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解读
索 引 号: | yishuixslj2251638/2023-0000066 | 主 题 词: | 水利、水务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发布机构: | 沂水县水利局 | 发布日期: | 2023-04-03 | |
浏览次数: | 有 效 性: | 有效中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沂水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解读 |
一、出台背景
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山东现代水网建设高度重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2021年12月16日,李干杰书记专题主持召开山东现代水网建设专题会议,对建设现代水网有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22年1月28日,省政府以鲁政字〔2022〕22号印发实施《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提出全省水网“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省级水网总体格局,构建山东现代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根据全省长远发展战略需要,逐步扩大省级水网延伸覆盖范围,与市县级水网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的山东现代水网。2022年2月28日,在全省现代水网暨2022年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推进视频会议上,周乃翔省长提出现代水网建设是“保安全”的紧事急事、是“惠民生”的实事好事、是“促发展”的大事要事,要加快谋划推进市县两级现代水网建设,扎实推动现代水网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临沂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的号召,加快构建全市水利事业发展新格局。2022年3月14日,要求各县水利局深入分析本地水利发展基础,全面加快工作进度,确保 9 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工作。2022年4月19日,临沂市人民政府决策研究中心、市水利局下发了“关于加快全市现代水网建设的调研报告”,对全市水网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2022年8月21日,临沂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临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通知”(临政字〔2022〕78号),要求各县区人民政府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决策依据
《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关于加快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设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智慧水利建设顶层设计》、《山东省数字水利建设“十四五”规划》、《山东省数字水利建设总体方案》、《“十四五”期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实施方案》、《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临沂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临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临沂市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第三次临沂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沂水县县城总体规划(2016-2035年)》、《山东省沂水县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沂水县水土保持规划(2018~2030 年)》、《沂水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5)》、《沂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沂水县“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划,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本规划。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人水和谐、保障民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提升水安全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持开发保护并重,把保护生态理念贯彻到规划建设各个环节,把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促进水网与自然和谐相处。
2、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充分发挥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作用,坚持先节水后调水,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充分挖掘缺水地区节水潜力,全面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进一步优化水网布局,提高水资源要素与其他经济社会要素的适配性,遏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促进人口经济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洪水风险状况相适应,推动高质量发展。
3、坚持统筹兼顾、系统治理。坚持系统化、协同化、绿色化、智能化定位,统筹水资源配置、水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等功能,与临沂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充分衔接,统筹协调流域区域发展,兼顾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加强各类水工程协同调度和不同层级水网协调衔接;坚持兴利与除害、开发与保护、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充分考虑防洪、排涝、供水、灌溉、生态等方面的需求,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等问题,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和农村、山丘和平原地区协调发展。
4、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共同推进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调整行为方式,积极提升水环境质量,还河湖以宁静、和谐、美丽,建设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江湖安澜的美好家园。
5、坚持底线思维、战略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国家安全战略,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增强水资源战略储备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高水利工程体系韧性,守护人民生命安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6、坚持改革创新、智慧引领。创新现代水网建管体制和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科学依法治水管水护水,完善水治理体制,增强水利发展动力和活力。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支撑作用,大力推进现代水网数字化、调度智能化、监测预警自动化,加强实体水网与数字水网相融合,促进水利运行管理数字化、智能化。
四、规划目标
到2025年,现代水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水利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明显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网智慧化水平有效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到2035年,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沂水现代水网基本建成,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基本完善,防洪保安工程基本达标,水生态环境美丽健康,水网智能化调控全面实现,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系统完备。水网实现全覆盖,形成互联互通、丰枯调剂、有序循环的水流网络,发挥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生态等综合效益。
——安全可靠。水网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显著提升,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高,城乡防洪排涝、供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 85%,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 99%,水网新增供水能力0.49亿m3,有效应对特大洪水、干旱灾害以及突发水安全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集约高效。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规模效益大幅提升,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2.85亿 m3以内,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更加凸显,人口、经济、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力基本适应。
——绿色智能。基本实现水利基础设施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全周期绿色化,水土保持率超过 90%,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量)达标率超过95%,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点水利工程数字化率超过 95%,全县水网信息化、智慧化和精细化调度水平明显提升。
——循环通畅。县级水网与国家、省、市级水网实现互联互通,河湖水系水流连通性明显提高,骨干河道及中小河流水流畅通,泄洪、排水、输水和循环利用能力增强。
——调控有序。水资源调配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水网骨干工程联合调度、丰枯调剂,有序调蓄河道径流,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发挥综合效益。
展望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高质量、现代化的水网体系,省市县三级水网高效协同融合,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五、规划的总体布局和主要内容
《沂水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从保障区域水安全的目标要求出发,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根据供水、防洪、灌溉、生态等需求,结合江河湖泊水系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与国家骨干水网、省级水网、市级水网之间的衔接,推进互联互通、联调联供、协同防控,构建“一城三连、两廊九脉、三库多星、四网融合”的沂水县水网建设总体布局,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规划》围绕构建沂水现代水网总体格局,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水资源配置方面。目前,沂水县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优化,但仍存在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经济开发区对外调水依赖程度高;全县骨干水网尚未实现全县覆盖,沂沭河流域雨洪资源利用水平低,水资源跨流域跨区域联合调配能力不足;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开展沂水现代水网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一批重点水源和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加强雨洪资源利用,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构建完善多源互补、丰枯调剂、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供水保障体系。立足全县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集中力量推进重点水源和引调水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二)防洪减灾方面。沂水县防洪减灾能力显著提升,洪水风险依然是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心腹大患,全县303条河道大多数未进行系统治理,1036座塘坝,由260余座塘坝亟需除险加固。开展现代水网建设,完善防洪减灾体系,聚焦防汛薄弱环节,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实施病险塘坝除险加固,推进重要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构建以河道、水库、堤防为架构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施沭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沂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沂河上游堤防加固工程。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和重点涝区治理,构建以河道、水库、堤防和蓄滞洪区为架构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提升干旱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和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
(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但是河道水生态环境、水土流失问题仍然较为严重,紧密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以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以深化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严格规范涉河项目建设管理及审查,坚决打击河湖非法采砂,实施“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疏通河道,改善生态,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基准达标建设,全力提升水资源保障和水生态保护能力,推动实现调水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数字水利建设方面。全县雨情、水情、工情感知体系虽已建立,但是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不够,信息归集分散化、碎片化、孤岛化现象明显,水利业务协同和智能化水平不高。通过实施现代水网建设,进一步完善智慧河湖管理平台建设,加大天、空、地遥感技术应用力度,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在完善水利一张图的基础上,抓紧细化各专业水利专题图、定制水利工程实体场景,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等基础数据更新机制,实时更新重要河湖监测信息、发生洪水的河道遥感信息、参与调度运用的工程安全监控信息,构建水利业务遥感和视频人工智能识别模型,不断提高河湖“四乱”问题、水利工程运行和安全监测、应急突发水事件等自动识别准确率。
(五)夯实乡村振兴水利保障体系方面。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和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沙沟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立足农村供水实际,着力发展规模化工程、现有工程更新改造、农村供水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等,建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提升全县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支撑打造乡村振兴沂水样板。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于水利改革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为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做到态度不能变、决心不能减、尺度不能松,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突出规划引领
本规划是全县现代水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发挥规划在全县水利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导向和引领约束作用,确保发展方向、目标指标、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统一。
3、强化要素保障
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要求,强化水利建设项目与资金、土地、环境、能耗等要素统筹和精准对接。加大各级财政对水利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切实保障水利建设资金需求。加强水利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已报废水库腾出的建设用地优先用于保障水利工程建设,抓好项目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要件办理,解决征地移民中的重大问题,积极落实建设条件。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保障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4、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深入研究水利改革发展重大事项,统筹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着力破解规划实施的关键性和深层次制约。严格落实责任主体,制定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细化任务落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实行县级统筹、乡镇抓落实的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合力推进规划落地实施。
5、广泛凝聚治水合力
构建政府主导引领、社会协同推进、公众积极参与的治水兴水新格局。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水情教育,增强水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全民节水、爱水、亲水、护水观念。广泛凝聚共识,扩大社会参与,调动各方力量投身全县现代水网建设实践。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形成全社会治水兴水合力。
6、加强科技支撑
积极开展引调水调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提升等水网建设重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提高水网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建设施工、联合调度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水平。加快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水利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重大水利工程智能化管理和决策水平。
解读机关:沂水县水利局
解读人:马晓东
如对政策有不清楚之处,可向沂水县水利局具体咨询,咨询电话:0539-2251638(办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夏令时8:30—12:00,14:30—18:00;冬令时8:30—12:00,14: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