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第二中学2022年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 yishuierz/2022-0000074 | 主 题 词: | 其他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发布机构: | 沂水县二中 | 发布日期: | 2022-02-16 | |
浏览次数: | 有 效 性: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沂水县第二中学2022年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
本学期,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坚持“文化铸魂 质量立校 特色引领“的发展策略,发扬“锲而不舍 搏竞一流”的二中精神,靠机制创造公平,以民主促和谐发展。学校坚持“学校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 “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特色鲜明的一流名校”的学校愿景为指引,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力争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取得好的成绩。
一、强化教学管理,突出规范落实。
学校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认真落实教干听课规定,完善课堂评价标准,突出抓好教学教研常规的落实,从资料管理上落实“重基础,降难度”的教学要求,切实打好学生基础。
落实“周工作计划”。各级部加大落实周教学计划、周教研计划、周听课计划等制度,一周的工作在周一公示。加强常规教学环节的督导和检查,严把课堂教学关、作业批改关、课后辅导关,以教学过程的扎实管理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落实集体教研制度。各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雷打不动,做到了“四定五备六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习题;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学案、统一重点难点、统一练习、统一讲评。
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规定五种课型:新授课、习题课、讲评课、复习课、实验课。每种课型均作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在全校初步推行了“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预习学案、训练学案、复习学案等系列课时学案导学模式,构建了学案导学模式下的高效课堂,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启发诱导,质疑解惑,精讲精练,反思提高。定期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调查评价,将意见及时反馈给有关教师,对共性的问题加以强调并督促改进。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继续印发《沂水二中成长日记》,从时间安排、学科计划、完成情况等方面让学生填写计划及完成情况的学习表格,让学生学会规划时间,高效学习。班级、年级每周定时进行成长日记检查,让学生养成了用好成长日记的习惯。
二、深化课程改革,突出课改实践。
一是改变备考的组织架构。根据形势,恢复教研组建设,以便于新旧高考研究对接,解决个别学科年级人员不足等问题。
二是引进机构,开设日语课程。
三是增加选课走班的组合。结合我校学生水平低,没有好生源的实际,对成绩差的学生要想考出好成绩,更主要的是找到孩子的兴趣学科和相对优势学科才能有一定的进步空间,所以我们尽可能开设更多的组合,高三开设了18种组合。
四是增设信息中心和拓展中心,解决信息化快速发展和高考改革的需要。
五是建设教师发展中心,解决老教师教学水平高但年龄大力不从心和青年教师有冲劲但经验不足的问题。
六是建设学生发展中心,统筹规划管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等。
七是突出特色引领。开设科技创新班,对接国家的科技创新教育。为积极探索多元化教育发展模式,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并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成立了多个科创社团,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创客比赛,争取取得更好成绩。
三、促进教师发展,落实青年教师培养。
不断细化教师培养机制,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尤其重视班主任和学科组长两支队伍的培养,形成了一套选拔、培养和考评奖惩制度。利用教师发展中心,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使更多的青年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同时,通过同伴互助,实现骨干教师、老教师自身的不断提高,整体优化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层次化,实践专业化可持续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了“青蓝共同体”实施督导方案。教师发展中心经常性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把比赛分成课堂赛课、撰写教学反思和理论测试三个阶段,每次赛后及时召开青年教师总结座谈会,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还采取“制定个人发展计划,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向骨干教师发展”等多种激励措施促使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继续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促进教研活动的扎实落实,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精英气质的阳光学子。
学校注重学生健全人格和强大内心的塑造,把“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精英气质的阳光学子”作为我们的培养目标。计划开展系列活动,例如50华里研学旅行、卓越领袖特训活动、赵汝飞书法培训活动、科学家进校园活动、中科院研学活动、北斗星光学院建设、疯狂英语激情宣誓等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品质,彰显学校的积极引领。
五、科学备考,积极实施高三课堂教学策略。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堂实施目标。
1、落实六个下功夫,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有机融入到试题中;通过试题素材的呈现和设问落实。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重视“五育并举”,特别把强身健体、崇尚劳动、涵养人文和审美意识融入到学生发展成长之中,把健康观念和意识、审美能力和修养、劳动精神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纳入考查范围,加强考查实验操作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试题设计,引导学生重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要在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同时,科学、有效地把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价值观融合到考试内容中。
3、加强“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研究。明确一核内涵,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同时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考查要求。
“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涵盖了考查目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
4、强化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加强美育工作,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重视劳动教育,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
5、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健全指导机制,发挥导师的作用。
(三)高三课堂教学具体要求
1、课堂有模式,做到基本素养,基本规范,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四个基本落实。
讲评课:(课下预习部分,课下自主纠错分析,自主纠错、找准原因)检查自我纠错情况,展示思路、暴露问题——讲评目标(结合学生纠错情况,依据学科素养确定讲评目标)-------归类点拨、方法指导——矫正补偿、变式训练——反思总结、巩固提高;
复习课:课下预习训练-------(自主梳理、构建网络,依据资料布置训练)-----课堂检查预习训练情况——针对标、纲,依据学科素养结合学生预习情况,确立复习目标--------疑难点拨、典题辨析——达标训练、提升能力——总结反思,巩固提高。
2、课堂目标鲜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课堂目标的制定要与学科核心素养挂钩,核心是关键能力。课堂有明确的课标意识,高考意识,考点意识,考题意识。
3、教师课堂有目的性,要精准设计,教师的思维建模意识,提分增分满分意识,卷面得分意识,必须加强。
4、学生在课堂里是主动学习者,探究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如何更高效,学生课堂有主动性,知识和技能掌握结合起来,目标实施和结果达成要贯通,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必须加强。
5、要规划好课堂时间,充分重视预习环节,依托学案或资料,把预习环节放在课下,
课上对复习或学习内容加强探究、应用、拓展、提升,要精准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6、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研究和指导,课堂环节设计的必须考虑学生学习策略,要充分落实到学生身上。如双色笔、纠错本、计划本的使用,整理反思的实施;学生笔记记在什么地方,记在哪里,怎么整理,要有具体操作的要求;由单一的提问回答向纸笔回答的转变,展示答案,使用投影,提高效率;运用学生记忆金字塔原理,使用更好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记忆、理解、应用更深刻。
7、重视试题筛选、命制和讲评,从学科素养角度,根据课标要求去出题;利用阅卷报告题检报告,充分重视考情学情分析,命题者意图分析,讲重点难点,加强补偿及变式训练。
8、激情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状态,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四个习惯。
(1)培养学生敢于自学的习惯。(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3)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交流的习惯。(4)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