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邮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版 微信
微博
用户中心 | 注册
索  引  号: yishuixfbgs/2025-0000338 主题分类: 劳动就业;
发文机关: 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5-07-12
发文字号: 沂政办发〔2025〕20号 公文类型: 方案
标      题: 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沂水县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5-07-12 效力状态: 有效中
统一编号:

沂政办发〔2025〕20号

字号: 打印 收藏

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沂水县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沂政办发〔2025〕20号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沂水经济开发区,县政府各部门:

《沂水县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7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沂水县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支持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鲁财社〔2024〕55号),经我县申报、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评审,确定我县为2025年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单位,建设周期为两年。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2025—2026年,全县每年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年均新增高技能劳动者1000人以上,失业水平有效控制,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基本形成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友好、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就业服务更加优质、人岗匹配更加高效、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局面。

二、建设内容

(一)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1.健全就业指标调控体系。把高质量充分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抓好城镇新增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等宏观就业指标建设。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招商引资时,将对就业“量”的带动和“质”的提升作为重要考量。(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商务局、县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突出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实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质量就业行动。发展全域旅游、健康服务、银发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打造就业容量大的产业集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现代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就业吸引力。(县发展改革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旅游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扩岗。发挥国有企业就业引领作用和民营经济就业主体作用,实施重点产业和企业就业支撑计划,将带动就业能力强、示范效应好的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纳入用工服务保障范围。持续落实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沂岗贷”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等政策。(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财政局、人民银行沂水营管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大规模开展特色职业技能培训

4.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技能兴沂”行动,加强重点群体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力争年均培训1万人次以上。加强“高桥手绣”等特色培训,打造“社区夜校”微技能培训典型。紧跟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精准开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建设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整合培训资源,建立“沂水县职业培训联盟”,构建职业技能培训一体化“大格局”。指导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保证60%以上的经费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县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推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的“1+N”人才培养模式。汇聚技能人才培养资源,加强评价服务供给。加大“沂水县首席技师”评选力度,优化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6.建立技工培训和就业统筹机制。动态调整县技工学校专业设置,将学生就业状况作为教育质量评估、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增设与县域产业紧密结合的专业,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有效对接。到2026年末“厂中校、校中厂”数量达到6家,“冠名班订单班”数量达到4个。(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三)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7.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实施青年就业创业专项促进计划,持续落实就业见习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社会保险补贴、高层次人才津贴和住房保障等政策。贯穿全年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实施困难家庭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残疾人大学生等关爱工程。加强毕业生离校前后衔接服务,加大实名制帮扶力度。(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教育体育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团县委、县残联、县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8.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特色产业,深入挖掘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就业岗位。发挥“大众劳务”省级特色劳务品牌引领作用,巩固拓展跨区域劳务合作,吸引更多劳动力来沂水就业。巩固提升省级“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重点推进城市建设,提高县域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水平,促进转移就业。(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做好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保障。健全政校企合作机制,探索“教培先行、岗位跟进”就业模式和“直通车”招聘模式,引导、支持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支持就业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就业。规范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和流程,完善就业援助体系,落实“两优惠、三补贴”政策,做好社会救助政策衔接。统筹用好城乡公益性岗位。完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自主就业促进机制,强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就业作用。挖掘“妈妈岗”就业岗位,构建生育友好就业环境。(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残联、县妇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健全城乡一体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

11.推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提档升级。将就业创业公共服务融入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范畴,纳入基层民生保障服务事项。持续推进“社区微业”建设,融合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便民生活圈。在各级政务服务平台设置综合服务窗口,为劳动者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务。(县发展改革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行政审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2.构建创业服务矩阵。实施“创业沂水”推进行动,提升高科技创业孵化、创业街区社区、四雁人才创孵、电商园区、高校创业等5大平台功能,打造覆盖不同地域、服务不同群体的5类创业场景。(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发展改革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加大创业金融支持。推广“创贷+”模式,推行“一站式”服务,开展“走访金融伙伴”活动,力争每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低于1亿元。推动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打包办提速办”。聚焦创业大赛项目,推动创业项目与金融资源高效对接。(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人民银行沂水营管部、沂水金融监管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4.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建立创业导师库,开展创业导师“护航行动”。引导创孵平台深度参与创业赛事,挖掘孵化扶持种子创业项目。支持举办多层次、多元化创业大赛、创业沙龙、项目路演、创业培训等各类创业促进活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团县委、人民银行沂水营管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5.零工市场提档升级。提升沂水县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和标准化服务水平,扩大服务半径,提高服务效能。发挥“一点受理、区域联动”维权指导和争议调解维权模式。实现网格化、无障碍、零门槛受理灵活用工投诉举报案件并依法及时查处,增强零工群体获得感。(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6.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骨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育和专业化人才培养,力争到2026年末全县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达到22亿元。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企对接,全面摸排企业用工需求,为企业提供用工招聘等“对接包联”服务。完善提升沂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水平,积极争创省级产业园。(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7.全方位征集发布岗位信息。发挥人社服务专员作用,联合各产业专班,常态化开展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先进制造业及产业链头部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建立用工需求台账。构建以“山东公共招聘网”“帮您找活”线上零工服务平台为核心,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为基础的“1+1+N”岗位归集发布矩阵,加大岗位信息有效率抽查监督力度,定时定点常态化发布岗位需求信息。(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8.强化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做优直播带岗线上服务品牌,打造“AI数字人”直播送岗全天候线上招聘模式。做精现场招聘,完善人社用工服务专员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对急需紧缺用工企业、用工量大企业和产业链头部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用工服务。分级分类举办综合类和专场招聘洽谈会。做亮青年人才招引,组织优质企业参加“临沂-名校人才直通车”。(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扎实落实失业保险制度

19.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相关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企业在职职工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技能提升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积极释放政策红利,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作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0.推行失业待遇“畅通领、安全办”。全面推行线上申请、数字化员工审核。推进技能提升补贴“达标即享”。落实稳岗返还“免申即享”,实现“免申报、零资料、零跑腿”。(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强化劳动就业权益保障

2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提升劳动监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办案水平。推行要素式办案改革,实现案件审理周期缩短30%,仲裁案件当期结案率95%以上,法定时效内结案率100%。强化日常监察执法,加强工资支付监管和惩戒力度。构建“监察+仲裁+司法”协同联动体系,推进“三位一体”调解网络建设,新建规模以上企业调解组织10家。推行“调解优先”机制,实现调解结案率60%以上,案前调解率30%以上。(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2.加强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实施“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鼓励灵活就业人员自主选择在就业地、户籍地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完善就业与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联动机制,提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3.保障平等就业权利。健全就业歧视救济机制,完善民事支持起诉机制,稳妥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和“三期”女职工争议专项处理通道。坚持预防调解,优化办案流程,实现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监督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的用人单位,依法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安全卫生保护、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公安局、县人民法院、县检察院、县卫生健康局、县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推行数字化智能化就业服务模式

24.实现就业服务数智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数智就业”一站式招聘平台,打造本地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构建线上场景服务与线下实景体验深度融合互动、数智赋能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依托全省“智慧人社”一体化建设,完善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人事人才协同支撑信息平台,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岗位高效匹配。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影像化建设,将“汉图档案管理系统”与人社业务系统、沂水人才网等相结合,实现档案业务“一点存档、多点服务”。(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大数据中心、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税务局、县行政审批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5.建立就业监测研判机制。依托就业、培训、人才、社保信息系统常态化开展劳动力调查,逐步建立全县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完善规模性失业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做好失业动态监测,加强监测预警、政策储备和应急处置。多渠道多措施应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统计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科技局、县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特色项目建设

(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沂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采取政企合作模式、由沂水大众劳务有限公司投资6100余万元打造的一处集就业服务、创业孵化、行业监管、招才引智、推动产业升级、打造新业态、培植新税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2024年1月被评为省级产业园分园,8月被评为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提升产业园综合实力。提升招聘大厅等各功能区建设水平,完善配套服务,打造集公共服务、综合配套、产业集聚、市场培育“一园多维”的现代化产业园。

2.增强产业园服务能力。入驻机构维持在30家以上,服务县内外企业800家以上,服务劳动者5万人次以上。每年举办招聘会20场以上,有组织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000人以上。

3.加强特色品牌培育。充分发挥沂水大众劳务“中国著名商标”、“省级特色劳务品牌”、“山东省乡村振兴劳务基地”等行业示范引领作用,培育更多人力资源服务业高端品牌。

4.强化税源培植和招才引智功能。围绕提升财税贡献度和推动招才引智促进创业孵化两个重点,打造全县人力资源服务业总部经济,孵化一批创业项目;力争每年实现营收20亿元、纳税过亿元。

(二)“数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数智就业”系统,建设“直播带岗”招聘直播间和“一站式招聘平台”。在县政务服务大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零工市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以及沂水人才网、手机等网络终端实现“数智就业”系统全覆盖。

1.业务经办智能化。面向办事群众和用人单位,引入智能客服、数字人等人机协同产品,依据个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或利用面部识别技术,构建“实体+云端”融合服务矩阵。

2.就业帮扶自动化。基于各类重点群体基本情况、技能状况和需求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类画像,依据困难类型和程度自动触发推送相应帮扶措施。

3.供需匹配精准化。利用人员画像模型、单位画像模型、岗位分析模型、人力资源供需分析模型快速识别招聘需求和求职意向,实现人岗精准化匹配。融合AI、5G技术开展远程视频面试,打造“沉浸式”线上就业服务新模式。

4.政策服务主动化。利用智能化自助终端或平台,智能抓取政策享受条件、享受对象和经办流程等信息,精准识别服务对象政策需求,实现主动推送。

四、建设实施计划

(一)建设内容。2025年6月至2026年12月,围绕开展特色职业培训项目、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项目、健全城乡一体化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促进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项目、推进失业保险制度落实项目、强化劳动权益保障项目和打造“数智就业”服务项目等7个项目进行建设,打造高质量充分就业县标志性项目。

(二)资金筹集及使用计划。2025年至2026年,投入各级就业补助资金25410万元,其中省级及以上资金12525万元、市级资金2900万元、县级资金9585万元、其他渠道资金400万元。县财政投入220万元专项用于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与500万元省级建设经费共同使用。分项目资金筹集和使用计划如下:

1.开展特色职业培训项目。计划总投资120万元,2025年投资80万元、2026年投资40万元。其中使用省级建设经费100万元。

2.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项目。计划总投资23480万元,其中2025年投资11735万元、2026年投资11745万元。其中使用省级建设经费20万元。

3.健全城乡一体化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370万元,其中2025年投资720万元、2026年投资650万元。其中使用省级建设经费70万元。

4.促进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项目。计划总投资300万元,均在2025年度投入。其中使用省级建设经费200万元。

5.扎实推进失业保险制度落实项目。计划总投资40万元,其中2025年投资20万元、2026年投资20万元。其中使用省级建设经费30万元。

6.强化劳动权益保障项目。计划总投资20万元,其中2025年投资10万元、2026年投资10万元。其中使用省级建设经费10万元。

7.打造数智就业服务模式项目。计划总投资80万元,2025年投资50万元、2026年投资30万元。其中使用省级建设经费70万元。

具体建设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见附件1。

(三)绩效目标。设置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3个一级目标,设置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各项满意度指标等5个二级指标,结合实际分别设置了若干三级指标,并分年度赋予具体目标值,确保确保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成效。

具体指标见附件2。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人社局、财政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二)部门协同联动。各部门要分工负责,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组织相关部门、项目建设主体、行业专家及时跟踪项目推进和政策落实,实行菜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建设工作高效开展。

(三)加强宣传推广。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的浓厚氛围。聚焦工作中的新亮点和新典型,传播沂水好声音、展示沂水新形象。挖掘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创新模式,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在全市、全省范围内宣传推广。


附件:1.《山东省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实施计划表》

   2.《山东省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绩效目标表》

   3.沂水县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1


山东省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实施计划表

(2025年-2026年度)


沂水县
具体任务 主要内容 项目资金(万元) 年度实施计划
合计 省级及以上财政资金 市级财政资金 县级财政资金 其他渠道资金 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25410 12525 2900 9585 400 12925 12485
开展特色职业培训项目 围绕地方特点和产业需求,充分利用技工院校、企业等培训资源,完善培训设施设备,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厂中校、校中厂”办学模式;推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抓好焊工、车工、管工等急需紧缺工种培训,培育地方培训品牌,加强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优化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 120 100
20
80 40
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项目 实施青年就业创业专项促进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特色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做好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保障;持续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支持失业人员、脱贫劳动力等各类困难群体就业。 23480 12045 2900 8535
11735 11745
健全城乡一体化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推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提档升级;构建创业服务矩阵;加大创业金融支持,精准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建设人才公寓,足额发放人才津贴,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就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打造社区微业及创业街区;零工市场提档升级,健全用工服务保障。 1370 70
900 400 720 650


合计 省级及以上财政资金 市级财政资金 县级财政资金 其他渠道资金 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促进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项目 加强骨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育和专业化人才培养;建立岗位信息发布审核机制,全方位征集发布岗位信息;强化企业用工服务保障。采取“线上+线下”模式,促进人岗精准匹配;培育“专精特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促进沂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档升级。 300 200
100
300
扎实推进失业保险制度落实项目 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相关政策,落实失业保险惠企利民政策;推行失业待遇“畅通领、安全办”;推进失业人员就业赋能中心建设,提升失业保险经办能力。 40 30
10
20 20
强化劳动权益保障项目 提升劳动监察、争议仲裁经办能力和信息化办案水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模,加强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健全就业歧视救济机制,保障平等就业权利;建立就业监测研判机制,做好失业动态监测助企服务工作。 20 10
10
10 10
打造“数智就业”服务项目 依托沂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县政务服务大厅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发“数智就业”系统,建设“直播带岗”招聘直播间和“一站式招聘平台”,实现就业服务数智化;优化“汉图档案管理系统”,提升高校毕业生等流动人员档案影像化采集及数字化管理水平,为供需双方提供便捷化数字服务。 80 70
10
50 30


附件2


山东省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绩效目标表


沂水县
项目资金(万元) 25410 省级及以上财政资金(万元) 12525
市级财政资金(万元) 2900
县级财政资金(万元) 9585
其他渠道资金(万元) 400
总体目标 1.认真贯彻落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2.有效使用各级就业补助资金,建设高质量充分就业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就业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绩效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参考) 2024年基础值 2025年目标值 2026年目标值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服务登记失业人员数(万人) 0.5 0.51 0.52
服务高校毕业生人数(万人) 0.7 0.75 0.8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0.8 0.82 0.84
职业培训人数(万人) 0.4 0.6 0.8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亿元) 1 1.1 1.2
质量指标 技能劳动者总量占比(%) 70 ≥72 ≥74
职业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员占比(%) 60 ≥65 ≥70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90 92 95
补贴发放准确率(%) 100 100 100
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 服务保障规模以上企业用工数量(万人) 6.7 6.9 7.2
年度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万家) 0.8 0.85 0.9
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人数(人) 400 430 480
社会效益指标 发生的规模性失业事件数量(件) 0 0 0
发生的集中性欠薪信访事件数量(件) 0 0 0
零就业家庭成员未进行定期帮扶人数(人) 0 0 0
满意度指标 满意度指标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涉及就业领域事项服务满意率(%) ≥90 ≥92 ≥95
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涉及就业领域事项服务满意率(%) ≥90 ≥92 ≥95
就业扶持政策经办服务满意度(%) ≥90 ≥92 ≥95


附件3


沂水县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 铭 县委书记、县长

常务副组长:王海娟 县委常委、副县长

副组长:武玉峰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宋彦山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徐而达 县财政局局长

成 员:魏久杰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黄兆欣 县文联副主席

    朱善锋 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白怀东 县法院副院长

    杨迎东 县检察院副检察长

    崔德收 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县服务业发展中心主任

    安红玲 县财政局党组成员、绩效评价中心副主任

    王立成 县公安局副局长

    郭京虎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刘 涛 县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

    陆瑞华 县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县爱国卫生运动服务中心主任

    王晓青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刘 虎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服务中心主任

    卢 峰 县统计局副局长

    黄贵德 县税务局副局长

    张耐松 县民政局副局长

    贺 明 县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王加香 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

    高美阁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王存东 县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

    陈允东 县商务局三级主任科员

    宋晓平 县大数据中心副主任

    张秀收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

    程茂余 县总工会党组成员、一级主任科员

    高 建 团县委副书记

    彭丽莉 县工商联副主席

    黄富云 县妇联党组成员、一级主任科员

    王 勇 县残联二级主任科员

    刘英峰 人民银行沂水营管部副主任

    史运昌 沂水金融监管支局副局长

    李学钦 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宋彦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等工作。

加入“购物车”
文件下载
政策解读
政策咨询

政策起草单位:沂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政策联系人:庞京奇

现场解答地址:沂水县政务服务中心815室

联系电话:0539-225137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Copyright©沂水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沂水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Email: ysxxgkb@ly.shandong.cn  网站标识码3713230027 鲁ICP备0600096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107号

智能问答
沂水首发
沂水首发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