发展构划宏伟蓝图。
二、现状分析
(一)区域概况
沂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临沂、淄博、潍坊、日照四市交界处,辖18个乡镇(街道),1040个行政村,113.2万人口,在县级区划中人口在全省排第九位,总面积2434.8平方公里,面积居全省第二位,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食品加工产业发达,是全国闻名的“食品城”,食品和医药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县共有各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7026家,被监管单位点多、面广、线长,食品药品监管任务十分繁重。
(二)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状况
2002年5月22日挂牌成立“沂水县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年12月18日加挂“食品监管”,组成“沂水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9年9月15日由垂直管理划归为地方政府管理,成为县政府的行政序列局之一;2011年1月,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划转到位;2014年3月,完成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组建了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新划转人员136人,新设了19个乡镇(街道)监管所,新增了生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目前,全局共有干部职工188人,其中公务员108人,事业人员72人,工勤人员8人;下设办公室、政策法规科(加挂宣传和应急管理科牌子)、食品协调督查科、食品生产科(加挂食品流通科牌子)、餐饮服务监管科、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科、药品监管科、医疗器械科、规划财务科9个行政科室,下设稽查大队(副科级,下设8个稽查中队)、食品药品检验所(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牌子)两个直属事业单位;担负着全县7026家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指导任务和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
三、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党和国家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现状,对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进行改革,由省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加强了地方政府的责任。具体到我县,在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奋发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食品药品监管目标得以实现。
——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按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于2004年12月挂牌成立,并按新的职能运转,在食品安全方面:2011年1月份完成了职能的转接,新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责;2014年3月份完成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组建了新的食品药品监管局,全面承担生产、流通、餐饮环节食品安全和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管理职责;加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2011年以来,我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准确把握职能,加大工作力度,成功创建了打造了一批以牛岭埠示范街、农家乐示范店为代表的餐饮服务示范单位,组织了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并牵头抓好食品安全调研、督查和综合监管活动,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在内部管理方面:一是思路上创新,突出工作重点。将“监管到位保安全、规范执法树形象、服务经济促发展”作为工作主线,并将“突出监管保安全”作为全局工作着力点。在人员少、监管面大的情况下,突破原有科室与人员格局,挑选骨干执法人员向监管一线倾斜,保证充足的监管和执法力量,2011年以来,共检查食品单位12076家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187起,确保了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二是机制上创新,完善工作体系。我们推行“分线作战、分工负责、相互协调、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将全局工作人员划分成三条工作线(即:市场监管线、市场服务线和后勤保障线),在明确各线事权的基础上,根据权责一致的原则,落实各层级、各环节、各岗位的责任,形成封闭的责任链条,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抓。同时,把监管责任制与过错责任追究制结合起来,推动了各项目常监管工作的落实,避免了出现监管的盲区盲点。三是制度上创新,完善制约机制。在监管工作中我们非常注重制度建设,做到靠制度规范监管工作程序,约束干部职工的工作行为。以上改革措施的实行,既整合了县局有限的监管力量,挖掘了监管潜力,又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年各项工作都有了较大突破,监管与执法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监管环境。做好宣传工作是监管工作的有力保障。对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及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奖励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参入宣传的积极性。2012年6月,开通了“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方便服务了群众。对外,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和宣传手段,如广播、电视、宣传车、宣传栏、宣传单、解答群众咨询、假劣药品展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药品安全宣传月及县里组织的法律法规宣传日活动等多种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地开展食品药品有关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的宣传。
——药品市场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近年来,全局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深入开展了农村药品质量、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疫苗、特殊药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打击制造邮售假药和假劣藏药等专项整治和专项监督检查活动,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摧毁了一批制售假劣药品窝点和销售网络,依法惩处了一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2011年以来,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5413处次,查处各类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1315起,严厉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日常监管工作全面加强。进一步强化了药品、医疗器械研究、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的日常监管,抓好技术监督,加强药品质量技术监督的力度,做好抽验药品的报批和不合格率的筛选;2011年以来,共抽验药品2111批次,上报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6112份。在全县配备了1094名食品药品协管员,初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管网络,逐步构筑起安全屏障;全县所有乡镇也相继完成了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安全信用体系,农村药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医药经济事业膨胀发展壮大。我局在搞好药品监管的同时,实施政策引导与服务帮促相结合的措施,从各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使全县的医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积极引导大的食品企业向药品行业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膨胀医药经济规模。
——建设过硬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提升药监人员的形象,对于完成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肩负的历史重任,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学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药品法律法规知识、依法行政知识及办公公文、执法文书的写作;积极组织文体活动,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二是加强规范化建设。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约束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建立新型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三是加强行风建设。对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对外杜绝各类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树立良好形象。我局先后被市局和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全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树立起了科学公正、文明执法、廉洁勤政、高效服务的良好形象。
但是,由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不高、执法程序不规范情况依然存在;二是食品综合监管的职能和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理顺,按照职责分工,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从种植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后,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工作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初级农产品在进入生产、流通环节前后界定不清问题;三是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业务知识均有待提高,人员文化层次低,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技术人员少,队伍整体素质与新的任务不相适应,人员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必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机构;四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执法装备落后和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改善也是当务之急,特别是执法车辆,受车辆编制限制,全局现仅有执法车11辆,执法车辆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执法的时效,制约了日常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五是行政编制偏少,行政职能科室设置偏少,体制改革完成后,我局核定行政编制仅22名,对于繁重的监管任务而言,还远远满足不了监管需求,而且食品生产监管职能和食品流通监管职能划转过来后,仅成立了食品生产监管科,对于工作量极大的食品流通环节却没有成立相关的食品流通监管科,这对于顺利开展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工作以及和上级局进行有效沟通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四、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
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在监管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管”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一个总目标”,坚持“两个率先”,抓住“三个确保”,实现“四个突破”,全面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全面履行职责,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监管水平,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食品和医药经济健康发展。
任务目标是:“一个总目标”:到202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努力建设成为信息化、制度化、程序化、档案化、规范化、现代化县局。“二个率先”:在全市率先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依法监督、科学公正、廉洁高效、行为规范”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率先建立适应食品药品监管要求的“配置合理、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三个确保”:确保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确保食品药品领域的违法现象逐渐减少,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有效。确保“三网”建设运行质量,积极构筑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屏障。“四个突破”:在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体系、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处理体系、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从加强党性修养、拓宽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等方面入手,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积极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
1、领导班子年龄及专业知识结构更加趋于合理,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科学分析、依法行政、解决问题、总揽全局的能力显著提高。
2、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在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依法行政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药学、医学、法学等专业人员的比例有很大的提高。在职人员学历普遍提高一个层次,大学以上学历达到65%,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95%以上。
3、培养和发展一支优秀后备干部队伍。按照干部“四化”方针,机关中层人员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努力形成干部管理的梯次结构,为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4、完善人事用工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真正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体制。
(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
1、进一步加强综合监督力度和组织协调能力。整合食品监管资源和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体系,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规范企业行为。结合我县实际,尽快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反应灵敏的农兽药等残留监控体系,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三)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支撑能力。
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尽快建成规模比较大、检验品类比较全、检验能力比较强的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为乡镇(街道)监管所逐步配备快检车及快检设备,满足全县全品种的检验检测需要。
(四)食品安全监管
1、在食品生产监管环节。一是按照“打造一批典型企业、整改提升一批骨干企业、关停淘汰一批不合格企业”的思路,继续做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顿提升工作,以扶持促整合,以淘汰促提升。二是完善《小作坊用具备的生产条件规范》,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督管理力度。三是加强食品抽检,促进食品安全的源头治理和行业自律。
2、在食品流通监管环节。一是完善并抓好“一票通”制度,在全县流通环节全面推开,实现食品源头可溯、安全可控、去向可查。二是扎实开展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品种的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抓好小食品店、小摊点、小市场的监督检查,坚决依法取缔无照经营户。三是严格市场主体准入管理,依法规范许可证核发行为。四是严格食品质量监管,依法桂发食品质量抽样检查行为,充分发挥食品抽样检验结果的作用,加强综合分析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消费提示和警示。
3、在餐饮服务监管环节。一是继续推进量化分级工作,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二是扩大餐饮服务示范创建覆盖面,抓好示范学校食堂创建工作。三是以旅游景区农家乐为重点,突出抓好小餐饮监管工作,提高小饭店的执证率。四是做好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4、加强人员培训。指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并建立培训档案;加强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5、加强应急处置。根据县政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预案实施细则,按照职能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6、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立辖区内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及变更情况、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根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提供者实施重点监管。
(五)药品安全监管
1、建立健全药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强化药品经营许可监管,严格执行许可制度。深化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建立健全认证后的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管,改进和完善监管方式,实施常态性、即时性、动态性检查,实现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加强药品流通领域的监督检查,监督药品零售企业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要求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宣传药品安全知识,引导群众安全合理用药。推进药品市场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药品安全信息档案,确保药品市场规范、有序。
2、加强专项整治。加强对特殊药品和疫苗的专项整治,组织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行动,开展打击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及通过寄递等渠道销售假药的专项整治行动。
3、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体系、重大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立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加强对监测管理人员和监测网络相关人员的培训,完善不良反应监测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医药、医护人员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积极性,强化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责任,使我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4、大力推进药品电子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在抓好批发环节电子监管工作的同时,在药品零售环节大力推进电子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基本药物全品种全过程电子监管。
(六)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安全监管
1、完善保健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保健食品监管的新模式,加强调查研究,理顺职责,强化责任,进一步完善保健食品监管体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落实监管责任,完善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2、加强保健食品广告的监测。加大对媒体发布广告的监测力度,建立对违法违规广告的定期通报制度;配备广告监测设备,实行视频音频的在线采集和监测,提高广告监测的自动化水平;定期开展对保健食品广告的联合执法大检查,加大对违法广告的治理力度,严格规范保健食品广告发布行为。
3 、加强保健品、化妆品综合监管能力建设。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管信息的管理,构建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监测体系,建立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评价体系,逐步推行保健品、化妆品信用体系建设。
(七)大力发展食品和医药经济。
依托现有基础,全力构筑医药产业体系,实现药品开发、生产、流通与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有机结合,努力推进医药产业现代化进程。集中帮促骨干企业尽快膨胀,为新上的药品项目提供全力服务,努力增强科研开发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完善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加大对已通过药品认证企业的监管力度,促进GMP、GSP、GCP、GLP、GAP、GPP认证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使我市药品生产企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众”购药的原则,制定药品零售企业设置规划,严格控制在县城驻地和药店密集的乡镇驻地范围内开办新的要点,鼓励到药店分布不合理的农村地区新设药店;重点扶持 “沂水大地玉米公司”和“沂水鲁州食品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新上的医用葡萄糖项目、新上的药包材生产项目发展,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八)大力加强机关建设。
狠抓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加快规范化建设、行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建立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完善执法人员办案责任制、错案追究制和评议考核制,通过各项制度来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使各项工作真正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五、拟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加快人才队伍素质提升。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素质强局”的管理理念,紧紧围绕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开拓创新,科学规划,加快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需要的干部职工队伍,为全县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政治合格、业务精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的要求,培养建设一支高水平、有战斗力的队伍。当前要着力在提高队伍执法水平上下功夫,围绕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着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大力弘扬正气,培养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培育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不断深化执法队伍建设的力度和效果。
第二、加强教育培训,构建具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实现依法培训;基本建立公务员培训考核、任职、定级、晋升职务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全面提高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必备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培训:一是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公务员的政治素质和公仆意识。二是加强新招录公务员的初任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全面提高新录用公务员适应职位要求、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打下良好基础。三是加强任职培训。凡晋升上一级职务的公务员,要坚持先培训后任职。重点是提高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的理论水平,科学管理水平,依法行政能力,创新思维和组织协调能力,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四是强化更新知识培训。通过强化培训,使全体工作人员精通与工作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本领域业务方面的行家,有效地履行职位职责。五是开展学历教育。鼓励工作人员选择专业对口、工作需要的专业,接受系统的学历教育,培养一批高学历、高素质、复合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六是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各类培训活动,切实提高队伍素质。
第三、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多种有效激励方式,完善奖励制度,形成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激励机制同绩效管理结合起来,政策允许范围内,重奖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用2-3年的时间形成适合自身工作性质和特点的人才激励机制,形成全理的人员流动,彻底破除存在于干部队伍中干好干孬一个样的错误思想,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第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加强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严格依法行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加大对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教育和监督力度。加大干部交流、下派挂职、能上能下的力度。
(二)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乡镇(街道)执法装备。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进一步改善技术装备,提高技术监督水平。
(三)强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电子政务,进一步完善政务网建设,实现内部科室之间、局与市局之间、局与县政府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通过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协作水平,建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网和公众需要的服务网,实现网上公告、网上申报、网上监督的目标。
(四)推进规范化建设进程。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来规范从政行为和服务行为,基本实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突出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拓宽和深化规范化建设的内容和范围。组织制定岗位职责规范和工作程序,细化工作标准,通过定职能、定岗位、定标准、定责任,逐步形成标准工作体系,使各岗位职责更加清晰、任务更加量化、考核更加准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健全和完善包括行政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在内的所有行政执法程序以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规范,严格按照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进一步健全并严格执行机关办公程序,重点强化和规范督查督办工作。
(五)实施好食品药品两个放心工程。抓住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各类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强化源头治理,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把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把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执法效能。抓好大案要案的查处,对重点区域、单位、品种进行跟踪监控。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械、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继续开展农村药品质量、医疗机构制剂、基层药械购销渠道、避孕药具市场和非法药品广告专项治理。加强药品检验、医疗器械检验和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建设,启动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充分发挥药械抽验在打假治劣中的技术监督作用。抓住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等重点食品,各类食品批发市场、超市、集贸市场等重点市场,城市社区、城乡接合部、特别是农村市场等重点区域,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落实监管责任,加大检查力度,强化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整治。结合实际,组织制定食品安全监管规划、安全检测与评价、安全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置体系,抓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积极宣传食品放心工程开展情况和食品监管职能,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注、支持和积极参与食品监管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努力做到对假冒伪劣食品生产销售活动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集中力量严查食品安全监管各环节制假售假犯罪活动,严查食品安全大案要案,严惩违法犯罪团伙和首恶分子。重大典型案件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六)帮促企业发展, 膨胀产业规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研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医药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对食品药品监管的现状、食品和医药经济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定性与定量分析,及时向政府提出监管工作思路和经济发展建议,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并落实食品、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及鼓励发展的政策。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在全局营造起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组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抓好落实。根据规划要求,分批分步骤进行实施,积极向上级部门及有关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多与有关部门加强横向沟通与交流,相互协调配合。
(二)大力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注、支持和积极参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增强宣传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立体性,注重整体效果。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通过舆论宣传,提高公众安全与维权意识。
(三)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在思路、制度机制上创新,实现监管工作的全面突破,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保安全、保监管上,实行向监管一线倾斜的政策。
(四)实现考核评价到位。通过制定和推行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相关部门和各职能科室的工作,并以此树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权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五)建立完善规划评估修改机制,进行规范化的中期评估,根据工作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滚动修订,更好地指导我县食品药品事业的发展。
201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