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公务邮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版 微信
微博
登录 | 注册

沂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索  引  号: yishuixfzhggj2251566/2021-0000114 主  题  词: 宏观经济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发布机构: 沂水县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期: 2006-02-10
浏览次数: 有  效  性: 成文日期: 2006-02-10
标       题: 沂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第一章 “十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全县人民在中共沂水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县域经济步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综合经济实力明显跃升。五年间县域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19.16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24%是“九五”末的2.2倍五年平均增长16.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46亿元年均增长2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33.6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8倍年均增长28.9%。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基础不断巩固。三次产业比例由“九五”末的21.2:44.1:34.7演进到13.9:51.2:34.9。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粮经比例调整为5:5粮食总产量达到39.12万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工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99.51亿元增加值达到54.1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2%和19.1%园区建设健康发展2005年入园企业实现产值3.5亿元民营经济不断壮大2005年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1055家和10747户。旅游服务业迅猛发展“十五”期间全县旅游项目建设投资达到3.8亿元开发开放旅游景点5处2005年共接待中外游客2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7.6亿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交通网络渐趋完善硬化路面1386.9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对县城7条主干道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建设城区道路骨架网络基本形成;胶新铁路建成通车实现了我县铁路零的突破青莱高速公路顺利动工结束了沂水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投资6.8亿元进行了县城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2005年全县城镇人口已达40.9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6.9%比“十五”末提高7.9个百分点。新建城区污水处理厂、热电厂、燃气厂、自来水水厂各一处完成了沙沟水库等水库的除险加固完善了农村电网、城区电网有线电视、固定电话覆盖率大大提高移动通信信号基本实现无缝覆盖。

(四)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乡以上企业改制面达到100%完成了乡镇区划调整和县直机构改革财政、投资、金融和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迈出新步伐。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县外资金49亿元实际利用国外资金3349万美元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自营出口企业发展到97家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4320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9570万美元是“九五”末的5.7倍年均增长41.6%。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普九”成果得到巩固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共组织实施了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3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较好落实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之内双拥优扶、社会救助工作深入开展救扶人群得到了切实救助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深入全县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9万人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国土资源利用管理不断加强土地资产经营效益显著文化、体育、卫生、妇女、儿童、统计、审计、环境保护、老龄、民族宗教、信访、国动、人防、侨外事务、档案、防震减灾、气象、测绘、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史志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进一步加强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1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职工年人均工资分别净增1280元和4678元全县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8.2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达到54.44亿元比“九五”末分别增长115%和105%。

(六)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得到充分体现。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普遍实施。坚持依法治县基本方略加强“四五”普法教育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活动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宗教和邪教组织活动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间我们胜利地实现了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构建起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新格局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实现了重大飞跃为“十一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经验

“十五”的巨大成就是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的结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抢抓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主动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夺取发展新胜利为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坚持解放思想为先导。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首要环节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的开展陈旧落后观念得到了更新,发展思路得到了开拓进一步统一了全县人民的认识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了开拓创新求突破、干事创业谋发展的崭新局面和良好氛围。

(三)坚持改革开放为动力。立足沂水长远发展冲破改革阻力保持改革锐气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各项事关县计民生的改革逐步消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突出重点,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坚持优化环境为保障。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软硬环境一齐抓集中解决系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创建“平安沂水”、“文明沂水”、“诚信沂水”着力营造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文明健康的人文环境、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全方位搭建平台有力地保障了全县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三、存在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总体经济实力与先进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二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三是人才、资金、技术要素较为短缺。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五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对此要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第二章 “十一五”总体思路与任务目标

一、发展环境条件分析

(一)发展环境分析。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十一五”期间既是我县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性最佳机遇期又是严峻的竞争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际看经济政治环境宽紧交织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不会改变世界经济步入复苏轨道新一轮全球性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国际资本转移仍将延续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向我国转移的势头强劲但同时“十一五”期间我国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艰难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世贸组织产业保护期的结束经济摩擦增多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从国内看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科学发展观得到全面落实全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景气循环阶段中央的发展思路、宏观政策导向清晰正确宏观经济政策呈现

出向县域侧重的方向变化山东省确定的“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加快济南都市圈、鲁南城市带建设”的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把沂水建设成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及旅游为主、城区人口50万以上的工贸旅游型次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都为沂水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济南、青岛、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临沂对沂水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积极对接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优势产业打造沂水制造板块我县将具有强大发展动力和后劲。

(二)发展条件分析。我县具有不断发展、快速发展的坚实内在基础经济发展已步入快车道经济总量居全市第二位人均生产总值达1300美元土地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农产品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良好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临沂市的北大门与淄博、潍坊、日照接壤与本市其他县区相比距离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区最近交通运输便捷境内公路、铁路交通四通八达辐射能力较强特色经济优势显著“三城”经济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工业体系较为完善城市化建设水平较高发展环境渐趋完善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思路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总体部署主动接受济南、青岛和临沂的辐射带动依托半岛城市群实现大发展、大突破努力把沂水打造成为全国优质食品加工基地、鲁南特色制造业基地、全国新兴生态旅游城市、沂蒙山区工贸旅游型次中心城市建设富强文明、美丽和谐的新沂水。“一个总目标”是到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努力建设成为沂蒙山区工贸旅游型次中心城市“两个率先”是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三大战略”是“农工结合、工业带动”战略、“三大亮点”战略和城镇化发展战略“四个关键”是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和谐发展“五个突破”是在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壮大民营经济、发展第三产业上实现新突破。

(二)主要指标预期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亿元在“十五”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1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80美元争取突破3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15亿元年均增长18%。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2亿元、147亿元和101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1:54.4:37.5。

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3亿元年均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1亿元年均增长18%进出口总额达到4.4亿美元年均增长25%出口总额达到3亿美元年均增长26%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600万美元年均增长16%。

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50%。

构建和谐社会取得较大进展。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20元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达到30%和40%基尼系数控制在0.4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8平方米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60%森林覆盖率达到3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大学入学率提高到22%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7‰以内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三章 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

一、县域功能分区

对县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分工和功能分区是规划好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依据。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资源互补衔接配套、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对沂水自然地理、人文地质、发展现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分析对县域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形成资源共享、要素流动、产业集聚、错位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推进各功能区的布局合理化、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和城乡一体化。

(一)沂河经济带

沂河是县域内的主要水系沂河大道的规划建设将使沿河乡镇具有更强的发展活力。该区域以沂河干流为纵轴北起跋山水库南接沂南县界长约30公里其中城区部分长5.4公里宽约15公里面积约占全县的15%人口占30%。重点发展沂水城区扩大辐射范围提升完善城区服务功能2010年建设成为沂蒙山区次中心城市带动沂水镇、龙家圈乡和许家湖镇的发展成为县城周边的城乡结合部并逐步融入城区范畴。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旅游、房地产、商贸流通和“三城”产业重点发展餐饮服务、纺织服装、造纸包装、建材、粮食种植、瓜菜种植和养殖业等行业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成为沂水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具活力、城乡面貌最繁华的经济走廊。

(二)城南块状工贸经济区

该区域北至腾飞路西至东红公路东至四十里堡镇火车站南至沂南县界长约11公里宽约9公里面积约占全县的1/25。处于沂水县城、沂南县和日照市交汇的黄金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东红公路、兖石公路、长深高速公路、胶新铁路和规划中的青沂铁路贯穿区内交通优势显著含盖县工业园和二期规划园区工业企业聚集产业优势突出瓜菜、蚕茧、黄烟、花生、畜产品等农产品丰富是全县重要的粮食产区具有丰沛的地热资源资源优势明显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为发展物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立足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工业、商贸、物流和现代农业同时适度发展房地产业发挥土地、资源、劳动力优势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县外资金注入统筹城乡发展逐步纳入主城区发展范畴建设成为沂水县扩大开放的重要前沿窗口、最具发展潜力的集贸工农为一体的综合经济区。

(三)控制发展区

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对如下区域进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化遗址的保护实行管制性开发以发展旅游业为主适度限制工业、农业等生产性行业的发展。

1、生态保护区。(1)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沂山森林公园位于沙沟镇属森林和生态环境保护区总面积610公顷。(2)沂河市级自然保护区沂河森林公园位于县城西、沂河两岸包括上岩寺、圣水坊两个分场和马荒、兰香埠、斜午、场部4个林区总面积245.8公顷。(3)沂河县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城自来水厂上游流域包括泉庄乡、诸葛镇新民官庄总面积4万公顷。(4)院东头乡、姚店子镇山乡自然旅游保护区以地下大峡谷、天然地下画廊、地下萤光湖等景区为支点搞好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成为一个大的集山、水、林、洞、崖为一体的沂蒙山乡自然生态旅游保护区。

2、资源保护区。(1)水资源保护区。一是跋山水库保护区面积41平方公里作为沂水县城和周边乡镇水源地重点保护。二是沂河保护区面积40平方公里作为沂水县城和周边乡镇水源地重点保护。三是沙沟水库保护区面积11.8平方公里作为沂水县城和周边乡镇备用水源地保护。四是沭河保护区面积18平方公里作为沂水县城和周边乡镇备用水源地保护。五是浯河保护区面积8.24平方公里。六是寨子山水库保护区面积0.04平方公里。七是县内支流河道保护区崔家峪河、姚店子河、顺天河、暖阳河、朱龙河、马站河、夏蔚河和小沂河面积50.1平方公里作为各乡镇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地保护。(2)矿产资源保护区。一是铁路、省级公路规划区包括胶新铁路、青沂铁路东红路、沂博路、兖石路、泰薛路和青莱、长深高速公路沂水段两侧可视范围内属矿产禁采区。二是风景名胜保护区包括沂河自然保护区、跋山水库、灵泉寺自然风景区、沂河湖-东皋公园自然风景区、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雪山风景区、西墙峪风景区、四门洞自然风景区和地下大峡谷风景区总面积5.18万公顷以及沂河、沭河两侧和齐长城两侧规划区属矿产限采、禁采区。三是地质遗迹保护区包括圈里乡啸虎峪飞来峰石灰岩地质区、四十里堡镇浮来山西侧地质保护区总面积242公顷属矿产禁采区。四是地质景貌保护区包括刘家大崮、小崮子锥子崮、歪头崮、马头崮板子崮、猪栏崮、脚子崮透明崮、边崮天桥崮、鏊子崮、锄刃子崮、纪王崮、东汉崮、姜家崮、烙子崮、锨板子崮、香炉崮、晏婴崮、岚崮和双崮规划区总面积1360公顷属矿产禁采区。五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等34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域内为矿产禁采区。(3)土地资源保护区。一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于19个乡镇总面积9.67万公顷。二是未利用地保护区2010年为2.52万公顷主要包括荒草地1.6万公顷裸岩石砾地0.45万公顷河流水面0.4万公顷滩涂0.1万公顷采取开发与保护并举实现合理利用。(4)森林资源保护区。一是雪山森林公园总面积330公顷。二是辛子山林场林地面积338.4公顷森林覆盖率82.5%。三是汞丹山林场林地面积49.2公顷森林覆盖率72.4%。

(四)发展预留区

1沂水城南工业预留区腾飞路许家湖镇冯家官庄村一线以南东红路以东莒沂路以西许后路以北总面积1100公顷作为县工业园二期规划预留用地。

2城市远景发展预留区一是城西城市发展预留区包括龙家圈乡境内沂河西岸规划带作为城市发展的预留用地主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及高科技产业二是城东城市发展预留区东环路以东长深高速、青沂铁路以西作为城市远景发展的预留用地三是城北城市发展预留区北二环以北区域主要以行政办公及生活居住为主。

二、产业发展布局

(一)农业发展布局

按照区域特色产业优势分为五个区域东部丘陵平原粮菜油烟区包括富官庄乡、杨庄镇、道托乡3个乡镇西部林果牧建材发展区包括崔家峪镇、夏蔚镇、泉庄乡、高庄镇、诸葛镇、院东头乡6个乡镇东南部丘陵平原粮菜油烟区包括四十里堡镇北部丘陵林果粮油烟区包括圈里乡、马站镇、沙沟镇、高桥镇4个乡镇中南部平原粮菜经济发展区包括沂水镇、许家湖镇、龙家圈乡、姚店子镇、黄山铺镇5个乡镇。

(二)工业发展布局

按照“三线一区”进行合理布局打造区块经济优势。

1兖石路沿线工业发展区包括高庄镇、夏蔚镇、崔家峪镇、黄山铺镇、龙家圈乡和四十里堡镇以食品加工为主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2东红路沿线工业发展区包括许家湖镇、沂水镇、道托乡、高桥镇和马站镇重点发展“三城”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

3青莱高速公路沿线工业发展区包括富官庄乡、杨庄镇、马站镇、沙沟镇和诸葛镇大力发展矿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4南部工业园区以县工业园为中心包括许家湖镇工业园和沂水商城、黄山铺镇工业园、龙家圈乡工业园以及四十里堡镇火车站、四十里、三十里“金三角”工业区重点发展食品、建材、服装、机械、化工、电子等产业。同时承接青援工业园、正航工业园、大地工业园等城区北部各工业区内工业企业的置换转移。

(三)服务业发展布局

1旅游发展区一是姚店子镇、院东头乡、沂水镇的溶洞旅游休闲区大力开发和整合地下大峡谷、天然地下画廊、雪山、跋山水库、崖瀑谷、地下萤光湖等景区资源搞好院东头乡红色旅游开发建设做好县城及各旅游区餐饮、住宿、娱乐设施的完善工作着力发展山区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二是夏蔚镇、高庄镇的红色旅游区开发圣母山、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纪念馆、沂蒙红嫂园、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等景点打响“沂蒙山根据地红色旅游”品牌搞好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做大做强红色旅游文章。

2商贸物流发展区一是中心综合商贸物流区以沂水县城为中心包括许家湖镇十里经济长廊龙家圈乡兴龙、杨家庄子市场黄山铺镇建材市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超市和批发贸易市场二是四十里堡镇物流区发挥胶新铁路、青沂铁路、长深高速在境内交汇的优势借助胶新铁路设立县级站这一平台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作为连接莒县辐射日照、沂南和沂水的物流枢纽三是马站镇物流区发挥东红、泰薛、青莱、长深路交汇的优势作为连接青岛、潍坊、淄博、沂水辐射山东半岛的物流枢纽。

3房地产发展区一是鑫华路以南、沂河以西包括许家湖镇、龙家圈乡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设高标准住宅小区。二是在马站镇、黄山铺镇、诸葛镇三个中心城镇驻地大力发展房地产业。

第四章 城镇化发展

一、重点发展中心城市

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的思路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注重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城区的中心地位以发展教育为抓手以提升产业为支撑以完善城镇配套设施为骨架以创建精品小区为亮点拓展城市空间增强综合功能实行新区旧城联动发展把我县建设成为沂蒙山区工贸旅游型次中心城市。

(一)扩延规模构建城市建设新格局。在搞好原有城区建设的基础上把城区逐步扩延到许家湖镇、龙家圈乡、黄山铺镇、四十里堡镇和道托乡形成城区骨架拉大、城市空间拓展、区域中心突出、城乡一体联动的城区发展格局2010年城区面积发展到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许家湖镇作为城区的南部新区龙家圈乡作为城区的西部新区道托乡作为城区的北部新区将黄山铺镇和四十里堡镇逐步纳入城区发展框架借助临沂师范学院沂水分校升级为临沂大学分院、职业教育扩张和工业园区拓展三大平台积极膨胀城市人口规模。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北部行政办公及生活居住区、中部商贸居住区、东南部工业园区、西部科技文教区的城市框架结构逐步将中心城区的工业项目迁至工业园区实现“退二进三”。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加强城市绿化形成沂河和跋山、雪山、锣鼓山、岜山、向沂山的“一带、五区”大环境绿化构架2010年市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0%绿地率35%。加强供气、供热、供水、排水、公交等公共设施建设完善改造原有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体育设施和教育科研设施抓好沂河大道工程、鑫华路改造工程、新沂河大桥等重点市政工程的规划建设在南、北由长安路、东由莒沂路、西由兖石路、西北由沂博路作为五个城市主出入口进行重点景观设计形成“山抱城市、城依水建水分三团、绿林相伴青山秀水、绿脉新城”的城市新形象。

(三)加快改革步伐逐步消除城乡两元结构的体制障碍。加强户籍、就业、福利、教育、医疗、保险等各项制度的改革逐步消除体制与政策因素的限制形成人口城市化正常发展的机制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区和中心镇有序集聚。积极调整就业政策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降低劳动力的流动成本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来调节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进程。

(四)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不断拓宽城市融资领域做好经营城市文章从公用设施的管理入手适度放开城市建设和管理经营权鼓励单位和个人多元投资建设完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科技等各项基础设施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激发城市发展内在活力。

二、合理规划城镇布局

围绕“一个中心城市、三个中心城镇、五个重点城镇、十个卫星小城镇”展开布局形成“功能分工明显、中心辐射增强、资源配置合理、城乡相互统筹”的城镇发展体系2010年全县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82.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66.5万人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0%。中心镇、重点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75%以上其他乡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55%以上村庄规划完成率达到100%。小城镇主次干道、村庄主要街道硬化率达到100%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集中供水普及率达90%以上村庄集中供水普及率达50%以上。对省、县级道路两侧千米内村庄旧村改造基本完成逐步消除“空壳村”。

(一)一个中心城市

沂水镇2010年城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50万人实施“特色农业、工业兴镇、城乡建设、科技人才、社会保障”战略发展粮食、油料、优质瓜菜三大基地8.65万亩养殖小区48个建成前晏家铺、金牛官庄奶牛基地等六大养殖基地实现由畜牧大镇向畜牧强镇的转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三城”为龙头重点改造提升食品、油顶、布鞋、纺织服装、建筑建材、造纸印刷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轻工业三大支柱产业附属企业超过1000家从业人员达6万人争创一批全国名牌和驰名商标努力打造鲁南特色制造业强镇突出抓好“一山、一水”开发即雪山、跋山水库旅游景点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态环境搞好沂河大道和跋山、雪山、锣鼓山风景区绿化建设成为沂蒙山区北部次中心城市县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进入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指数500强行列努力建设“临沂第一镇”和文明富饶、优美和谐的齐鲁魅力名镇。

(二)三个中心城镇

1马站镇2010年用地规模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8万人充分发挥东红、泰薛、青莱、长深公路交汇点的区位交通优势大力推进“一区五基地四产业”建设即齐长城为主的八大庄、穆陵关开发区煎饼加工、皮毛加工、花生产销、大棚蔬菜、畜牧养殖基地和地毯、皮毛、物流、餐饮服务产业以省道为主骨架加强道路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处优化城镇布局形成“东河西园、南厂北区、中部行政商贸”的发展格局建设成为沂水北部中心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完备为周边地区提供较为完备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

2诸葛镇2010年用地规模2.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8万人发展林果6万亩养殖小区30个以鲁南矿业集团为龙头抓好铁矿、玄武岩开发不断壮大采矿业规模大力加强城镇化建设不断优化生态居住环境建设省级规范化学校2处市级规范化学校5处建成一座3000平方米以上、功能齐全的门诊楼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处城镇交通以沂博路、韩莱路为主干形成“七纵七横”的棋盘式新格局搞好小城镇建设布局形成小康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办公区、商贸区和休闲区五大功能区建设成为沂水西部中心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完备为周边地区提供较为完备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

3黄山铺镇2010年用地规模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5万人培植优质林果、瓜菜、黄烟、杨树丰产林、中药材、桑蚕等农业基地3.7万亩养殖小区100个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以凯利水泥、华明纸业、黄山建安、工艺抽纱为依托努力打造建筑建材、轻工造纸、工艺抽纱三大支柱产业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搞好大项目招商以葛子铺桥以西、兖石路两侧、清源河两岸、镇南环路两侧地段为中心建立新型工业园区抓好工业园区周边商贸街、住宅小区建设以兖石路为主干搞好小城镇框架道路硬化改造构筑“三横六纵”的小城镇建设格局建设成为沂水西南部中心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完备为周边地区提供较为完备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逐步纳入城区发展框架。

(三)五个重点城镇

1四十里堡镇2010年用地规模4.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万人重点发展大棚西瓜、烤烟、蚕茧、林果、畜牧五大支柱农业产业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以胶新铁路、青沂铁路和长深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立足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强小城镇建设形成“北部行政、文教、商贸和生活新区南部工业、商贸仓储和生活新区东部商住区”三大组团格局建设成为沂水东南部重点小城镇逐步纳入城区发展框架。

2许家湖镇2010年用地规模3.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2万人发展瓜菜、林果、桑蚕、中药材、黄烟基地5.5万亩养殖小区31个加强沂水商城和镇民营工业园建设建立十里经济长廊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贸流通业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开辟“沂水居住中心区”建设成为沂水县城南重点小城镇逐步纳入城区发展框架。

3龙家圈乡2010年用地规模3.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5万人发展畜牧业建设奶牛养殖场一处发展蔬菜、中药材、大棚西瓜、大棚草莓、烤烟等高效种植作物2万亩大力推进龙家圈工业园区建设加快鲁洲集团、蓬兴建材等十大企业规模膨胀使鲁洲集团发展成为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加快灵泉寺森林公园、跋山水库旅游开发建设成为沂水县城西郊重点小城镇逐步纳入城区发展框架。

4高庄镇2010年用地规模1.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万人大力发展养殖业、无公害蔬菜产业以祥腾化工为龙头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以兖石路、临淄路为主形成“六纵四横”的道路总体布局建设成为沂水西部重点小城镇。

5院东头乡2010年用地规模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0.7万人培植万亩生姜、板栗生产基地打造“生姜之乡、板栗之乡、茶叶之乡”以沂蒙红嫂园和天然地下画廊建设为重点把全乡作为一个整体景区建设集山、水、林、洞、历史文化、沂蒙风情于一体的“沂蒙山乡自然生态保护区”培育“沂蒙生态之乡”品牌建设成为沂水南部重点小城镇。

(四)十个卫星小城镇

道托乡、泉庄乡、杨庄镇、富官庄乡、圈里乡、沙沟镇、崔家峪镇、夏蔚镇、姚店子镇、高桥镇2010年总体用地规模控制在10平方公里总体人口规模控制在5万人分别为各自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中道托乡逐步纳入城区发展框架。

第五章 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向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把“一产”调优调精、“二产”调大调新、“三产”调强调活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末的13.951.234.9演进到8.154.437.5。

一、全面加快农业发展

以“一调两转”促“三增”为主线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农业四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的跨越。2010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22亿元年均递增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20元年均递增10%。

(一)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大力实施“畜牧业振兴、经济林果开发、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和造林绿化”四大农业工程着力提高猪、鸡、鸭生产水平大力发展牛、羊、兔等食草畜禽突出发展奶牛生产适度发展特种养殖优化品种、膨胀总量加快建立全国优质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以优质苹果、桃、大枣、梨、大樱桃、葡萄、柿子、板栗、核桃、花椒等为主的干鲜果品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不断巩固、膨胀和提升林果、瓜菜、花生、烤烟、桑蚕、中药材、奶牛、肉牛羊、生猪、两鸡、两兔、淡水养殖十二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干鲜果品面积达到60万亩。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发展沿河、沿路绿色经济林带和环城林带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8%以上。

(二)健全完善产业化体系和经营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植建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培植青援、鲁洲、大地、正航等一批食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烟草、畜牧、桑蚕、果蔬、花生、中药材等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10年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达到50%以上。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主导产业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供销社、龙头企业、涉农部门、基层站所和农村专业大户领办、协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2010年80%以上的农户加入到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2010年全县通过认证的绿色或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50万亩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8个。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值。

(三)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户、联户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机投入提高全县农业机械化程度重点搞好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沼气、农村水电、乡村道路等“六小”工程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十一五”期间全县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工2.6亿个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中低产田改造面积40万亩全县粮田面积稳定在60万亩全县粮食年总产保持在36万吨左右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建设饮水工程“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全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

重点发展行业与布局

畜牧业基地。以四十里堡、许家湖、高桥、杨庄等乡镇为主建设100万头规模的生猪基地以沂水镇、马站、黄山铺、四十里堡、杨庄、许家湖、院东头等乡镇为主建设5万头奶牛基地以沙沟、马站、诸葛、姚店子、院东头、圈里、富官庄等乡镇为主建设120万头肉牛羊基地以高庄、夏蔚、崔家峪、泉庄、四十里等乡镇为主建设1000万只兔业基地以黄山铺、马站、杨庄、龙家圈、许家湖、夏蔚、高庄等乡镇为主建设1000万只禽业基地以跋山水库、沙沟水库和寨子山水库为重点建设7.1万亩集约化网箱养殖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养殖基地。

果品基地。以高庄、夏蔚、泉庄、诸葛、沙沟、马站、圈里、院东头、四十里堡等乡镇为主建设20万亩苹果基地以沂、沭、浯、梓四条河流域为轴线辐射发展5万亩出口品种梨生产基地以东红公路为轴线在许家湖、沂水、道托、高桥、杨庄、官庄等交通方便的乡镇连片开发15万亩优质桃生产基地以院东头、崔家峪、夏蔚、圈里、沙沟、泉庄、诸葛、高桥等乡镇为主建设8万亩柿子生产基地以泉庄乡为中心向夏蔚、崔家峪、诸葛、龙家圈、沂水等乡镇辐射发展10万亩葡萄生产基地以院东头、姚店子、崔家峪、夏蔚等乡镇为主建设6万亩板栗生产基地以沙沟、高桥、杨庄、沂水、龙家圈、姚店子等乡镇为主建设6万亩大枣生产基地以夏蔚和富官庄为主建设5万亩大樱桃生产基地以沙沟、圈里、四十里堡、道托等乡镇为主建设3万亩反季节果品生产基地。

种植业基地。以四十里堡、姚店子、院东头、高桥、马站、沙沟、高庄等乡镇为主建设25万亩优质瓜菜生产基地在长虹岭沿线区域建设30万亩花生出口基地全县各乡镇发展7万亩烤烟生产基地以院东头、四十里堡、崔家峪等乡镇为主建设2万亩茶叶生产基地沿沂沭河两岸及东红路两侧发展6万亩桑园生产基地。

林业基地。在河流、干渠、公路两侧等适宜栽植杨树地段发展20万亩杨树丰产林基地。

二、不断壮大工业经济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强化集聚效应和提升国际化水平为重点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壮大食品、机械、鞋业、纺织服装、造纸包装、矿产建材等产业集群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展新兴节约型行业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把沂水建成鲁南特色制造业基地。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80家。

(一)加强工业园区建设调整优化工业区域结构。加快园区的整合、扩容和提升重点开发城南工业园区立足县内产业优势把握入园项目的重点积极引进优势资源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食品工业基地、机械制造工业基地、纺织服装工业基地、布鞋制造工业基地、造纸及纸制品工业基地、建材工业基地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提高特色工业产业的集聚度。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效率开发、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搞好县工业园二期工程的规划建设坚持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适度超前建设进一步完善包括投融资、管理咨询、人才和信息服务在内的综合服务功能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努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区和城市发展的新区使之成为我县发展工业的主战场、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载体和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以及财政增长、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2010年县工业园建成为III级省级经济园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亿元引进项目总投资60亿元。

(二)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工业技术结构。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资源的集聚积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设立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研发机构并借助科研院所力量搞好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模仿创新、集成创新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增值和产业化加快企业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重点实施四个产业技术进步工程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实施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工程以新材料技术应用为重点实施传统材料行业的升级工程以生物技术为重点实施传统食品行业的突破工程以适用先进技术应用为重点实施传统制造业提升工程。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5%。

(三)逐步完善工业企业发展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以扩大产业规模为目标以“双十”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规模企业培育计划做大做强一批企业集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改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创业环境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依托特色产业链建设开展系统配套协作不断完善以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链建设逐步形成以规模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支撑规模适度、机制灵活、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组织结构提高全县工业的综合竞争力。2010年力争形成3-5家工业总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20余家超亿元的企业和大量中小型配套服务企业组成的企业集群发展格局。

(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调整优化传统优势产品结构。采用先进技术和信息手段以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为依托通过专项政策扶持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对现有传统优势行业和骨干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和提升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提升传统产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大力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搞好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企业自愿、市场评价、政府确认的原则扶持企业开发、培育、发展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集中力量培植和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产品质量好、品牌信誉好的区域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提高沂水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五)实施“三沿带动”战略全面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制定和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构建公平竞争环境支持保护好民营经济发展。采取“择优扶强”的政策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向第三产业中新兴行业延伸和向城镇集中培植东红路沿线、兖石路沿线和青莱高速公路沿线三条民营经济带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确保我县民营经济的增长速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2010年全县民营企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18%全县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1800家和1.6万户。

重点发展产业和布局:

食品工业。以鲁洲食品、青援食品、正航食品、大地玉米等企业为龙头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工程、红外线、电子信息等新技术使食品加工技术及产品向“高、精、尖、特、优、新”方向发展实现以开发带改造、以改造促水平提升食品产业的整体档次。围绕玉米、小麦、大豆、生猪等农副产品进行产品开发和深加工积极开发生产绿色、安全、保健食品发挥果品、蔬菜和畜牧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果品、肉制品和蔬菜深加工方面实现新突破。抓好鲁洲集团山梨醇、氨基酸变性淀粉大地玉米公司药用淀粉、药用葡萄糖正航公司饼干工艺改造及小麦蛋白分离和金泉公司肉制品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201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打造成为全国优质食品加工基地进一步确立全国“食品城”的地位。

制鞋工业。以瀚海鞋业、豪迈鞋业、鲁奈鞋业、太阳鞋业等企业为龙头整合现有布鞋生产企业培育规模优势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实行专业化、一条龙生产重点开发高档运动、休闲、旅游系列布鞋和皮鞋制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行业竞争力进一步确立全国“布鞋城”的地位。抓好鸿运制鞋厂扩产等重点项目建设2010年制鞋行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

纺织服装工业。以恒泰纺织、日新公司、美华公司、华琪公司和红梅公司等企业为龙头整合纺织、纱线染色、工艺抽纱、裘革加工、针织内衣、服装加工、手套加工、地毯加工等行业形成纺纱-染色—面料-成衣的完整生产体系。加快淘汰落后的设备工艺努力扩大产品深加工比例集中力量发展高支精梳纱、特种动物纤维纺纱、高档装饰用布、高档服装用布、阻燃用布、羊毛羊绒衫、高档针织服装、高档梭织服装提高纺织服装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抓好恒泰公司扩大装饰绒生产、青岛即发集团针织加工、胜旺集团棉纱生产、诸葛针织服装公司针织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2010年纺织服装行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

机械和电子工业。以力蒙机械、沂东液压等企业为主重点开发为汽车、机床、塑机、冶金、矿山、石化、铁路、船舶、工程机械和轻工机械提供比较齐全的液压产品进一步巩固全国“油顶城”的地位以龙宫铸造、永昌机械等企业为主积极开发农机系列产品向农用运输车方向发展以连杆总厂、沂东液压等企业为主重点开发汽车零部件并逐步向生产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延伸以机床厂、力蒙机械、正和钢结构、五矿锻造等企业为主重点开发工程机械、工程零部件、数控机床、T.U型钢架以及五金产品以亨井电子公司为主大力发展电子工业通过引进技术和自行开发逐步实现产品的系列化、集约化和高新化。抓好亨井公司微机连接件、变性塑料ABS及配套金汇工贸公司钢管油缸深加工和玉功轴业公司花键轴生产等重点项目建设2010年机械和电子工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

矿产建材工业。以凯利水泥集团和华祥塑料建材为龙头重点发展新型建材整合富官庄乡干法水泥生产龙家圈乡石材加工、页岩砖生产和圈里乡玄武岩开发等着力发展玄武岩、石材及页岩生产基地。抓好兴盛集团设备改造、凯利集团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鲁南公司破碎系统改造及地下开采、黄山铺镇建材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2010年矿产建材工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

造纸包装印刷工业。搞好污染防治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推动产品向低定量、低克重、高质量、高档次发展。以双成纸业、华明纸业为龙头重点开发装饰用纸、文化用纸、生产用纸、特种纸以及彩印、复合胶印、新型包装材料等产品。抓好高桥镇申家河村色纸印刷生产和泉盛印刷厂包装等重点项目建设2010年造纸包装印刷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

生物化学和医药工业。以鲁洲化工等企业为主扩大尿素生产能力开发高效、高浓、复合、多元素化学肥料、抗旱可控缓释复合肥以及微生物叶面肥、生物有机肥等系列产品以鲁南造漆、泓达生物化工等企业为主开发中高档涂料和环保型涂料加快发展精细化工。抓好鲁洲化工公司扩产、泓达生物公司季戊四醇生产、颐和制药公司司迈特扩产等重点项目建设2010年生物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

三、繁荣发展服务业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

(一)提升旅游服务业档次水平。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餐饮、住宿、娱乐、商贸等相关行业发展努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配套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走“区域整合、优势互补”的集群式联合发展路子优化整合旅游线路努力打造“地质奇观生态游”整体品牌逐步形成“一大景区”(沂水地质奇观生态旅游区)、三大产品体系(地质奇观产品体系、地域文化体系和自然生态游玩、休闲、度假体系)、十大景点(天然地下画廊、地下大峡谷、雪山彩虹谷、地下萤光湖、灵泉寺、沂蒙根据地红色旅游区、跋山水库、姬王崮、齐长城穆陵关、崖瀑谷)的集群旅游产品体系加强温泉度假和山林度假开发不断打造精品工程推出特点鲜明、差异性强的旅游新产品、新景点使县内国家AA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量达到7处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区2-3处保持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住宿业进一步建设完善娱乐设施开发生态观光型、风味小吃型、民俗手工艺型和工业生产型特色旅游商品加强城区出入口景观美化、县内干道与景点线路的规划建设和沿路村庄村容村貌的绿化改造营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亿元将沂水建成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山东省重点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经济强县2020年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把我县旅游服务业培植成为全县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二)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抓住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着力发展沂河大道、城南住宅区、龙家圈乡住宅区和黄山铺镇、马站镇、诸葛镇等中心小城镇的房地产开发建设。要高度重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努力解决和改善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等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放开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加快建立健全规范、公开、有序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完善社区服务业逐步形成以街居为依托,以社区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服务门类齐全、便捷规范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搞好智能化住宅试点,创建生活方便、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示范住宅小区。

(三)着力突破现代物流业。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配套措施为各类物流企业进入物流市场、公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与宽松的宏观环境。规范和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以优化运力结构、完善交通设施为重点提高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增强综合运输能力。扩大物流业的对外开放加强与县外物流企业的合作积极利用外来资金、设备、技术和智力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水平。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市场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重点发展城区内各类专业市场、四十里堡镇火车站物流区、马站镇物流区、龙家圈乡和黄山铺镇专业批发市场并依托专业市场建立配送中心加快建立起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东连日照南连临沂北连临朐、安丘、诸城的物资配送体系和物流体系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四)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巩固提高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法律服务、会计审计、代理经纪、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策划等各类新兴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优化调整全县就业结构

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升级和加工链条延伸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在产业内部转移依托矿产、旅游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和商贸服务业提高县内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推动县内劳动力在产业调整中的转移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努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部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拉大县城骨架努力扩大城区规模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农产品加工小区、科技示范园、商贸小区、乡镇企业园等为载体聚集吸纳各种要素多种经济成分一起上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增强劳动力承载能力2010年全县二三产业就业比例提高到50%以上。

第六章 基础设施建设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环境保护、道路、教育、文化、卫生等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入市场化投融资机制逐步确立企业参与电力、收费公路、邮电通信、城市供水、供气、污染治理、水利和邮政等经营性或准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融资主体地位抓住薄弱环节提高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交通设施

服从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求立足当前注重长远适当超前科学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动脉以铁路为次动脉以省道为主框架以县道为次框架乡路、村路合理搭配

形成外联内畅、布局合理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一)公路。依托东红、兖石、沂博、泰薛四条主干道搞好青莱、长深高速公路沂水段的建设改造县乡油路218公里、农村公路163公里形成7条238公里的省道以上干线公路、一纵一横108公里的高速公路和县乡道路纵横交错的公路网村村通柏油路、水泥路公路等级大幅提高公路附属设施全面完善。

(二)铁路。扩大路网规模完善路网结构规划建设32公里的青沂铁路搞好胶新铁路沂水火车站的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提高我县铁路运输能力。

二、水利工程

以大型灌区、河道治理、水库干渠、节水改造为重点加强防洪和除涝工程建设搞好重点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加快沂沭河综合治理工程、跋山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寨子山水库及69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沂河两岸连片节水灌溉、沙沟水库灌溉配套及引水济沂工程、寨子山水库姚店子灌区渠网改造项目主要河流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扩大改善灌溉面积46万亩节水灌溉2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

三、城市基础设施

(一)交通。完善城市道路网络规划腾飞路向西延伸至沂河大道、向东延伸至兖石路搞好东、南、西、北四环路和鑫华路、健康路、中心街、莲旺街等市政道路的规划建设与改造重点建设好沂河大道向南延伸至沂南县界、向北延伸至跋山水库、向东延伸至雪山架设与沂邳路相连接的新沂河大桥。

(二)供气。加快城市燃气设施建设积极加快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2010年城市集中供气率达到50%以上。

(三)供热。积极搞好城市集中供热热源和管网的规划建设搞好沂水热电二期工程建设2010年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0%。

(四)供水。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努力扩大供水规模在县城北区、西区铺设供水管网搞好供水切换2010年县城日供水能力达到10万吨供水范围40平方公里供水人口30万人。

(五)排水。完善城市排水管道网络逐步实现雨污分流。扩建5万吨污水处理厂使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0万吨提高处理等级搞好中水回用201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50%。

(六)公交。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城区公交运营网络建立和规范城区公交运营新机制。

第七章 科教兴县

一、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以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重点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全面提高科技综合实力。

(一)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政事分开进一步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在政策制定、项目安排、人才培养、财税调节等各方面形成合力鼓励企业进行全员创新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科技创业基地等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通过产学研联合提高研发能力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企业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轨道逐步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健全完善政策机制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优良环境。制定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的税收、投融资政策通过政府采购鼓励使用新产品、新设备。加大政府科技投入不断建立健全政府引导投入、企业主体投入、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长效机制。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建设研发、科技创业投资、人力资源、信息、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加大对原创性科技成果、杰出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振兴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大力增强我县的科技持续发展能力。2010年全县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到3万人使我县的综合科技实力进入全省前30名。

(三)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坚持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促进支柱产业升级换代着力引进一批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实施各类科技项目为抓手积极培育科技中小型企业加速推进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尤其是要在电子、食品、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和信息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提升邮政、金融、物流、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二、发展教育和人才培养事业打造沂蒙山区北部“教育培训中心”

充分发挥我县的教育资源优势把沂水打造成为沂蒙山区北部“教育培训中心”和全国知名教育基地。2010年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一)巩固发展基础教育。强化教育资源投入继续巩固“两基”成果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建设的投入搞好乡村学校危房改造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优化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加速农村教育发展。根据人口分布,在充分挖掘现有城区中小学办学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多方筹资、多元管理”的原则进行城区中小学布点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努力形成中小学校的合理梯次结构并大力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使进城农民子弟享受国民教育待遇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支持发展特殊教育。加强“普高”教育积极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充实师资、教材、仪器、设备等必要的教学条件。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校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高中入学率和大学入学率2010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小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入初中率达到100%高中教育入学率达到85%以上大学入学率达到22%以上。

(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大中专教育积极争取临沂师范学院沂水分校升级为临沂大学沂水分院。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挥国办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重点建设县职业教育中心力争成为全国1000所示范性职业学校之一规范整合民办职业教育力量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规模和效益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院校集群体系成为以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主的沂蒙山区北部“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三)加强人才培养事业。以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抓好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盘活用好现有人才资源运用优惠的资金、安置政策吸引能带动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精尖人才和紧缺型专业高技能人才来沂水创业发展组织企业选送中青年技术骨干到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业进修聘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来沂水讲学和工作推动人才评价、选用、激励、流动、保障机制的改革创新创造良好的人才使用环境、集聚环境2010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3.5万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第八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以农村建设城镇化、农民居住社区化、农业生产企业化为目标从新村镇、新产业、新组织、新农民、新风貌“五个新”入手把农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加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强村富民。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附加值、前景好和市场潜力大的畜牧、瓜菜、果品、林木等特色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培育“沂水劳务”品牌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二、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积极推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和乡村建设城镇化有效改善全县农村面貌。加强农村教育、公共卫生、体育健身、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村村通”、乡村道路、农村通信、农村电网、农村沼气等各项事业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积极发展农村金融、流通、科技等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三、搞好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环境整治

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站在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高度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按能力建新、有重点改旧”的要求从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垃圾处理、空气净化等方面入手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十一五”期间完成100个村的旧村改造置换土地2500余亩使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做到村容美化、村貌整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加强农村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的文明程度

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力度大力开办村级农民夜校和农民实用技术学校,强化村级基础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的道德水准和科技文化素质不断加强农村思想、科教、文卫阵地建设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转变农村负面文化行为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切实发挥好村党支部、农村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挥好村民代表会的作用完善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和农村审计制度,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

六、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激发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

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推行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加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征地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村民自治机制改革等各项农村改革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三农”支持保护体系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

第九章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积极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履行宪法赋予的各项职责坚持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促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保证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的全面实现。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全面提高全县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严肃法纪法规惩治司法腐败确保司法公正。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努力建设“平安沂水”。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县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认真搞好干部尤其是副科级以上干部的轮训强化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争创争做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小城镇、文明市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努力建设“文明沂水”、“诚信沂水”。

三、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大力加强人口计划管理坚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即定的人口控制目标不变、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不变“三不变”实行宣传教育为主、经常工作为主、避孕为主“三为主”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良性增长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全面落实属地乡镇、村居管理责任做好流动人口、下岗职工、人户分离等特殊人群的管理工作“十一五”期间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7‰以内。

四、做好妇女儿童工作

全面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妇女广泛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社会活动改善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提高妇女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2010年全县妇女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县城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5%农村儿童学前1年受教育率达到95%以上。

五、加强医疗卫生事业打造沂蒙山区北部“卫生医疗中心”

不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0年8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0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50%以上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断完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救治体系优化卫生资源配置2010年千人占有卫生床位达到3张。加强食品卫生监督、职业卫生监督、健康相关产品监督、医疗卫生机构监督2010年食品卫生合格率达99%以上抓好爱国卫生工作创建卫生城市。充分发挥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对周边县区的医疗辐射作用把沂水打造成为沂蒙山区北部“卫生医疗中心”。

六、发展体育事业打造沂蒙山区北部“体育健身中心”

继续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完善各类体育设施广泛开展职工体育、农村体育、老年体育等传统群众性体育活动2010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全县总人口的38%以上。充分发挥场馆、技术、项目的优势搞好体育资产的开发,开展体育经营活动提升沂水体育形象把沂水打造成为沂蒙山区北部“体育健身中心”。

七、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搞好城乡劳动力的综合开发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和政府促进就业”方针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失业调控努力推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着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长、中、短期相结合的综合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十一五”期间每年组织劳务输出1万人以上。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救灾救济制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努力推进拥军优属社会化确保退役士兵一次就业。

八、发展信息通讯、气象、国动和人防事业

加快全县有线电视事业发展2010年城区住户入网率达到90%以上全县三分之二的村庄实现有线电视村级联网全县数字化电视用户达到1万户。大力发展宽带数据传输、无线业务2010年电话普及率达到18部/百人移动通讯普及率达到30部/百人。大力发展邮政事业2010年邮路总长度达到3200公里。完善气象预测预报和气候灾害防预体系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气象保障。加强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建设保障人民安全。

第十章 生态县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强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一、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示范县

坚持“防治与保护并重、城市与乡村统筹、教育与监督并举”的原则建立健全县级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抓好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防止生态破坏和生态功能退化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支撑能力不断提高为建设和谐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启动饮用水源保护工程重点加强城区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力度重点加强跋山水库、沙沟水库、寨子山水库等水源涵养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建设沂河、沭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上游及周围绿化造林。加强矿区自然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加强沂河等天然河流湿地的保护禁止非法填占河道、围滩造地和采砂破坏河道的行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成以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小区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为各类野生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的活动空间。加快河道综合整治实施“清水河道工程”大力推行自然生态型河道建设的理念把河道整治与改善水质、防洪排涝、灌溉供水、景观美化等有机结合起来。

(二)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染防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型工业将原酒厂、化肥厂、皮革厂、纸板厂等有污染的企业搬迁至县工业园。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实行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和废水回收利用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加快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排水系统建设改造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结合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旅游风景区建设等工程的开展着力建设生态示范村、生态示范区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因地制宜采取净化沼气池、湿地处理等有效措施加强养殖、种植业污染防治控制农村废水排放加强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和近河水域水质保护减轻农村环境污染逐步实现农村生态和环境无害化。

(三)加强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控制与管理。加强工业废气治理和重点排污企业整治严格达标排放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液化气和管道燃气积极推进天燃气利用发展集中供热推行热电联产加强烟控区建设继续巩固和提高烟控区建设成果加强餐饮业的油烟废气、机动车尾气和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提高大气质量。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方针通过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和减少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鼓励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统筹城乡和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合理布局垃圾处理设施和规模完善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加强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白色污染防治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力度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大力推广桔杆还田技术严禁随意焚烧2010年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

二、大力发展节能经济、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全面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按照“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针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资源逐步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突破资源瓶颈制约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经济。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坚持开采和保护并重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风能利用推广应用推广风力提水灌溉等农业新技术推进绿色无公害生产建设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工业领域要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形成产业链长、植根性好的环保型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加大对清洁能源使用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生态型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倡导绿色企业和绿色产品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信息和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绿色消费、绿色商贸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加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进一步加强用地管理坚决制止圈地和闲置土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不断提高工业园区和单位用地的经济密度适当控制住宅用地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开发盘活土地存量加强耕地的整理和农居点的整理力度合理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三)大力推进水电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建立长期的水电资源节约利用的工作机制大力扶持低资源消耗、高产出的企业鼓励企业引进和使用资源节约型技术更换改造原有高资源消耗的工艺和设备加强资源节约管理工作。建立长期的水电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保护与安全供给制度提高水电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生产、生活用水、用电的资源平衡。

第十一章 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

一、深化各项改革

围绕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不断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逐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和有序运行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速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促进“三农”问题有效解决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增收节支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支持金融事业的发展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就业再就业的信贷支持深入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减少、改进和规范投资审批加快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放宽市场准入改进服务和监管方式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推进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农牧水利等社会事业改革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优化发展环境

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建设“诚信沂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危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深入推进“平安沂水”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种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活动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整顿等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2010年全县所有乡镇全部达到平安乡镇创建标准100%的村居(社区)、内部单位达到平安村居(社区)和平安单位创建标准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市及至全省最安定地区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全民普法教育推动依法治县进程制定优惠政策不断开放投资领域加快政府转型转变政府职能扎实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进一步精减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施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营造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

三、增强投资和消费拉动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经济的转变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作市场化尤其要发展和保护好民营经济投资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大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促进社会投资的优化配置合理地调控社会投资流向、流速与流量推动社会投资总量的良性增长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投资提高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努力提高投资使用效率“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达到452亿元2010年达到123亿元年均增长22%继续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同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能力。拓宽收入渠道提高收入水平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减少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激发即期消费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做大做活“假日消费”、“旅游经济”培育汽车、住房、保险、养老、医疗、教育等新的消费热点发展消费信贷、持卡消费、分期付款、租赁消费等新的消费方式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1亿元年均增长18%。

四、全面扩大开放

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招商引资新局面。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加强园区的管理继续优化投资软硬环境加强宣传大力拓宽招商领域抓好东连日韩南引港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拓欧美北接北京、冀南的全方位招商引资重点引进有助于提高特色产业竞争力、有利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项目和资本重视和完善企业增资扩股工作全面提高引资质量。大力发展外经外贸提升经济外向度。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外向发展战略鼓励具有一定优势和基础的特色制造企业向国内国际实行资本输出、技术输出和劳务输出积极参入国内国际新分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引导企业到发达开放地区设立信息、技术和营销中心鼓励企业到东北、西部等地区开展企业购并、资源开发和市场开拓实现低成本扩张大力培育外贸企业重点发展加工贸易扶持生产性外贸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调整贸易结构继续扩大食品、钻石、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出口优势扩大电子产品出口规模培育特色农产品和后续产品的出口保持外贸出口的稳步增长。

五、要素资源保障

电力资源保障。加快电力发展加大对电网及配套设施的投入加快电站输变电工程建设优化沂水电网结构进一步增强供电能力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4.8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3%电力弹性系数为0.8人均用电量达到1300千瓦时其中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达到130千瓦时。制定行政、价格等手段调节电力需求鼓励企业、居民节约用电推进有序用电。

土地资源保障。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盘活存量土地充分挖掘用地潜力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统筹规划各类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综合开发利用。201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保持在1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其中耕地面积11万公顷实现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全县建设用地控制在2.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

资金保障。建立行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政府引导作用和企业主体投资作用以银企洽谈会、项目推介会、金融品种推介会等形式多方位拓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中介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千方百计地扩大国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变单纯依赖银行贷款的融资格局为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格局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撑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规划保障机制

强化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主体地位《纲要》作为沂水未来五年或更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纲领已经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实施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明确落实部门责任由县人大、县政府督查部门和发改部门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分年度和中期检查督促规划实施情况建立完善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进行规范化的中期评估根据形势变化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滚动修订更好地指导全县发展。

关闭窗口

Word版下载 PDF版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Copyright©沂水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沂水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Email: ysxxgkb@ly.shandong.cn  网站标识码3713230027 鲁ICP备0600096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107号

智能问答
客户端
爱山东
爱山东
沂水首发
沂水首发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新媒体矩阵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