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卫生健康局“十三五”执行情况、“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
索 引 号: | yishuixwsj2251670/2020-0000508 | 主 题 词: | 其他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发布机构: | 沂水县卫生健康局 | 发布日期: | 2020-12-16 | |
浏览次数: | 有 效 性: | 成文日期: | 2020-12-16 | ||
标 题: | 沂水县卫生健康局“十三五”执行情况、“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 |
一、“十三五”执行情况
(一)医疗卫生
1、沂水县已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至2019年底,全县共有各类注册医疗卫生机构721所,其中市直医院1所,县直医疗卫生机构5所(县人民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执法大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结核病防治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6所,乡镇卫生院19所(中心卫生院8所,普通乡镇卫生院11所),村卫生室554所,综合医院、中医医院、门诊部、医务室、诊所等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34所。沂水县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充足,2019年,沂水县实际开放病床6718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6.55张,高于临沂市的5.02张。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84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46人,注册护士数2175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1.80人、注册护士数2.12人,高于临沂市的1.69人、1.97人的平均水平。
2、2019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663.5万人次,住院18.40万人次。全县病床使用率为77%左右(不包括临沂市中心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成立了县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健全母婴安全机构救治体系,做好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各项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率降至9.5/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由4.70‰降至2.82‰,新生儿死亡率由2.88‰降至1.41‰;
3、医疗卫生单位建设成果
(1)沂水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项目位于沂水县马站人民医院院内,本项目建设门诊综合楼工程,总占地面积2019.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880平方米,新增病床200张,病床增至360张。
本项目总投资962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8537万元,建设工程其他费用625万元,基本预备费458万元。所需建设资金筹集方案拟定为:申请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医院自筹共同解决。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沂水县马站镇健康路2号地块,属门诊楼危楼改造工程,医院原门诊楼是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楼板结构二层楼,随着人民群众医院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不能满足需求,计划拆除改建,四至范围为:东至医院家属院西墙,西至新兴路,南至健康路,北至医院病房楼,本项目用地为医卫慈善建设用地,符合用地规划。
根据规划,新建病房楼地下1层,地上17层。1-4层为门诊,5-7层为医技检查科室,8-16层为病房,17层为会议室。
本项目完成后,能够改善就医环境,满足床位增加需要,提高硬件运行能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适应广大群众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增加的需要,能够为服务服务区域内群众提供良好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
(2)沂水县人民医院西院区建设项目:县人民医院西城分院建设项目是今年“125”工程中20项民生实事之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单位部门的支持下,项目建设进展非常顺利,该项目位于龙家圈街道办事处驻地,新华西路以北、西一环两侧。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约187.6亩,总投资约8.7亿元。建成后县人民医院病床数将增至1200张,养老床位2000张。
该项目主要分为两大功能区,即:医疗功能区和康养功能区,其中康养功能区设置中医院和健康养老区。
医疗功能区总占地面积690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2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0.7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4层门诊楼、5层医技楼、17层病房楼各一栋;地下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地下停车场、医疗辅助用房和设备用房等,总停车位1286个(含地上404个)。
康养功能区总占地面积5.5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48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98万平方米,包括中医院、养老及其他配套用房;地下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地下停车场、医疗辅助用房和设备用房等,总停车位837个(含地上停车237个)。
二是功能定位。医疗功能区:按照三级医院设置标准,设置门诊、急诊服务,医技检查,住院治疗,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中医院:根据三级中医院的设置标准建设,引进国内知名专家坐诊,配备一流设备设施,一流的管理理念,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健康养老区:根据医养结合需求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提供一流的设施和服务,在养老区有生活区、娱乐区、健身区、保健区。
项目建成后将县医院西城分院精心打造成我县及周边县区没有的特色专科医院,更好地为全县人民提供一流的医疗卫生服务,向县委、县政府递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3)沂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业务综合楼建设项目:项目位于沂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北院院内,本项目建设业务综合楼工程,总用地面积1253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57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1079㎡,地下建筑面积6500㎡,新增病床200张,病床增至300张。
本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其中:工程费用9296万元,其他费用740万元,基本预备464万元。所需建设资金筹集方案拟定为:申请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医院自筹共同解决。
4、中医发展情况
十三五持续传承发展了中医药,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加强管理能力。在设立沂水县中医药管理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科室职责,并恢复了县中医院建制。积极推动我县中医药特色卫生室创建活动的开展。建成了一批中医药特色突出、疗效显著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一步提高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开展“四进两上”,普及中医素养。积极开展中医药广场宣传活动、电视宣传、文化讲座等,中医药文化逐步渗透进社会各界、融入进居民日常生活。对全县基层中医药人员进行中医知识培训。
(二)计划生育
认真贯彻落实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做好生育登记和再生育审批工作,再生育审批办结及时率达到100%,使我县生育登记率和再生育审批及时率继续保持在全市前列;打造卫生计生业务工作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极大的提高了出生孕情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落实好利益导向政策,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保证了符合政策的一个不落,不符合政策的一个不进。
(三)卫生应急管理。
健全了卫生应急专家库和各级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了两个县级医疗、疾控物资储备库,建立健全了120二级调度三级联动院前急救网络体系、急诊急救能力建设、规范了急诊流程。通过了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县域内所有养老机构全部设立了医疗机构,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发展良好。“十三五”期间我县医养结合工作省级评估列全市第一。
(四)信息化建设
“十三五”期间,沂水县以信息化便民惠民为切入点,整合政策、资金、技术、数据资源,搭建“健康管理云”,互联网+医疗健康初见实效。沂水县借助微信平台,自主规划和主导开发的健康管理云,统筹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从2016年开始逐步整合医疗服务、公卫服务、家庭签约、满意度随访、移动支付、就诊预约、上下转诊、健康指导等医疗健康资源和服务内容,搭建了全县统一的“健康管理云”便民惠民服务入口,居民可以查询个人及家人的健康档案、服务团队、用药情况、体检结果、化验结果、医疗消费、医院值班医生、空床情况、医生开具的处方信息等,并实现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居民健康诊疗信息的开放。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居民就医获得感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二、“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
(一)医疗卫生
1、立足沂水实际,发挥地域优势。针对当前沂水县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居民服务需求、疾病谱现状、就诊习惯和支付能力,合理优化布局和规划,构建诊疗和预防结合、公立和社会办医疗机构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沂水县为临沂市北大门的地域优势,以临沂市中心医院为依托,鼓励县办医院主动发展与省、市级医院的业务合作关系,发挥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打造临沂市北部区域医疗中心。
2、控规模调结构、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在控制公立医院规模扩张的同时,更要侧重于机构、科室、资源和专业结构的调整。重点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尤其是县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马站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针对本县居民的多发病、主要死因和高外转病,强化相应专业科室建设和设置;依据服务人口和卫生需求优化布局医疗资源整体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大力发展社会办医;明确乡镇卫生院发展康复、老年、护理等医疗服务的职能定位,完善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综合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等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转变药学服务模式,加强药师队伍建设,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3、注重内涵发展,强调系统整合。注重卫生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社会办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重在集约化。整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
4、 大力推进县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将根据全县医疗卫生医联体规划,继续加大县人民医院西院区的建设进度,力争3年内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2020年5月份开始在龙湾新区新建县中医医院,总建设面积30000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总建设期2年;2020年10月份开始在黄山铺镇新建县精神卫生中心,建设面积15000平方米,总投资5250万元,总建设期2年;2021年开始在龙湾新区新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总建设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期为3年;依托县人民医院,对全县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信息化共享,建设全县智慧化医疗卫生单位,预计投资2.1亿元。十四五期间,将对全县14处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预计投资3.78亿元,改扩建面积10.8万平方米,整体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对全县477处卫生室进行整体提升,预计投资3.9亿元,总建设面积9.8万平方米,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资金问题,目前我县建设项目除申请中央预算内建设资金及地方性政府债券外,无其他资金来源,医院本身资金匮乏,在建设方面不能提供有限的资金需求。
5、大力中医发展事业
做好中医医疗服务指标监测,对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保障各项中医药制度建设落实到实处,具有重大促进作用。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全县中医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中医医院建设,十四五期间启用县中医医院,对全县中医药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中医事业的投入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编制倾斜、专家授课、名医巡诊、设立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娴熟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将中医药参与慢病管理,重点对慢病中的高血压、糖尿病人群进行干预;大力推广小儿推拿,倡导儿童疾病首选小儿推拿、穴位贴敷。每个医疗机构都要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实行全员培训,落实护理人员转型,做到每一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小儿推拿和中医贴敷技术;打造精品国医堂,重点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技术使用。完善中医机构设置,将中医科、国医堂、治未病科人员有效整合,人员合理利用;积极开展中医药宣传,利用中医进校园、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提升中医药知晓率、认可度;积极邀请上级专家坐诊,并拜师带徒,提高中医药人员业务水平。积极引进人才,提高服务能力;是积极开展治未病建设,积极开展专家指导下的中医适宜技术,为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6、进一步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围绕当前全县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居民的心理健康需求,更好地提供优质心理卫生服务。
(1)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全覆盖。建立县、街道(乡镇)、村三级精神卫生工作综合管理机制,以街道(乡镇)为单位达100%。
加强机构能力建设,统筹规划设置沂水县精神卫生中心,拟建建筑物地上主体9层13500平方米,地下1层1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共15000平米,设置床位246张。精神卫生中心承担精神卫生技术管理和指导职能,负责辖区内居民的心理、精神卫生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健康心理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置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引导和支持志愿者参加精神卫生志愿服务活动,弥补基层工作力量不足。
(2)服务管理更规范。规范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登记在册的患者管理率达到100%以上,规范管理率达到9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率达到90%以上,规律服药率达到85%,精神分裂症服药率达到90%以上,规律服药率达到85%。执业医师精神卫生专业知识培训率达100%,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单元以街道(乡镇)为单位达100%。
(3)康复体系更健全。加强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实现全县所有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康复服务全覆盖,6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精神康复服务。
(4)服务资源更优化。优化精神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服务机构和人员。各乡镇医院均设立精生卫生门诊,方便患者取药就医。精神卫生防治机构人员配备合理,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至少配备2名专职精神卫生防治人员。
(5)监护责任更明确。建立并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奖监护政策,推动监护责任落实,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6)全面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各医院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精神卫生宣传及心理健康保健,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障碍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70%。
7、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管理。
按照2020年底县妇计中心将正式搬入新的业务综合楼,建筑面积达2.7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300张,将开展月嫂培训、家化产房、月子会所、妇科微创无创中心、产后康复、盆底康复、儿童康复、儿童视力保健、儿童口腔保健等新业务,实现科室齐全、资源优化、环境优雅、梯队合理的全新发展格局。
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2025年前县妇计中心真正发展成为县域内孕产妇、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中心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中心,产科、妇科、儿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成功创建市级重点专科,人员编制达到350人,医师队伍中硕士研究生比例≥10%。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相对合理,培养至少有10名以上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建设成为科学、规范、功能齐全、人员结构合理、技术水平较高、保健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集保健、医疗于一体的妇幼健康服务基地,年医疗保健服务25万人次以上,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复审,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
全面落实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将妇幼健康三大核心指标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完善辖区妇幼健康业务管理工作,加强各助产机构产科能力建设,做好爱婴医院复审,全力保障母婴安全,积极促进公卫与临床相结合,加快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实现上下联动、分级管理,有效提升全县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意识和水平。
(二)计划生育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全面两孩生育政策,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汇总上报监测点发生的婚孕育情况,及时掌握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出生的影响,继续做好计生管理服务工作,优化办证服务。进一步提高生育登记率、再生育审批办结及时率等,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着力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农村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人员按照每人每月80元的标准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对城镇其他居民中独生子女父母,参照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给予每人每月80元标准的奖励扶助金。做好独生子女费、奖励扶助、特别扶助等奖励人员的计生信息审核及发放等相关工作,做到应享受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人员的待遇全部落实到位。
(三)老龄健康
1、 完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待办法,加大政府对老年福利事业的投入,推动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由补缺性逐步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进一步完善9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长寿补贴金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将高龄津贴范围扩大到80周岁以上老年人),按时按标准发放老龄补贴,逐步提高百岁老人长寿补贴金标准,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对居家养老的孤老优抚对象、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特困老人实行养老服务补贴,对高龄、独居、失能等特殊老年群体开展低偿服务,促进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健全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1)构建老年病医疗体系。以沂水中心医院、县医院为龙头,各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构建覆盖全县的老年病医疗体系,以各地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心城镇卫生院为主要依托,形成覆盖城乡的老年病康复体系,大幅提高我县老年病医疗水平。
(2)探索建立老年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索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的老年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组织老年人定期进行一般体检及相关辅助检查。广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普及保健知识。到“十四五”期末,老年人的健康教育率达到85%以上。
3、加强老年社会管理
(1)规范基层老年群众组织。规范基层老年人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等老年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组织老年人活动、反映老年人诉求、参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健康发展。
(2)加强老年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组织、老年协会、老年大学(学校)等组织作用,组织、引导老年人开展政治学习、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老有所教”。
(四)卫生应急管理
1、充分共享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实现队伍、信息、基地、装备、物资储备等方面的有机整合和合理布局,提高整体和分区域的卫生应急反应能力。建成指挥统一、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反应灵敏、科学规范、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卫生应急体系,卫生应急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管理、应急处置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卫生应急社会协同能力进一步增强,卫生应急素养明显提高。
2、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和职业健康监测体系。强化职业 病危害源头治理,进一步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治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化监管监察执法,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职业病危害治理能力,有效遏制尘肺和化学中毒等职业病高发势头,切实保护广大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为职业健康监管监察执法人员配备必需的执法装备、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提升职业健康监管监察执法的科学性。
3、医养健康产业、医养结合工作:推动医养健康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聚力以“四新”促“四化”,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医药养食游”等重点领域,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医疗、养老、养生、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管理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扩大医养健康产品供给,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医养健康产业链条,努力把医养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为健康沂水和新时代现代化强县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基本形成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智慧医疗、智能照护等服务全面普及,形成基于互联网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
(五)信息化建设
以“基层智慧医疗”项目建设为抓手,利用信息技术放大医疗资源,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切实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围绕“县乡一体、乡村一家”的信息化建设思路,结合医疗大数据分析,整合医疗、医保、基本公卫等资源,加快推进我县的电子健康卡的普及及应用,构建电子健康卡的健康身份认证服务体系。逐步解决“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的堵点难点问题,多卡变一卡,方便居民就医,保护用户隐私,完善就医支付,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提升实名就诊服务率。逐步实现电子健康卡、电子票据、电子医保凭证的融合,形成“一票联两码”的新格局,实现挂号、就诊、缴费、报销的医疗“全流程”服务。
(六)爱国卫生发展。
十四五期间完成国家卫生县城和五个国家卫生乡镇第一个周期的复审工作。完成创建省级卫生乡镇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