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普同志在沂水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 yishuixfbgs/2024-0000103 | 主 题 词: | 其他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发布机构: | 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01-03-22 | |
浏览次数: | 有 效 性: | 有效中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张传普同志在沂水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
各位代表:
遵照省市统一部署、县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分析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沂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已提交县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九五”时期的回顾
第九个五年计划,是我县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加快发展,全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这是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总体实力显著增强的时期。2000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15亿元,“九五”期间年均递增 13.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递增2.1%、16.8%和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41元、年均递增13.1%。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4.2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6亿元,年均递增22.3%。各项存款余额达31.8亿元,年均递增12.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亿元、年均递增9.5%。
这是我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的时期。三次产业结构由95年的39.2:37.2:23.6调整到目前的21.2:44.1:34.7。高效农业快速发展,五年新发展成片经济林果16万亩,粮经作物比例由95年的7:3调整到5:5。工业结构不断优化,2000年全县12个利税大户企业实现利税2.83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88.2%。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95年提高了 11.1个百分点;商贸流通经济扭亏增盈卓有成效,2000年实现利税1210.2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五年实现个体私营税收1.83亿元。
这是我县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载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的时期。五年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5亿元,是“八五”期间的2.6倍。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九五”期间全县城乡建设完成投资22亿元,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30%。交通公路建设快速推进,累计投资近3亿元,完成了5条省道和 15 条县乡公路的拓宽硬化,油路通车里程达到572公里。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投工1.2亿个,扩大改善灌溉面积20多万亩;顺利实施了跋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投资1.12亿元的农村电网改造任务;2000年,全县供电量达到4.5亿千瓦时,年均递增12.7%。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0.77万门,移动通讯基本实现了无缝覆盖。解决了671个村听广播、看电视难问题。建成了全县公众信息网络交换平台。
这是我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全面推进的时期。以股份制改造、出售、转让等为重点的企业产权改革快速推进,全县企业改制面达到98.7%。农业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基本完成了土地延包任务,实施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进了“四荒”拍卖和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了社会事业改革,实行了职业教育“八校合一”,实施了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了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体系,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与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对外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拓宽,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148.2万美元;完成出口商品供货额18.8亿元,自营出口创汇4222万美元,年均分别递增13%和 48.8%。
这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时期。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政务、村务、财务公开取得较大进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强化,保持了良好的社会秩序。认真实施了“科教兴县”战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5%。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加强,社会力量办学开始兴起,五年累计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14955 人,居全市首位。计划生育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经常化轨道,保护土地资源、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参加市首届和第二届运动会分别获金牌191枚和187枚,均居全市首位。顺利开展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计划、审计、人事、文化、新闻出版、民政优抚、侨务外事、民族宗教、气象、地震、档案、史志、老龄等工作也都有了新的发展。
这是我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期。 200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4880元和2272元,年均分别递增 7%和8.8%。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26.6亿元,年均递增15.4%。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五年增加了3.2平方米。
各位代表!“九五”所取得的成就,是全县人民同心同德、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的结果。五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和各位代表对政府工作给予了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县政协常委会和各位委员、群众团体、各界人士积极参政议政,献计献策;沂水驻军、武警官兵、复员退伍军人、离退休老干部为我县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努力;省、市挂职干部及驻沂水各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展望未来,我们仍面临不少困难与问题:经济总量不足,人均占有水平低;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素质、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入世挑战和经济国际化要求;财源基础还不够稳固,财政增收节支保平衡的压力大;农民收入增势趋缓,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宽;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艰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这些问题,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就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沂水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二、“十五”时期的指导方针与任务目标
进入新世纪,100多万沂水人民对实现富民强县寄予了殷切期望。面对加入 WTO、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着力实施好“科教兴县、开放型经济、城市化、个体私营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继续强化第一产业,调整提升第二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预期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 14%,达到 106 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递增 6%、15%和 17%,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14.7:45.7:39.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2%,力争突破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7%,累计突破100亿元。外贸出口商品供货额年均递增14%,达到9.2亿元;五年累计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 5%,达到6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达到304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以内。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显著提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重要步伐,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较大改善,在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向宽裕型迈进,把沂水初步建成一个文明、繁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沂蒙山区北部中心城市。
各位代表!尽管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我们深信,有党的正确领导,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奠定的物质基础,有勤劳纯朴、乐于奉献的老区人民的不懈努力,“十五”发展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实现,新世纪的新沂水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十五”时期的工作重点
(一)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十五”期间,本着“一产调强、二产调高、三产调快”的原则,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尽快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高素质第二产业为核心、新兴第三产业为骨干的产业发展格局。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来抓。一是面向市场,抓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按照“规模调大、布局调活、品种调新、品质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在稳定粮棉油生产的基础上,努力发展优质、高效、高税、创汇经济作物,重点发展专用粮、饲料作物、瓜菜、烤烟、桑蚕、花卉等。到 2005年,全县粮食总产保持在5亿公斤左右,瓜菜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粮经比例达到4:6。发挥山区优势,大力发展名优特新经济林果,搞好畜牧规模养殖和水产养殖。到2005年,全县林果总面积达到50万亩,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二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突出抓好食品、烟草、桑蚕等十大系列开发,培植青援、鲁洲、卷烟等十大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建立烤烟、特色果品、无公害蔬菜、畜牧养殖等十大农业生产基地,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同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三是农业结构调整要依据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信息、技术咨询和产品销售服务,使农产品供给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促进我县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植主导产业和名牌拳头产品。一是加速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对传统行业和骨干企业进行改造提升,提高装备水平和竞争能力。“十五”期间,重点抓好玉米淀粉、淀粉糖、高档食品等产品的生产,建成全省最大的综合食品生产基地;培植板纸、革制品、酶制剂等主导产品,增强我县轻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搞好各类纱、工艺服装和高档针织内衣的生产,使其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创汇行业;发展特种水泥、新型建材和复合材料;开发新型农业机械,搞好机动车辆配件生产;积极发展精细化工,开发生产专用肥、复合肥及生物制药;搞好高中档卷烟的开发生产:加快烟草薄片等项目的实施。二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十五”期间,争取有6种产品成为市级名牌、4种产品成为省级名牌,“青援”商标争创为全国驰名商标,努力提高我县工业产品的竞争力。三是大力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继续实施“集团带动”战略,积极推进低成本扩张。“十五”期间,重点扩大青援食品、鲁洲食品、大地玉米、大仓粮油、恒泰纺织、双成纸业、凯利水泥等企业的规模,组建食品、鞋业、机械等大型企业集团,使全县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5个,其中过5000万元的5个。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培植壮大一批小而专、小而精的中小企业群体。
推进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搞活商贸流通经济,繁荣发展第三产业。一是加快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经济。着眼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加快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培育和完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十五”期间,在抓好皮毛、生姜、蔬菜、果品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沂河市场、沂蒙市场、裕丰市场的建设,新建一处综合性商贸中心。大力开展代理、配送、连锁、专营、超市等新型商贸流通业务,切实搞活商贸流通经济。二是繁荣发展文化娱乐餐饮服务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搞活,放手发展,做到政策到位、设施配套、管理规范。三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突出沂水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风貌特征,以跋山、雪山、溶洞等五大景区建设为中心,多渠道引资开发,加快建设集山水风光、沂蒙风情、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政府、企业、学校上网。加快发展法律、会计、审计等咨询服务业,培育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中介服务业及社区服务业,使我县成为沂蒙山区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交汇点。
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努力增加经济总量。积极实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国民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除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外,其他行业都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放开搞活,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的改组和兼并。大力发展专业村户、专业乡镇和私营经济园区,引导个体私营业者发展科技型、外向型经济。集中力量培植一批个体私营大户,带动个体私营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二)全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一是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坚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与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举,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并举,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广开科研投入渠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事业产业化。把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十五”期间,争取有6家企业取得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认定,科技三项经费支出达到财政总支出的1%以上。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突出抓好农业科技攻关示范、实用技术推广、农业教育培训三大体系建设,搞好农作物良种的培育、引进和示范推广。加大农机推广力度,采用现代耕作方式,实行良种良法配套,推广立体种植、区域种植和规模种植。“十五”期间,实施农业科技攻关项目 150项,建立10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到2005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2%。二是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政策,营造宽松、活跃、进取 、创业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强对人才资源的开发, 形成党政机关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三位一体”的人才队伍网络。三是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加强义务教育,强化职业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终身教育。“十五”期间,实施完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一中、二中争创全国示范化学校,职教中心成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学校,并筹建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增加社会对教育的投入。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搞好河道治理开发,完成沙沟水库和寨子山水库的除险加固,搞好跋山水库灌区配套和沙沟水库灌区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政策,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十五”期间,全县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4.5亿元,扩大改善灌溉面积 25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50平方公里。二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突出特色,强化县城中心城市,突出中心镇建设,加快膨胀重点小城镇规模,构建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设施完善高效的城镇体系。到2005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46万人,其中县城达到2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0%。在县城,重点实施好蓝天、碧水、绿化、畅通、安居、服务等六大工程,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档次和水平。在乡镇,突出抓好三个中心镇建设,使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同时,抓好位于交通干线的乡镇驻地建设,充分发挥山区小城镇的聚集效应。三是继续抓好交通公路建设。重点搞好胶新铁路沂水站及配套工程建设,争取修建青州至沂水铁路。完善现有公路网,提高公路等级。“十五”期间,重点抓好充石路沂水西段、高界路、沂界路的拓宽改造,争取筹建东红高速公路沂水段,全县油路通车里程达到700 公里。四是加快邮电通信建设步伐。重点加快有线电话网、数据通讯网、移动通讯网、综合业务通讯网的发展步伐。到 2005年,全县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 2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6%,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6万户,建成电话县和中国电信沂水宽带网。五是抓好电力建设。建成 110KV输变电工程一座,新建35KV输电线路两条,完成城区配网改造,规划建设热电厂。到2005年,全县供电量达到8.5亿千瓦时。
(四)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加大对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力度,推动国有资本向公益性以及高科技领域集中,向优势行业、骨干企业集中。支持骨干企业参与中小企业的重组,搞好资本运营;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二板市场,力争“十五“期间在股份公司上市方面实现突破。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鼓励农民投资兴办“五自”工程,加快“四荒”开发步伐,积极稳妥地搞好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扎扎实实地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和县乡机构改革。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新路子,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运营机制。完善和规范养老、失业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扩大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加快推进医疗卫生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和医药分开核算。围绕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实行预算编制改革和预算执行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搞好对财政支出的日常监督和延伸管理;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调动各级聚财、理财的积极性。巩固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成果,加大贷款回收力度,搞好年度兑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启动民间投资,逐步扩大社会直接融资额。扎实有效地开展“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努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采取激励政策,营造宽松环境,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改进招商方式,积极吸引外商投资,以资金、技术、管理方式的引进,加快我县经济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认真研究国际市场需求动态,构筑多元创汇主体,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扩大外经业务范围。2005年,全县经济发展的外向度达到 25%。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是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坚持一票否决制,杜绝计划外生育和超生现象,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二是合理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支持发展低能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加快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秸秆沼气,开发太阳能资源。严格按计划审批建设用地,严禁乱占滥用土地;落实占补平衡措施,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积极推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强森林、水资源的保护。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落实荒山绿化工作责任制,增强各级的绿化责任意识。以治理“三废”为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落实“三同时”制度,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达到大气净化、水质清化、荒山绿化的目标,建成全省生态环境示范县。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 100%。强化基本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全县人民体质;贯彻“奥运争光”计划,提高训练和竞技水平。重视加强老龄工作,注意保护妇女和少年儿童合法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做好新闻出版、侨务外事、史志档案、气象、防震等工作。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强化理想信念和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健康文明、奋发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
关于今年的工作,前段县委工作会议已经作了全面部署。今年全县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具体工作安排,县政府还将向大会作计划、财政报告。
四、建设团结、务实、高效、廉洁的人民政府
在新的世纪、新的千年,我们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用良好的政府形象去组织群众,凝聚人心,焕发斗志,夺取新的胜利。
勤于学习,解放思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改革没有尽头,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表现在速度上,根子在观念上。在新世纪的征程中,要切实重视加强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加强对市场经济、科技、法律等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更新知识结构,探索发展规律。在事关经济发展和为民造福的问题上,要做到思想更加解放,思路更加开阔,方法更加灵活,靠全体政府公务员的共同努力,使事业得到发展,人民得到实惠,自身得到提高。
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基础上,政府职能要切实转到政策指导、监督检查以及为企业、公众提供服务上来。政府公务人员要牢固树立勤政为民、民心为上的思想,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尤其要到困难和问题多的地方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要从群众的赞扬和鼓励声中寻找差距,加倍工作;从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声中反思已过,改进工作。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力戒虚报浮夸、力戒形式主义;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狠抓落实上来,靠实实在在的为人和扎扎实实的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支持。
依法治县,依法行政,加快民主化、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全民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切实加强政府法治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县人大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精心办理人大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建议,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继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力。正确处理好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精诚团结,步调一致,凝聚加快发展的合力。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中心意识,在全县上下形成讲大局、比贡献、求实干、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把精力真正凝聚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做到对上多争取,对下多服务,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政府班子各成员要多动脑、多协调、多沟通、多衔接,齐心协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
勤政为民,严以律己,树立廉洁奉公的政府形象。“公生明,廉生威”。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淡泊名利,廉洁奉公,时刻不忘宗旨“生命线”,不撞法律“高压线”,不越准则“警戒线”,当廉洁勤政的典范。要搞好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和政绩复核、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致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公务员队伍。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好传统,管好用好政府资金,使纳税人的每一分钱发挥最大的效益。
各位代表!我们肩负着改革和建设的重任跨入了21世纪。在新的征途上,我们更需要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奋斗充满着艰辛,艰辛孕育着希望。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夺取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胜利,为建设一个更加美丽富饶的新沂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