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第二中学课程管理方案
索 引 号: | yishuierz/2023-0000027 | 主 题 词: | 其他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发布机构: | 沂水县二中 | 发布日期: | 2024-09-12 | |
浏览次数: | 有 效 性: | 有效中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沂水县第二中学课程管理方案 |
一、基础课程,面向所有学生,重在培养所有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础学力,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基础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拓展课程,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着眼于满足学生向不同方向和层次发展的需要。源自学生本体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充分考虑到本校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更多选择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问题,开设“修身、志远、弘毅、笃行”四大类共20门课程。
发展课程,面向学生个体,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发展课程的个性化建设,满足学生个别化的需要,为有特别的学习兴趣,有特殊的天赋潜能的学生打造“五星”课程,着力培养部分领域的尖优学生。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比例: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全面开设《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的课程。每学年设置各领域课程,保证使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能获得一定学分。学习领域包括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开齐所有科目,并开足课时,开设英语、日语、俄语等多种外语。
学校课程层次划分,重视学生基础能力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差异性,以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课程结构中,一是基础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高一年级每周40学时,每节课40分钟,占比91%;高二年级每周40学时,占比90.7%;高三年级每周40学时,占比96%。二是拓展课程,选择性必修共8学时,高一、高二年级各需选择6门课程必修,每周3学时,占比6%;高三年级选择4门课程必修,平均每周2学时,占比4%。三是发展课程,高一、高二年级可选修1-2门课程,每周1课时,占比3%。学校结合学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均衡合理地设置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发展型课程的课时比例,统筹安排,凸显学校教育特色。地方课程是基础课程的一部分,属于必修课程,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教育、全环境育人和人生规划等课程。为丰富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夯实学习基础、彰显学科特色,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与能力设置不同的选修科目以保障学生不同基础上的发展,关注培养科技人文合力的人才,学校开设学科特色课程,共分四类:“修身”五育课程、“志远”五家课程、“弘毅”五色课程、“笃行”五化课程。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成立了18个社团,做到人人有社团,年年有发展。学校拓展型课程(学科拓展)在纵向布局上以“等级考课程”为主线,在高一设置限定选修科目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对选修课程的认知、了解和兴趣,高二年级实施分科走班学习以提高对选择科目的学习能力,高三对选修科目的加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迁移能力。语文、数学、英语拓展型课程设置选择性必修,配给不同班级让限定学生选修。并将伴随山东省《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作出相应的调整。发展课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施策略,既有集中的研究辅导课,也有分散的小组研究,与导师个别研讨。其中高一、高二以教师辅导为主,引导学生了解研究型课程的操作方法,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探究。学校发展课程设置为“五星课程”:科创之星课程、体育之星课程、艺术之星课程、文学之星课程、传承之星课程。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着力培养在不同领域的尖优人才。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实际,在学生成长的各年龄阶段,分别确定各年段的教育、实践主题,“修身志远,弘毅笃行”,有序推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三、课程实施
我县提出了“科教兴县”战略,大力实施“一十双百”培育工程,县教研室创新实施了“沉浸式教学视导”,推行“目标导引+任务驱动”教学评一体化,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我校教导处、教科室、学生发展中心等有关处室认真研究贯彻落实,制定出学生三年课程规划表,在实施过程中如若发现问题会做及时调整。为提高基础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信息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数字终端、智能安保建设日渐完善,应用服务融合度高,校园宣传窗口建设日渐完善,智慧教学服务、学习服务、资源服务、管理服务、评价服务日渐成熟。
针对基础课程特点和我校青年教师多特点,为更好开展基础课程,加大对学生管理和青年教师管理,学校开展了“六个一工程:“一份量表,了如指掌”实行班级四化量化管理,制定四化量表,对迟到、早退等违纪情况进行量化,了解学生情况;“一套制度,有法可依”直实行学校提出的埋头、听话制度,和入楼则静、入室则学、学则提笔、提笔则思制度,以及三率制度等;“一群榜样,学有可依”实行党员进班级帮扶,每班级都以一种精神命名,每种精神下都有榜样引领,通过课前3分钟演讲,宣扬榜样事迹,用榜样铸就班级精神,引领学习动力;“一份表格,争先恐后”班主任将历次考试成绩放在一张表格中,考完试后进行对比分析,找不足,补短板,强弱项;“一体化管理,争先创优”各班实行小组化管理,建立个性化小组,每个小组具有独立性,无论是学习、纪律、卫生实行自主管理;“一份关爱,重视青年教师成长”组织青年教师跟考,做高三模拟题;举行青年教师达标课、赛课活动;实施青蓝共同体,结对互相帮扶提升。
学校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努力创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活动氛围,全面贯彻落实执行国家、省市要求的课程方案,充分发挥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全力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实,施借脑兴校,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连续两年邀请浙江名校长吴江林,省内知名教师高翔、万福成等来校讲学,对全体教干教师进行培训。全力保障教师福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围绕教师幸福,进一步提升教师幸福指数,学校成立教师活动中心,让老师愿意学,主动学,自我加压,提升自我,敬业乐业,切实提高了广大教师课堂授课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具备了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学校拓展课程以修身“五育”课程,志远“五家”课程,弘毅“五色”课程,笃行“五化”课程为主,共二十个课程。学校教导处按三年规划排好课程表,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授课,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课程,所选课时达到国家规定修满的学时,且经学校学分认定小组认定合格后取得学分,学分不够不予毕业。学校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开展实践活动课,为避免拓展课程变成基础性死板的课堂授课方式。我校提倡教师采取“自主、合作、探究、体验、交往式”等多种学习方式,“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锻炼提升学生的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我校拓展课程以“党建引领”“精神铸魂”,围绕立德树人,构建“立德以仁,树人以毅”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形成了“一日常规”、“双减底线”、“三方共育”、“四会活动”、“五育共举”的“12345”育人育才管理方式”。我校拓展课程以育人育才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每个班级都有红色精神代言,每个班级每日一歌,传唱红色歌曲;每年清明节前一周赴跋山烈士陵园开展远足研学活动;每年举行金秋十月体育文化艺术节;每学年结束后进行“修身笃行十类榜样学生”评比;根据节日特点进行教室走廊文化建设评比、手抄报评比;每四周一部励志电影,班主任负责完成,利用周六晚自习组织观看,看完后立即开展观影交流会,写心得体会;每个班级配有“国文提升能力系统”,每个早读前5分钟进行国文能力提升,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每逢节假日,进行安全教育、智育教育的同时,进行劳动教育,引导体育锻炼;开学前一周集中军训;每逢寒暑假,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系列主题设计,以书面形式下发,假期返校后上交,家长签字,社会实践活动单位盖章,年级进行检查评比量化,电话抽查。以上活动按学校规定完成课时,学校审查合格后,进行学分认证。学校教科室、学生发展中心、政教处、团委分工协作,负责主抓学生发展课程。目前我校正逐步建设智慧课堂,与山东大学联合成立了“北斗星光学院”,借助优秀资源进一步搭建学校创客平台,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学校在强化课堂实施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各种社团,开展各种活动,利用活动发展学生个性。根据师资条件、活动场所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专门建设面积较大音乐活动室、体育场馆、美术活动室、创客中心活动室等活动中心,尤其作为首批普通高中市级学科(历史)基地,学校专门成立甲骨文活动室,选取专门教师负责成立建设发展课程中相应的社团,每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社团日,并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丰富了课程资源,扩充教学途径,更好促进学生成长。
在课程评价方面,为保障课程的实施,学校对课程的评价既要过程也看成果。教科室和教导处主要负责基础课程评价,政教处、团委、学生会主要负责拓展课程和发展课程的评价,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的教学业务与绩效考核中,学校为此专门制定《沂水二中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成长方案》,对教师进行相关评价。基础课程的评价。主要以书面试卷、书面作答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能力的考查。拓展课程和发展课程的评价。拓展型课程和发展型课程的评价的评价贯穿于日常的社团活动(学校为此专门制定《沂水二中学生社团管理办法》),社会实践(学校为此专门制定《沂水二中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活动等举行的各种活动、比赛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多元化,坚持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学业成绩,还要培养、发现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潜能,了解学生个性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塑造自我,建立自信。评价主要采用个人或团体作品测评和日常表现测评:作品测评的关注点是把作品的主要方面作为评价的标尺(作文写作、手抄报书法绘画、模型作品等);表现测评侧重对学生连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判(二中修身笃行榜样评比,演唱表演评比,演讲朗诵评比、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判断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利用学分对学生“学”的评价。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学生多元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正确地确定评价标准和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积极地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加自尊和自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采用学分制评价。对于课程评价,我校利用学分制进行管理,制订相应的学分制实施办法,学生必须按照规定取得相应学分。下面将我校学分认定情况说明如下:学习课时。该项目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通过考勤记录检查,修习学时达到模块规定修习学时4/5的记满分,不足满分的按实际修习学时与规定修习学时的比例折合。因病假、事假未能达到规定学时的,在课余时间通过补课达到要求的给予认定。修习时间未能达到要求的不予认定学分。该项目以满分5分记入综合评价,有旷课行为的学生不得满分。若参加学习课时不满规定学时的1/5者,该项考核记零分。若在模块学习前提出免于参加学时学习的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可以免于参加授课学习,该项记满分。
完成书面作业或练习。在模块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的次数和解答的质量要求。有正规作业的学科以正规作业为准,无正规作业的学科以课后练习为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确认。
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实践活动)。科学领域(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包括制作、使用、维护工具仪器,科学设计实验和准确操作实验的技能与方法。该项考核可以由教师组织专门的实验操作考查,也可以由教师根据课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表现水平进行考查。语言与文学领域(语文、外语)、人文与社会领域(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实践活动,由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设计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考查方式,可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也可以是贴近实际社会生活的小论文或调查报告,但不宜以专门的考查一锤定音,最好根据几次考查的成绩水平综合考核。
平时测试。指模块学习中,根据需要举行的阶段性知识与理解的测试。分数的确定,可以是该模块学习过程中所有阶段测试的平均,也可以是按计划,各次占不同比例,最后相加而得。
四、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
研究性学习以课题评价形式认定。研究性学习占15学分,学生必须完成5个课题,每个课题3学分。评价认定研究性学习学分主要依据5方面的材料:①开题报告和学习方案;②每次课题研究学习活动的记录;③课题研究中所搜集的材料(包括原始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④具体反映每一成员参与研究的感受、体会的小结⑤课题研究学习成果(论文、研究报告、解决问题的方案、活动设计、实物设计等)。学生三年内应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共获得2个学分。参加的社区服务少于10个工作日由学校酌情认定学分或不给学分。学生可以从学校提供的社区服务清单中选择服务内容,也可以自己申报,经学校审批备案。社区服务以小组或行政班的形式进行。学校依据社区提供的相关资料(服务对象及联系方式、服务时间、服务项目、评鉴意见)和社区服务过程的记录认定有效工作日和学分。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一周时间(40课时)的社会实践或者社团活动,并且有实践材料如心得体会、调查报告等和实践所在单位、场所的书面证明,或者社团活动老师认可的学分学时,经学校审核属实后可获得2个学分。校外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少于总时间的2/3。军训时间不少于一周可认定为2学分。在学生学分认定的程序上,学生按规定完成课程(模块)修习并经考试、考核后可填写学分认定申请表向学校提出学分认定申请。对学生提出的学分认定申请,教学班任课教师要综合学生出勤情况、考试考核情况等进行审核,并提出是否予以认定的初步意见。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学分的认定,须有实践场所、服务对象单位的书面评鉴意见和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过程的翔实记录。学分认定委员会下设的学分认定小组对任课教师提出的初步意见和学生相关资料进行复审,向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是否认定学分的意见。学分认定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确定是否认定学分,学分认定委员会主任签署认定意见。公告获得学分的学生名单。对不能获得学分的学生,学分认定委员会要书面向学生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