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公务邮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版 微信
微博
用户中心 | 注册

杨原田同志在沂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02-06-2017-000022 主  题  词: 政府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发布机构: 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2-02-13
浏览次数: 有  效  性: 有效中 成文日期: 2012-02-13
标       题: 杨原田同志在沂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杨原田同志在沂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以来政府工作回顾


200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考验,瞄准先进,自我加压,争先进位,攻坚克难,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县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形成了全面提升、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崭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强县争创战略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四年,是全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四年。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积极推进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亿元,是2007年的1.5倍,年均增长11%;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1.9:49.2:38.9,三产比重比2007年提高3.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10.61亿元,是2007年的2.2倍,年均增长21.7%,全部乡镇地方财政收入过千万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4.7亿元,是2007年的1.8倍,年均增长16.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8亿元、贷款余额167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3倍和3.1倍。沂水的产业结构更合理,综合实力更强!
  ──过去的四年,是全县工业经济增速最高的四年。突出“招大引强、招强引精、招商选资”,成功引进了山水水泥、玻纤复合材料、威普斯橡胶、华政管业、长青生物发电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支撑能力突出的大项目,增强了发展活力和后劲。2008年以来,引进过亿元项目160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232亿元。其中,过30亿元、20亿元项目各1个,过10亿元11个、过5亿元16个、过亿元131个。特别是随着道一石化、清沂山石化、中怡三氯蔗糖、福承化工、润泽石化、瑞丰高分子材料等项目的落地,新兴的石化产业迅速形成。立足工业产业特点和“转方式、调结构”要求,着力推进产业提升转型,2011年全县36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63亿元、利税51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3.1倍和3.6倍,年均分别增长32.3%和37.4%;四年累计实施5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63个,完成投资161亿元;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55家,利税过千万元企业103家,分别比2007年增加135家和78家。培植上市企业4家,发展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5家、市级15家,博士后工作站1处。累计争创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7个、山东名牌产品(著名商标)35个。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累计达到19263户和2487家,分别比2007年增加10269户和982家。沂水的项目和企业更多,发展后劲更足!
  ──过去的四年,是全县农业增收路子最广的四年。坚持全面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成功争创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烤烟生产先进县、现代农业资金苹果产业项目县、生态循环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北方常绿阔叶苗木示范县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经济作物发展到10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43万吨左右。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场)623处;林果面积发展到50万亩;杨树丰产林达到76万亩,年木材加工能力700万立方米;发展食用菌2万亩,培育花卉苗木基地2万亩,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北方桂花节”;累计种植烤烟20.9万亩,收购烟叶50.5万担,2011年两烟税收突破1亿元。累计发展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11.7万亩,认定“三品一标”126个。累计流转土地16.1万亩,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35个。“一池三改”示范户发展到4.5万户,建成秸秆气化站11处、大型沼气工程9处。2011年发放各类涉农补贴和奖补资金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65元,是2007年的1.7倍,年均增长14%。沂水农民的收入更高,生活更富足!
  ──过去的四年,是全县服务业发展活力最强的四年。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引领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按照“五个一样”的要求,不断丰富创新“沂水旅游模式”。累计建成开放景区11处,其中4A级6处,是全省A级景区最多的县(市、区)。2011年,接待游客5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亿元,旅游经济综合指标跃居全省县域前三强;全国第一家省级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和全省首家整合民营景区组建的旅游企业集团——山东亲情沂蒙旅游集团挂牌成立,龙冈旅游集团成功在美国OTCBB市场上市;同时,创新旅游市场运营模式,跨区域外包9个景区的市场运营业务,被中国旅游协会评为“2011十大县域旅游之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辐射带动了餐饮娱乐、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相关服务业的繁荣。201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2亿元,是2007年的2倍。沂水的旅游品牌更靓,知名度更高!
  ──过去的四年,是全县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四年。2008年以来,我们以建设“山水灵秀、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组织实施了4大类、152项城建重点工程,总投资98亿元,新建城市道路12条、72.5公里;铺设各类管网642公里,城区供暖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日供水能力12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100%,集中供气率94%;新建、改建了文峰广场、春风广场、中和花卉园艺广场和东皋公园、莲旺街景观带、大小沂河湿地公园等游园、绿地,新增城市绿地130万平方米;旧城改造拆迁建筑面积222.5万平方米,新建高层建筑169幢,环沂河高层带、环莲旺街商业圈、环东皋公园核心区初具规模。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7年的26.7平方公里扩大到36平方公里,人口由22.9万增加到32万,城镇化率由38%提高到49%,成功争创为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国家级园林县城已通过住建部专家评审,沂水山区水城的特色品牌进一步树立。投资20余亿元进行小城镇改造提升,许家湖、黄山铺、诸葛、马站等重点镇建设快速推进,院东头等精品小城镇建设特色凸显;投资31亿元建设改造中心村型社区61个、村庄166个,新建住房339万平方米,改造危房74万平方米。目前,全县小城镇供水普及率54.3%、绿化覆盖率27.4%、垃圾处理率50.3%,小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2.8平方公里、人口17.3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年超额完成控制目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7年降低20%,森林覆盖率由2007年的30.8%提高到40.3%,成功争创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328.5公里,新建桥梁38座,其中跨沂河大桥3座;干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87公里,青莱高速顺利通车,长深高速计划年内建成,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预计2013年全线贯通。沂水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更完备,环境更优美!
  ──过去的四年,是全县深化改革措施最实的四年。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不断加大,2011年新增存贷比达到113.6%。金融创新工作扎实推进,推动成立了盛荣小额贷款公司、福裕达小额贷款公司、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齐鲁证券沂水营业部、渤海商品交易所沂水营业部,浦发银行沂水支行即将开业,11家担保公司在我县开办业务并有3家设立分支机构;保险机构发展到27家;农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6家,行业担保组织31家,被列为全省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县,并荣获省、市“金融生态环境先进县”称号。院东头、泉庄、龙家圈、道托、富官庄顺利实现撤乡改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财政、住房、户籍、用人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交通费改税顺利完成,城管执法行政处罚权向建制镇延伸,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得到统筹整合。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立项9425亩,上报批次及单独选址用地18614亩,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一区七园”战略,庐山、城北等项目区和三个创业园相继设立,经济开发区控制面积112平方公里,落户企业158家,总投资300.9亿元,被授予“2009中国城市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沂水的发展机制更顺,活力更强!
  ──过去的四年,是全县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四年。持续强化财政民生保障功能,2011年全县民生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达到59.2%。成功申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全县城乡居民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从2008年1月起,在全市九县率先统一县乡人员工资水平,并连续四年月人均增资200元、连续四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人每年分别提高到3120元和1400元,年发放低保金4100万元。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四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4724人,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3.5%以内,被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县”。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6.5亿元新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1090套,安置房5890套。大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新增医疗服务面积10万平方米;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4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6%。高度关注女性健康和老年人生活质量,在全省率先推行女性乳腺健康免费普查,率先建立“企院结对帮扶”机制、实施“蛋奶工程”。沂水人民享受的民生优惠更多,生活质量更高!
  ──过去的四年,是全县社会事业发展最好的四年。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成功争创为“全国文明县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四年累计申报市以上科技项目115个,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并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火炬计划沂水功能性生物糖特色产业基地”称号。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资8138.9万元实施了薄弱校改造、规范化学校建设和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新建校舍10.9万平方米。投资1.25亿元,组建了沂蒙中学、第二实验中学,新建了第三实验小学,扩建改造了沂水镇中心小学;投资3700万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8处。2011年,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63%以上,小学、初中入学率100%,高中教育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优势。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8处、农村文化大院1040处、农家书屋120家。积极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推动竞技体育发展,建成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1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0处、省体育彩票公益金项目26处。认真抓好人口计生工作,连续6年保持“计划生育国优县”称号,201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5.93‰,合法生育率95.3%。广播通讯事业健康发展,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65%以上,手机用户68万户。积极推进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全面抓好信访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均居全市第一,被评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不断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公民法制观念明显提高;村“两委”换届顺利完成,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政务大厅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与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联系更加密切。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强化机关作风监督问责,树立了政府良好形象。
  同时,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审计、统计、气象、史志、档案、保密、粮食、盐务、民族宗教、侨务外事、防震减灾、应急管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沂水的发展环境更好,社会更加和谐幸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四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沂水经济繁荣,城乡秀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足,开创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县的每一点变化、每一项成绩、每一个进步,都源自于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归功于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团结奋进以及社会各界的精诚合作、鼎力相助。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驻沂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省市属单位,向在各条战线和各个岗位上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和所有关心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四年来,我们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也为今后更好更快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始终坚持跨越发展第一要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四年来,我们坚持把跨越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比学赶超,勇争上游,全县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实践证明,跨越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解决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强力支撑。只有牢牢把握跨越发展第一要务,咬定目标,矢志赶超,我们的事业才能阔步前进、勇攀高峰。
  二是始终坚持结构转调第一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四年来,我们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工作的主线,立足实际,发挥优势,走出了一条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城乡统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特色发展之路,确立了在全市的领先位次。实践证明,“转方式、调结构”是顺应形势、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持续不懈地解放思想,加快转调,我们的事业才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三是始终坚持富民强县第一目标,以人为本,心系群众。四年来,我们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营造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和谐环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拥护。实践证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人民群众,发展的过程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富民、强县并举,发展、民生共重,我们的事业才能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四是始终坚持苦干实干第一精神,通力协作,合力攻坚。四年来,我们坚持把凝聚全县上下力量、同心合力争创强县作为根本要求,通过一次次学习活动的升华,一项项重点工作的实践,锻炼了队伍,凝聚了民心,在全县形成了迎难而上、乘势而进的良好精神风貌。实践证明,弘扬拼搏精神,凝聚全县智慧,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只有充分激发全县上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勠力同心,锐意攻坚,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无往不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认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充分认识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依然较为粗放,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不断加大;二是城镇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三是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念变化与利益关系调整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增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四是在加快发展的新形势面前,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知识水平有待改进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主要任务目标


未来的五年,是全面完成县十三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确立的各项任务目标的五年,也是我县全面加快强县争创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重要地位的五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翻两番、创强县”为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四城、四区、四基地”建设为着力点,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园区化、服务业现代化,突出招大引强选优、四大板块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旅游升级转型、山区水城打造和民生事业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加快提升综合实力。到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9亿元,年均增长16.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49: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280亿元,实现利税214亿元,年均增长32.4%和33.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年均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亿元,年均增长25%。
  ──加快促进财政增收。到2014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突破20亿元,到2016年力争达到34亿元,年均增长26%;各乡镇到2014年全部过2000万元,到2016年过3000万元、其中6个乡镇过亿元。
  ──加快深化改革开放。到2016年,全县实际利用县外资金6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7.23亿美元,其中出口4.92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5%。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到201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45万,城镇化率56%;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7.5平方公里、人口25万。
  ──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到2016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82%、义务教育入学率100%;人口合法生育率95%以上,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以内;万元GDP能耗比2011年下降17.5%;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85%;城区空气良好率90%;森林覆盖率42.5%;COD、氨氮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比2010年削减10%、12%和15%。
  ──加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到2016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8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60元;覆盖城乡、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分别达到每人每年4320元和1800元以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事业形成多元投入、协调发展新格局,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县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我县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翻两番、创强县”为目标,以“四转四调”为主线,以“四城、四区、四基地”建设为着力点,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园区化、服务业现代化,扎实开展“大项目建设年、城镇建设提升年、旅游升级转型年、镇域发展突破年、机关作风转变年”活动,切实做到发展富民、政策惠民、保障安民、环境宜民、干部亲民,在强县争创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4%、力争30%,其中乡镇收入确保增长25%、过10亿元,力争3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增长37.7%;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均增长15%;合法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4.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一、毫不动摇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项目支撑,提升发展活力
  (一)积极招大引强,培树发展优势。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的引擎和撬动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杠杆不动摇,严格落实项目评审机制,积极招大引强选优。全年确保落地过10亿元项目2个、过5亿元3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42亿元,项目亩均税收达到20万元以上。着眼未来产业支撑,扎实推进化工、矿产、机械、食品等重点产业招商,努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骨干项目,以大项目拉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形成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尽快形成几个翻番倍增的产业集群。年内石油化工、矿产资源深加工、食品产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分别达到100亿元、170亿元和202亿元,机械制造产业达到50亿元。力争通过5年努力,把庐山项目区发展成为千亿元级化工园区,把沂水打造成为华东地区主要的进口矿石集散地、钢铁原料供应地、非金属和钛资源深加工示范地及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机械制造业基地。
  (二)加快技改步伐,推动产业提升。坚持以项目建设推动结构调整,年内确保完成投资52亿元,实施过亿元项目15个、过5000万元11个、过千万元41个;重点实施山东玻纤高档玻璃纤维、业隆机械变速箱及配套等4个续建项目和众力高强度液压缸、鼎铭铝业高档型材等9个重点技改项目,加快工业转调和产业升级步伐。
  (三)放大政策优势,强化投资拉动。充分研究、利用中部地区扶持政策,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形成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体系。年内争取提报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27个,总投资106.5亿元。
  二、毫不动摇地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推进结构转调,提升产业档次
  (一)加快工业转调步伐,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以产业园区为平台,以协作配套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食品、机械、化工、矿产加工四大特色优势板块集群,加快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支撑沂水经济在全市率先发展、在全省争先进位的工业产业体系。全年新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民营企业400家、个体工商户4000户;培植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产业集群3个,新增过十亿元企业6家,达到8家;新增纳税过千万元工业企业11家,达到30家,其中过亿元2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16.8亿元、利税65.8亿元,分别增长28%和29%。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年内力争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2项、省市级科技成果30项,并有30项产学研合作开发项目列入省创新项目计划。深入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加快推动企业由名牌产品向名牌集群转变。扎实推进企业上市,加快中盛资源在香港上市、山东玻纤在中小板上市、龙冈旅游集团在美国升板上市,积极探索鲁洲生物科技回购境内上市,力争实现直接融资16亿元。
  (二)加快农业转调步伐,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突出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端、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园区,加快“红色沂蒙山、绿色农产品”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突破沂河两岸许家湖段和峙密河流域,加快打造以县城为中心、以沂河为轴线、围城10公里休闲观光高效设施农业经济圈。年内完成荒山造林1.5万亩,新发展果园1.5万亩、杨树丰产林2万亩、苗木花卉1万亩、林下经济1万亩,木材加工能力达到900万立方米,着力打造“北方常绿阔叶苗木第一县”;生猪存栏量达到70万头;种植烤烟5万亩,收购烟叶15万担;新认证“三品一标”10个;流转土地1.5万亩,培育发展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13万亩;争取国家投资实施沂河防洪堤、跋山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投资1亿元建设惠民水利工程140项,发展节水灌溉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6平方公里;加快实施沙沟水库水厂及管网延伸等工程,年内农村供水普及率达到70%。
  (三)加快服务业转调步伐,推动服务业全面繁荣。坚持以整合为主题,准确把握产业转调方向,通过文化、旅游、物流、医疗服务等产业的实体整合、管理整合、品牌整合,膨胀企业集团,形成集群优势,实现服务业的品牌化发展、专业化提升、规模化聚集。突出旅游与文化创意和休闲特色的联动结合,持续完善旅游“六大体系”,加快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全面打造“沂水大景区”。改造提升雪山彩虹谷、山水天溶洞温泉度假村、云水禅景区;整合院东头景区资源,整体打造5A级景区;配套建设沂河文化产业园、银河大瀑布酒店,提升丰富沂水旅游内涵,打响“山东好客、沂水情长”地域形象品牌,全年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5.2%和15%。
  三、毫不动摇地实施城乡统筹战略,打造特色亮点,提升城乡环境
  (一)突出城市特色。围绕“黄金布局、滨河特色,九五体系、太极风格,山水灵秀、生态宜居,文化圣地、休闲名城”发展定位,立足“五山九水”,建设“五湖九园”,依托“五纵九横”,打造“五片九团”。通过持续不懈努力,尽快把沂城建设成为风景秀美、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山区水城。
  (二)增强载体功能。扎实开展“城镇建设提升年”活动,重点实施5大类、54项重点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城镇化率51%;以4个优先发展镇为重点,大力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农村住房和社区建设,打造特色村镇,统筹城乡发展。
  (三)提升建管水平。紧紧围绕建管水平双提升目标,瞄准先进,着眼长远,加快推进城区管理“网格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容管理“精细化”、规划执法“规范化”、广告管理“标准化”、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真正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建设管理城镇。
  (四)建设“两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产业,年内新发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4家,组织6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认定。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实施重点节能项目,扎实推进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公共节能,从严淘汰落后产能,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77%,努力创建省级生态县,并力争5个乡镇争创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四、毫不动摇地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
  (一)园区建设要有新面貌。围绕“全市第一、全省一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目标,突出核心园区、化工园区和小项目创业园三大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大项目、大企业聚集区和小项目孵化基地。开发区全年招商到位资金35亿元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346.5亿元、税收5.8亿元、进出口总额1.6亿元,分别增长65%、65%和35%。
  (二)金融服务要有新提升。以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为引领,全力打造全省县域金融创新发展示范区、金融生态安全区和区域金融强县。年内争取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各1家,加快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引进担保机构1家,新增担保贷款5亿元;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和行业担保组织互助金额、担保余额均增长15%以上;新增存款40亿元、力争45亿元;各项授信总量增加42亿元、力争50亿元;年证券交易额超过20亿元,大宗商品交易额超过15亿元;实现保费收入5.6亿元,保险深度达到2%左右。
  (三)瓶颈破解要有新成效。在积极对上争取用地指标的同时,力争新报增减挂钩项目规划3000亩,供地3500亩。扎实推进科学供地和集约节约用地,加快清理清退不良项目,切实提高项目容积率。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实施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五、毫不动摇地实施民生保障战略,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幸福指数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2012年全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提高到62%。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完善城乡文化设施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城乡文明水平,建设文化沂水、文明沂水。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和社会福利水平,确保困有所助、老有所养。深化基层医药卫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医疗设施建设,巩固提升新农合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确保疾有所治、病有所医。积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改善教学基础条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群众性体育健身和竞技体育水平。搞好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移动宽带互联网建设,不断提升现代通讯水平。积极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活动,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努力打造“最平安、最稳定地区”。
  具体工作中,全力抓好“十件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一是推进全民社保进程。统筹资金1.6亿元,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推动城乡低保扩面提标。二是促进医改提升。统筹资金3.6亿元,推进基层医药卫生综合改革,保障医保全覆盖;加快建设县医疗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年减少患者检测检验支出600万元以上。三是保障群众安居。新建保障性住房1630套,其中棚户区改造1100套、廉租房50套、经济适用房348套、公共租赁住房132套;地质灾害村庄搬迁180户。四是加快幼儿园建设。投资2682万元,新建15处、改扩建41处幼儿园。五是打造安全温暖校园。突出抓好校舍、校车、学生饮食等安全监管,改造校舍78幢,新建校舍、食堂6.3万平方米,并对8处学校进行高效节能取暖制冷及旱厕改造。六是完善医疗设施条件。加快中心医院、县医院病房楼建设,新建中心医院康复养护中心,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建设。七是加快小城镇气化进程。乡镇驻地6月底前实现气化工程全覆盖。八是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完成东徐路、许姚路、泉西路整修改造及部分景区道路、农村公路和东二环等9条、19.2公里城区道路建设;加快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长深高速沂水段建设,积极实施东红路、沂博路改造工程。九是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全面开展每日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并在32个行政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县城建设健身广场1处,新发展全民健身站点30处。十是建设社会福利中心。筹建1处集养老、救助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福利中心,并新建1-2处乡镇中心敬老院。
  六、毫不动摇地实施环境优化战略,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效能
  (一)牢固树立开放理念,提升政府创新能力。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发展的主引擎,坚持“大开放,走出去”,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与理念,不断加大开放力度,提高开放质量,用开放创新的思路提升科学发展成效。
  (二)牢固树立民主理念,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公示、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听证等制度,特别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重大项目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工作,坚持“大转变,沉下去”,广泛论证,博采众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开性。
  (三)牢固树立效率理念,提升政府执行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政务公开,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大落实,豁出去”,紧盯先进,明确方向,自造优势,全力赶超,确保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四)牢固树立民生理念,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以“真情赢民心,实绩树形象”为主题,坚持“大跨越,干上去”,深入开展包扶企业和千名机关干部“大走访、大帮扶”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优质高效、便民利民的行政服务体系,真正做到作风在一线转变、问题在一线解决、民心在一线凝聚、业绩在一线展现,形成干群同心创强县的崭新局面。
  (五)牢固树立廉政理念,提升政府自律能力。把廉政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关口前移、惩防并举,切实纠正和从严整治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经济发展的不正之风,坚决维护政府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科学发展的目标已经确立,跨越赶超的战鼓已经擂响。新一届县政府将以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实现沂水加速崛起为己任,坚决依靠县委的坚强领导,坚决依靠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坚决依靠全县人民的智慧与力量,自我加压,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激情沂水、创新沂水、友善沂水、品牌沂水而努力奋斗!

关闭窗口

Word版下载 PDF版下载

Copyright©沂水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沂水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Email: ysxxgkb@ly.shandong.cn  网站标识码3713230027 鲁ICP备0600096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107号

智能问答
沂水首发
沂水首发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