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公务邮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版 微信
微博
登录 | 注册

沂水县第一中学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索  引  号: yishuixfbgs/2023-0000595 主  题  词: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发布机构: 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4-05-20
浏览次数: 有  效  性: 有效中 成文日期:
标       题: 沂水县第一中学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在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地位日益突出的21世纪,为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未来10年的发展进行了规划,确定了“夯实基础、发展内涵、超越自我、再创新高”的长期发展思路和“举德育为首之旗、走改革创新之路、抓学生为本之纲、强教师素质之功、兴科研兴校之风”的指导思想。我们的发展战略是:牢牢把握三大机遇、应对三大挑战,坚持指导方针、遵循发展原则,更新办学理念、正视矛盾困难,锁定五大目标、推进四大建设、深化八大改革,走“锻造民主型领导、造就学习型教师、培养创造型学生”的办学之路,做到“培养目标个性化、课程设置多元化、教学管理生本化、纪律管理人性化”,努力实现学校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全面实现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努力争创全国示范性高中。为此,特制定《沂水一中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概况

沂水一中始建于1952年,是全国精细化管理示范学校,省级教学示范学校,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省级绿色学校,临沂市教学示范学校,临沂市重点中学。

学校设施先进,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所有内部设备力求高质量、高品位,基本上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标准化、现代化。建有大型多功能厅、语音室、微机室、主控室、图书室、阅览室和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专用教室。现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物理、化学、生物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教室、地理、历史室,各项设施均按标准配置;综合电教室、微机教室达到了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标准要求;教室全部安装了电子监控和多媒体设备,实现了校园办公网络化管理和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建成了校园网,接通宽带网,开通了远程教育网,建立起了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信息窗口。学校曾被评为“市级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省级电化教学示范学校”。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建有学生阅览室两口(每口200座)、教师阅览室1口(96座)。学校图书馆被评为“临沂市中小学优秀图书馆”,有图书12.5万余册,订阅报刊150余种,为师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校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注重严格管理与科学管理,积极构建竞争机制,形成了起点高、要求严、视野宽、理念新的管理氛围,锻造了一支敬业奉献、严谨执教、爱生善导、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良好教师队伍。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推进教学管理精细化工程,强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形成了“勤奋、朴实、创新、求是”的校风,“严谨、科学、务实、缜密”的教风和“踏实、刻苦、自律、向上”的学风,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毕业生的合格率、优秀率一直居于全市同类学校之首。

半个多世纪以来,沂水一中经历了辉煌与曲折、发展与突进的历程。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学校以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机制改革为抓手确定了学校的新的发展目标,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德育工作为首位,以教育科研为驱动,以内涵发展为抓手,以艺体教育为特色”,大力实施“力图常规、力图精细、力图过程、力图效益”的管理举措,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育教学成果有了新突破。稳定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教学效益持续增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快速推进,依法治校更加深,管理新机制逐步建立,办学理念基本形成,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构建起了健康发展的办学格局,为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的形势,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沂水一中全体员工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昂扬的姿态、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做好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学校建设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优质高中,并努力争创全国示范性高中

第二部分基本经验与启示

沂水一中取得的显著成绩,为未来的快速发展、内涵发展积累了基本经验,为学校的快速、持速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是前提

在改革发展中,我校教育能够快速发展,靠的是解放思想,敢为人先;靠的是负重拼搏,不畏艰险;靠的是精诚团结,勇往直前。特别是在学校发展陷入困境的时期,把解放思想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两基”攻坚、科技教育、化解债务、排除危房等作为最大机遇面前,学校始终以兄弟学校的发展目标为参照,以“争优创优”为奋进之矢,冲破“峡谷意识”,找准起点、坚持标准、立足发展、创新环境,使发展思路不断拓宽、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发展格局不断构建、呈现出生机盎然的良好局面。

二、更新观念是关键

在改革发展中,把观念更新作为解决一切困难和矛盾的“催化剂”,用发展的思路寻找发展途径。始终坚持把握教育发展的战略和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改革发展的全局,主动适应、主动融入、主动争取、主动服务,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作为工作动力,把管理增效、教育优质、发展提速作为办学主题,把观念更新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良药妙法。

三、改革创新是动力

在改革发展中,始终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更新观念中改革创新,在创新思路中统一行动,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激发学校的生机和活力,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始终把创新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注重确立创新思维,着力健全创新机制,不断在创新新方法,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上下功夫。

四、以人为本聚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是学校的发展之本,生命之源,力量之基。我们牢牢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新人的发展思维和发展能力,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全面推进学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部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三大机遇

1.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基础。有过去几十年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基本经验,有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高度认识,有全社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更加重视,全民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和积极兴办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地方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有力支持。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为我国实现富民强国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绘制了美好蓝图,给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县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人口文化水平、科学技术素质相对偏低,发展中面临着不可回避的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等重大战略性发展问题。需要我们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超前构建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开发平台和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为如期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

3.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新需求。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教育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将会越来越高。目前,在校学生大部分已是家庭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高、教育负担能力与负担意愿强,突出表现为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在未来10年里,我校的办学内涵是“四个转变”:由数量发展转向质量提高转变,由超常规发展向理性发展转变,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由重点发展向均衡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要。

二、面临的三大挑战

1.积极应对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挑战。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将会进一步发展,科技、教育、人才日益成为国家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未来世界的竞争焦点就是人才资源,而决定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教育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具战略意义的基础产业。作为农业大县中的沂水一中,必须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差距,突破发展中的“瓶颈”。

2.积极应对发达地区教育快速发展的新挑战。现行的教育途径、内容、方法和手段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这为我校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通过今后10年的时间,我校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建设真正的学习型校园,实现由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由人力资源到人力支撑的根本转变,在市内实现赶先、超先、领先的发展目标。

3.积极应对改革发展中困难和矛盾的新挑战。改革开放40年来,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市内同级以上学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也凸现出来。突出表现在:

(1)建设资金严重紧缺。受地方财力的限制,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给学校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潜在压力。近几年,学校连续扩招,教室、宿舍及教学相关配套用房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配置还相对落后,按照实施中学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2)标准化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一是受历史局限,校园建筑设施有些已经陈旧,校园建筑布局也需要科学统一规划,建设任务繁重工程浩大;二是受地方经济的制约,设施功能不配套;三是学校电教、实验仪器和图书装备严重不足。

(3)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面临压力。一是骨干教师相对缺乏。在省市有影响力的名师还太少。二是专任教师培训乏力。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还太少。三是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学科专业不强仍然存在,艺体教师专业深度和观念明显不够,学校艺体学科教学和艺体活动不能有效开展。四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急需提高。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随着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现代教学手段还相当落后,还不能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五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评估等方面存在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观念上的困惑,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

第四部分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方针

我校未来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夯实基础、发展内涵、超越自我,再创新高”。坚持“让学生和谐发展与乐学进取”的办学理念和“举德育为首之旗,走创新改革之路,抓学生为本之纲,强教师素质之功,兴科研强校之风”的指导思想。

1.夯实基础: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发挥政策张力,激活发展要素,创新管理机制,用新理念治校,夯实发展基础,夯实“教学”基础,夯实教研基础,突击薄弱环节,打破发展“瓶颈”,挖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增添后劲和动力。

2.发展内涵:按照“理性发展、长远发展、优质发展”的思路,扣紧时代主题,把握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尊重教育规律,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人才培养、开发校本教研、营造学术氛围、发挥知识价值、尊重群众意愿,始终把教育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地推进我校教育优质快速发展,以最快的速度跟上省内先进水平,提升我校教育的影响力。

3.超越自我:按照“创新发展、快速发展、优化发展”的思路,扣紧教育发展主题攻坚突围,借助教育发展优势乘势而上,切实加强标准化的规模建设,强化与规模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全力推进管理精细化,以最快的速度超越同类学校,以最好的业绩提升我校的影响力。

4.再创新高:按照“立足发展、着眼发展、超越发展”的思路,强化优势,突击弱势,突破“瓶颈”,优化资源,提升内涵,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切实将教育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上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形成智能多元化、关爱均等化、教育人本化、队伍现代化、办学优质化、交流国际化的办学格局,促进学校上档升位。

二、发展原则

根据我校未来十年改革发展的建设规划,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发展全局,坚持理性发展、质量立校、人才强教、依法治教,紧紧围绕以下六项原则,发展学校内涵。

1.坚持科研兴校原则。以推进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校本研究为切入点,创新教科研机制,建立教科研评价体系,坚持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相结合、学科研究与德育研究相结合、传统研究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实现以研促教、以研融教、以研立教、以研兴教的目标。

2.坚持质量立校原则。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发展教育内涵,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3.坚持人才强校原则。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抓培养、抓典型,抓示范,以普遍提高为基础,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人才培养高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教师阶层梯度培训培养规划,努力为学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坚持依法治校原则。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依法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教职工的监督作用,确保学校实现“依法、规范、高效、公正”的行使教育管理权力,促进和保障学校健康发展。

5.坚持外联强校原则。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教育发展思路,不断拓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广泛建立与省内外、市内外、县内外学校友好合作关系,增大学科交流的密度,增大学术交流的广度,增大课题研究的深度。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现代化学校信息网络。扩大我校与省内名优学校的交流平台,促进我校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第五部分改革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升内涵为抓手,紧紧扣住“围绕中心抓发展,立足未来强内涵,积极办好高水平、高质量的高中”的工作思路,力争早日建成省级优质示范化高中,争创全国示范性高中。

(二)具体目标

1.德育建设目标。以人格教育为主题,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自我管理为抓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推进德育科研改革,加强学科德育和德育课程建设,完善育人机制,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努力构建充满地域特色、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和创新性的德育工作体系。

2.队伍建设目标。以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创新力强的教师队伍为目标,积极推进用人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大力实施名特教师、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努力实现队伍管理科学化、结构分布合理化、学科教师专业化,逐步形成人才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

3.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挖掘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培育校园文化特色,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着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努力构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

4.办学条件改善目标。到2022年,基本构建高标准、高质量的发展格局,使教育特色更加突出,教育内涵不断丰富,时代特征更加鲜明。高水平、高质量率先普及高中教育,基本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现代化、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

5.内涵建设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队伍建设、质量建设、管理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教育改革与管理创新,努力实现发展理念、发展重点、发展方式的“三大转轨”,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与办学特色。

二、主要任务

未来10年是我校抢抓机遇,奋力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改革发展的黄金阶段,全校上下务必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开拓创新,围绕奋斗目标、落实重点任务,基本实现办学标准化、发展规模化、管理精细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着力培养教师队伍,初步构建多元智能理论基础,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全面推进“四大建设”,深化“八项改革”。组织好、实施好、发展好我校教育,为沂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推进四大建设体系

1.积极推进德育目标建设体系。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校,充分利用、发掘社会和学校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德育科研课题,大力开展德育技能培训,努力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思路、新方法,加强新型德育体系构建,突出德育工作特色,不断完善育人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德育为首的良好局面。

(1)整合德育内容与形式,构建立体化德育格局。遵循开放、多元、动态的现代社会发展规律,适应瞬息万变、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和高度开放、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线性结构、单一内容和凝固模式,教会学生接受21世纪的各类挑战,面向现代社会,重新整合德育内容和形式,形成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有机结合,理论、知识、能力、行为并重,课堂、学校、社会相连的开放、多重的立体化德育课程。

(2)开发学生深层思想,服务社会构建功能化。坚定爱党、爱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重点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强化三大意识教育:一是树立争一流的意识,教育学生建立一流标准,造就一流人才的后备力量;二是树立时代意识,明确时代赋予的重任,敢挑时代重担,争做新时代的优秀人才;三是树立国际意识,正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明确竞争激烈的国际大环境对人才的全面要求。确立四大品性,要求学生具有责任心、进取心、坚韧性、适应性。即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对社会的关注和报效中国的责任感,对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个人所从事的事业的不断追求与开拓精神,不畏困难,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意志,在日益复杂和高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3)开展学生行为、法纪、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德育工作全员化。以德育工作与学生需要相统一为思路,探索新途径,挖掘新潜力,构建新格局。以行为规范养成为基础,以法制纪律教育为关键,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形成稳定的思想基础,创新高效的教育机制,保障德育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突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与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个性化。

(4)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文化活动有机结合,构建德育工作社会化。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网络作用,促进家庭与学校有机结合,塑造精神品格、丰富精神文化、回归教育本质,为教育内涵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底蕴。坚持精神立教、文化兴教,在传承、创新、实践、成果四个方面下功夫,构建教育新文化、形成教育新特色。

2.积极推进队伍建设体系

(1)干部队伍建设职业化。以“提升素质、转变职能、发展能力、适应改革”为目标,建设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干部队伍。坚持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和聘任制,推行持证上岗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坚持任前公示制和任期票决制,实行拟任见习制,选派拟聘(提拔)对象到名优学校短期挂职;改进对干部的管理与考核制度,加强对各处室干部的培训,加大开拓开放力度,积极拓展培训模式,全面实施任职资格培训、全员提高培训、骨干培训、学历提高培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网络技能培训、专题培训、分岗培训,挖掘网络教育资源、搭建干部论坛及校本研训平台,不断提高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能力;建立干部目标考核体系,加大群众评议力度,建立干部集体学习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评议制度,制定定性和定量考核标准,加大年度考核和任期目标考核力度,实施末位诫勉制,推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完善干部述职述廉述学制,实行定期联系通报制;建立健全“名优干部”的评价选拔机制。

(2)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素质提高工程、资源共享工程,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结构分布合理化、学科教师专业化,逐步形成人才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体制和管理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生满意、社会认可能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把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明确新世纪学校教师的任务与使命,结合教师全员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促使广大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自觉性。

一是创新教师教育体系。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开展教师教育培训,构建教师教育体系:新教师岗位能力建设体系、中年教师学历层次提高体系、骨干教师功能引领体系,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是整体优化教师资源。建立“骨干教师工作室”,建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考核、培养、使用制度,建立骨干教师资源共享制度,建立强弱联姻制度,试行流动教学模式,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三是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全力推进专业化建设,由合格型、经验型、苦干型向专家型、学者型、科研型转变,不断提高教师的发展力和创新力。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促进教师奋发成长。

(3)实施骨干教师建设计划。结合国家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制定骨干教师评价考核标准以及个人提高培养方案,分期分批分层次建设骨干教师队伍。

(4)实施名特教师培养计划。从全国重点大学引进一批素质好的优秀毕业生,积极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选送学科拔尖人才定向攻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实施重点培养计划。建立名师培养对象访学制度,每2~3年给予1个月的带薪访学机会,对名师培养对象给予科研和出版资助。加强对特级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开展“名师论坛”,成立“名师工作室”,实施名优教师资源共享工程,使其成为全校教师的核心力量。

3.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1)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全面改善办学环境。一是基本实现办学标准化,教育功能完善,教学手段先进;二是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管理环节科学,管理结构优化,管理理念超前;三是着力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倾力打造一批省市级骨干教师,打造1-2个优势学科,在市内外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一是教育思想现代化。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二是办学条件现代化。学校设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做到场地充足、设备现代、功能齐全、实现校园联网、校际联网、区域联网、国际联网,教学手段现代化。三是教育发展水平现代化,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四是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科学定位,协调发展。五是教师队伍现代化。教师学历高等教育化、教师来源多元化、学科教师专业化、培养机构综合化。六是教育管理现代化。推行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探索建立现代教育体制、现代教育制度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大力应用现代管理手段,促进管理专业化。

(2)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革命老区生态环境建设,扎实开展绿色校园创建活动、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培育良好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为师生建设一个整洁、美观的学习环境。推进学校文化设施建设,鼓励学校组建文艺社团,坚持用高雅文化提升校园品味,渲染校园文化氛围,秉承革命老区文化传统,传承革命老区文化遗产,编写革命老区文化教材,净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心智,矫正学生行为;坚持用各类活动培育师生坚毅的性格、刚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大力实施“校品”建设计划,着力培育特色学校,优化育人环境。

4.积极推进学校内涵建设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我校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挖掘新动力、确定新战略、创设新机制、实现新突破;把立德树人作为抓教育质量的根本任务,不断壮大发展规模、不断研究质量内涵、不断提升办学效益,实现发展理念、发展重点、发展方式的“三大转轨”。由抓外延扩展、数量增加转变为抓内涵发展、质量提高;由注重投入保障、办学条件改善转变为提升办学品质、创新教育特色、促进人的发展;由粗放管理、终端评估转变为优化过程、全程管理。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以下工作。

(1)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强化德育机构的指导职能,落实自治式的品德教育、引导式的思想教育、自主式的实践教育、互动式的情感教育、自助式的心理教育。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改革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发挥革命历史传统的优势,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强化感恩教育,强化法制生命安全教育,强化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诚信教育,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确立内涵发展目标。按照内涵发展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环节,构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确立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格局,树立质量立校的强烈意识,在内涵上做文章,在精细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创品牌,在创新上谋发展。实现“四大回归”,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学校体现价值,让教师彰显精神,让学生绽放个性。

(3)突出内涵发展重点。强化基础型课程,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核心学科;优化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艺术、劳动技术基础学科;实现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型,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注重管理水平,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寻求质量提高办法,注重学生和谐发展,突出重点和关键环节,抓住实践层面的主攻方向,实现规模、质量、功能、效益“四大提升”。

(4)探索内涵发展途径。遵循办学理念,抓住内涵本质,拓展知识领域,创新特色教育;打造学科品牌、创设名优工程、挖掘文化潜力、强化质量立校,营造育人氛围;精心培育名师,坚持持续发展,永葆学校活力,把握办学方向,严格质量目标,深化课堂改革,提升教育效益。

(二)深化推进八项改革

1.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德育三大体系:在行为规范中探索自主管理,在系列活动中优化载体资源,在德育课程中开发课题研究。不断改革和完善学校各项评价制度,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以德育为首,全面推行以质量为中心的考核机制。力推“三风”建设:营造“勤奋、朴实、创新、求是”的校风,“严谨、科学、务实、缜密”的教风,“踏实、刻苦、自律、向上”的学风。加强年级组建设,完善年级组职能;加强教研组建设,始终不渝地发挥教研组在质量管理中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增强学术研究氛围,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深化德育机制改革。构建符合我校德育发展的革命老区德育体系、终身德育体系、和谐德育体系,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创新德育发展机制,完善领导管理机制、经费投入机制、表彰激励机制、专项督查机制;深化德育评价体制改革,完善德育评估基本要素、学生思想品德综合评价细则,建立社会化德育系统,确立分层次的学生德育目标,组织德育教育和考核。

3.深化学科结构改革。建立教学目标管理三大体系:优化基础型课程;完善拓展型课程;开发研究型课程。建立学科实验室;注重学科教学特长培养;以优势学科为龙头,以基础学科为重点,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校本开发和课题研究为抓手,整合教育资源,着力构建专业学科结构,建立提高专业能力的评价制度,推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专业机制。

4.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以岗位管理为重点,以绩效考核为目标,全面实行聘任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完善教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建立优秀教师“上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用人机制。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改革教职工分配制度,建立与工作业绩和创新成果相联系的激励机制。

5.深化课程目标改革。深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保证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现代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管理,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有计划地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认真研究学生课业任务,留足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思考问题的时间、动手实践的时间、了解社会的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6.深化质量评价改革。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并重,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优质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办学品位,争创品牌。实现教育过程从课程教学到全过程全方位教育的提升是学校发展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科教研向纵深发展,增强学术研究意识,从单一的教科研向交叉、分层发展提升;重点学科从单项建设到建立“产学研”联盟提升;从本校规划向县内外延伸和发展。

7.深化教育环境改革。实现政府投资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向改善人才培养与集聚条件转化,坚持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手抓两手硬的指导思想,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在重点建设标准化的过程中以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为人才培养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加快学校自身发展和协调发展。

8.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实施高中教育分流制,建立以升学预备为主和就业预备为主的高中教育双轨制教学模式,逐步推行学分制,学生可以选择个性化的教育途径和学习内容。以升学预备为主的高中教育,以文化课程为主,辅之职业教育;以就业为主的高中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主,修完国家规定文化课程,可通向高等职业教育或走向社会参与经济建设。特别是要牢固树立为沂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要密切联系沂水实际,围绕农村产业,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实施分流教育,为学生的多种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第六部分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把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坚持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民主集中制。深入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及教育行风建设,努力构建具有教育系统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学校党建工作活力。建设好学校党建工作队伍,构建学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认真做好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培育高品位的校园精神。开展文明学校创建活动,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做好学校稳定和安全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营造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完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民主管理,加强民主监督。

二、完善后勤管理

借鉴先进的后勤管理模式,运用科学的组织形式,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保障后勤工作任务的完成和规划目标的实施,对学校后勤设施逐步实行社会物流化的管理方式,在学生的生活区域和运动区域,结合学生的自我管理,实行“生活导师制”和“活动导师制”,实行“规范+自主”的管理模式。

三、争取经费投入

按照国家财政部关于“把教育作为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持续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精神,针对我校发展目标,千方百计争取县财政支持,增加教育投入。充分利用机遇优势,在“教育扶持工程”中寻找来源,以解决薄弱学科和教师专业培养问题。积极开办校办产业发展,通过教育资源的科学运作,用勤工俭学的收入作为办学资金来源,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能力。同时由当地干部群众和家长代表等组成学校理事会,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和支持学校自我发展。

四、推进依法治教

严格遵照教育法律、法规,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执教。提高全体教职工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建立健全教育执法责任制,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全面实行校务公开,推进教育发展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努力形成学校依法办学、学生依法接受教育的良好局面。

五、完善实施机制

强化规划引导功能。高度重视规划在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重点专项规划,落实年度计划,实行年度计划报告制度。未来10年,我校教育的重点是,制定并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教育体系建设、德育工作、素质教育等专项规划。各处室要根据学校的规划纲要,组织编制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加强规划执行监测。完善规划决策体制和制度,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规划的调整机制。相关部门和科室要加强对规划及其实施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规划意识,提高维护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共同推进规划的实施。

总之,未来10年,是我校抢抓机遇,奋力崛起,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改革发展的黄金阶段。全校上下必须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正确的指导方针,清晰的发展目标,明确的办学方向,既定的工作任务,有力的保障措施,团结一心,积极进取,实施规划目标,落实工作重点,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办人们满意的学校,争创全国示范性高中,为沂水的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关闭窗口

Word版下载 PDF版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Copyright©沂水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沂水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Email: ysxxgkb@ly.shandong.cn  网站标识码3713230027 鲁ICP备0600096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107号

智能问答
客户端
爱山东
爱山东
沂水首发
沂水首发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新媒体矩阵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