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2021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索 引 号: | yishuijdgcxx/2022-0000038 | 主 题 词: | 教育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发布机构: | 沂水县临沂机电工程学校 | 发布日期: | 2021-11-01 | |
浏览次数: | 有 效 性: | 有效中 | 成文日期: | 2021-11-01 | |
标 题: | 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2021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
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2021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沂水县职业学校),是沂水县唯一的一所国家级重点、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153亩,建筑面积7.07万平方米,实习实训设备总值2148.1万元;有专任教师310人,其中专业教师199人,“双师型”教师142人,全日制在校生6100人;开设专业11个,其中省级品牌立项专业1个、市级示范性专业3个。
2021年,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共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6个;学校承办了沂水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沂水县“劳动之星”电工和焊接工技能大赛,参赛同学凭着精湛的技术水平,锤炼出了高端的匠品,显示出了敬畏专注、严谨耐心、坚持专一、细致完美的工匠精神。学校在会计、护理、电气、计算机、学前教育等多个专业组建了对口高职升学班,通过参加春季高考、三二连读,571名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二)学生情况
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信息技术系、汽车工程系、学前教育系、财经医护系、职教高考部7个专业教学系、部。
学校2021年招生2144人,现有150个班级,全日制在校生5696人。学校学生有升学和就业两大类型,学生巩固率96.55%。除全日制在校生外,学校还承担全县农村两委成员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工作,每年培训7200人次左右。
(三)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10人,专任教师生师比为19.67:1,其中专业教师199人,双师型教师14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为71.36%,兼职教师41人,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为20.6%, 专任教师中有299人为本科学历,9人为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99.35%,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为2.9%,专任教师有106人取得高级职称,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为34.2%。
(四)设施设备
本学年度设备总值2148.1万元,生均达3771元;实习工位1380个,各类图书107027册。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招收到的学生大部分文化课学习能力相对偏低,个人思想素养、习惯养成等方面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数学科目整体水平偏低,经过分层次教学和精细化管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试成绩表明,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到87.2%;根据职教发展的新形势,学校领导审时度势,顺应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需要,将春季高考部更名为职教高考部,2020年再招收普通高中录取线以下10分内的学生256人,备战2023年职教高考,这部分学生文化素质整体优良,考试成绩表明,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到96.6%。
学校注重实训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的优势,通过项目教学和技能比武等形式全面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专业课合格率88.5%以上,体育课成绩达标率99 %,学生毕业率90.12%。
学校以参加省市技能大赛为目标,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导向,全面强化专业教学。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和学习方向,积极参与专业学习,专业技能有了很大提升,2020年,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共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19个,位列全市第五名;承办了沂水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沂水县“劳动之星”职业技能大赛。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二)在校体验
作为临沂市市民最满意的职业学校,依托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抽样调查表明,学生对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实习实训、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及生活服务均表示满意,毕业生对学校均予以好评。
学校按照开设专业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积极组织师生技能比武、“1+X”技能证书试点、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学校组织开展文艺晚会、趣味运动会、田径运动会等活动,适时开展各类专题活动,如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专题活动、安全教育月专题活动等,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充实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为83.2% ,专业学习满意度为87.8%,实习实训满意度达到91.3%。
学校狠抓校园安全管理,将安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疫情防控常态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因此,学生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生活、校园安全的满意度高,毕业生对学校的整体满意度达83.51%。
(三)资助情况
一是国家免学费。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我省全部免除中职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学费。
1、资助对象: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农村户籍(含县镇)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
2、免学费标准: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不可向学生收取学费。基本拨款标准是:旅游服务类、财经商贸类、教育类专业,学费每生每年2800元;农林牧渔类、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电工电子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体育健身类、文化艺术类专业,学费每生每年3300元;医药卫生类专业,学费每生每年3900元;
3、学生资助情况:2020年下半年,享受免学费的学生人数是5069人,金额为841.35万元;2021年上半年,享受免学费的学生人数是4850人,金额为804.11万元。
二是国家助学金。
1、享受助学金对象: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非涉农专业在校学生的10%确定)。
2、标准:每生每学年2000元。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资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
3、学校学生享受助学金情况:2020年下半年,享受助学金的学生人数是402人,受助金额是40.2万元;2021年上半年,享受助学金的学生人数是389人,受助金额是38.9万元。
(四)就业质量
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在沂水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精神,按照“出口畅,入口才会畅”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毕业生安置工作。同时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依据学生的专业特长,结合产业人才需求开拓就业渠道,本着先考察后安置的原则,对考察的企业好中选好,优中选优,把学生安置到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保险福利待遇好的企业。
2021年学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五个大类:一是数控加工制造类,初次就业率95.64%,专业对口率93.17%;二是信息技术类,初次就业率90.21%,专业对口率83.24%;三是电气技术类,初次就业率91.12%,专业对口率86.01% ;四是汽车维修与服务类,初次就业率92.18%,专业对口率90.05%;五是学前教育类,初次就业率93.17%,专业对口率83.16%。毕业生的初次就业起薪为2850元,学生实习满意率达80.53%。2021年我校有571人通过单招、春季高考、三二连读等形式升入高等院校学习,继续专业深造,高职升学率56%。就业率与以往比较基本持平,就业质量有所提高。
毕业生数 |
升学人数 |
直接就业人数 |
初次就业率 |
对口就业率 |
1085 |
571 |
514 |
98.06% |
89.22% |
(五)职业发展
学校各专业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通过理论指导和专题训练推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学校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均得到社会好评,特别是得到了相关企业的信任。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毕业生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均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企业中层领导和技术骨干,有的成了职业经理人。例如:
1、孙庆峰,2000级机电班,班主任夏德幸,2003年被学校安置到青岛前进厂,主要从事船舶钳工工作,由于工作出色,被评为青岛市首席技师、青岛市劳动模范。
2、吕振江,1998级机电班,班主任王桂起,2001年被学校安置到青岛前进厂,主要从事船舶铆焊工,由于业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全军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黄海涛,1995级电子二班,班主任杜纪全,97年毕业参加工作后就职于青岛丰泰电气有限公司,后因公司发展及业务调整工作岗位随之变化,2010年底通过公司改制买断公司股权,于2015年又成立青岛丰泰配电工程有限公司。现任青岛丰泰配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沂水商会常务副会长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及省规范化学校建设要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突出办学特色,突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加大优势专业建设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薄弱专业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三个专业达到示范性建设标准,电气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护理、会计电算化等四个专业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学校将以省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带动其他专业建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
为学生发展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积极与各高职院校开展三二连读联合办学,与威海职业学院联办幼儿教育专业,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联办电气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三个专业,与临沂职业学院联办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与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办会计电算化专业,畅通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渠道。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潍坊水源教育合作办学,学生与水源教育签订培养协议,享受水源教育的特色教学服务,采用半军事化管理,提升教学成绩;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分别与瀚海教育、中航东星(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为本专业增加高铁服务与管理和航空服务两个专业方向,为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盘古集团合作,为本专业新增电子商务专业方向,进一步拓宽了本专业的就业渠道。
根据学生未来从事主要行业和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与素质要求,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出发点,以“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为基本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育教学改革
1、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适应区域、行业企业对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根据学校发展实际,现开设十一个专业。
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1 |
机械加工技术 |
051200 |
2 |
电气技术应用 |
053100 |
3 |
焊接技术应用 |
052200 |
4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082500 |
5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090500 |
6 |
学前教育 |
160100 |
7 |
会计电算化 |
120200 |
8 |
护 理 |
100100 |
9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130200 |
10 |
舞蹈表演 |
140900 |
11 |
电子商务 |
121100 |
强化专业建设的组织领导,根据学校发展实际,调整充实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组织召开了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年会,各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分别召开研讨会议,开展专业建设相关研讨活动。各专业指导委员会会同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及各教学系,针对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能力要求、实习实训、技能鉴定、校企联合、产教结合、就业安置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和省教育厅制订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制订学校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及课程标准,制订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加以严格落实,加强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模块式教学,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理论体系的状况,注重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课程标准尽量与行业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实施“双证书”教育;转变办学理念,强调“做中学”与“学中做”,实现师与生、教与学、教学与岗位之间的“零距离”对接;以专业能力为主线,分为基本素质课程和专业能力课程,形成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专业理论课程为基础、以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针对就业岗位群,将岗位工作需求转化成知识能力,制定课程标准,合理组建课程结构。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思政课程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思政》教学大纲开全开足课时;文化基础课以“够用”“适度”为原则,专业理论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增加实训教学课时。专业技能课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理实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规范相融合的体系。在保证专业主干课程的同时,努力提高选修课的比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进一步强化技能提高,加大实习实训课时,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时达50%以上,努力拓宽专业的就业口径和择业优势。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共育特色人才。围绕专业建设要求,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探索,实践教学按照“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开展“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的实践。在认真总结已经初具特色的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法、项目化的实践教学上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内涵,抓住实践教学的本质要求,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学校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示范,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同专业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共同支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深化“校企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要求和学校课程相结合,实现来料加工、工学交替;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学校两方资源,实现校企人才共育。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加快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4、“1+X”证书试点
建立健全“1+X”证书试点专项工作机制,始终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促进证书融通,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实现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无缝衔接。本教学年度,学校完成了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两个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试点工作,学校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完成师资培训6人,53名学生完成了第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考试,合格43人,合格率81%。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人才强校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数量足、结构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目标,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以专业调整为契机,以教师梯队建设为载体,将竞争机制引入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实施教师聘任制,打破现有教师任课制度,进行师资结构重组,实行系、校两级聘任制,强化重点专业师资配备,形成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以专业骨干教师带动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
建立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三级梯队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具备发挥带动与辐射作用的专业骨干教师,带动我校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推进了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以名师培养促名校建设的发展目标。
加大师资引进力度,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专业人才教师,建立起一支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专业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和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努力做到“教、学、研”相结合,为专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6、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为保障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搞好学校的教材建设,建立起教材选优制度,从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慎重选择。严格按照山东省教育厅编制的《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要求征订教材,思政课、公共基础课、公共素质课教材全部使用国家规划和省规划最新教材,专业课优先选用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对接职业教育标准和岗位要求的最新教材。
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校本教材开发计划。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及有关企业职业岗位的新要求,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实际,鼓励教师编写针对性强、实用性好的校本教材,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本年度正式出版了机电专业《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和数控专业《机械基础》两门课程的立体化教材,形成了既具有本校、本地特色又注重吸收最新科研成果的完整教材体系。
7、强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加强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在投入1156万元基础上,今年新投入43万元建设学校信息化机房,每年利用暑假期间定期举办培训班,对全校任课教师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文本、图形(图像)、音频类、视频和动画等各类媒体素材,建成各类数字教学资源140G。鼓励教师制作电子课件,吸收借鉴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授课。为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鼓励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书写教案,录制微课视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8、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校外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学生就业竞争力,对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专业技能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所有开设的专业,校内都建有满足要求的实习实训场所,每个专业都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实训基地建设 |
建成数量(个) |
1 |
校内实训基地 |
7 |
2 |
校内实训室 |
48 |
3 |
校外实习基地 |
28 |
(三)教师培养培训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积极开展师德教育和继续教育,重视对专业负责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学校深入推进教师梯队建设,重点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优化师资队伍,拓展“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路径,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学校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加强师资培训。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教学新形势,学校拿出专门经费用于教师的线下线上培训和实践,全面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7人次参加国家级线下培训、31人次参加省级教学能力大赛线上线下培训、40人次参加市级培训及全体任课教师县级培训。
(四)加强学校规范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学校以建设齐鲁品牌职业学校为发展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不断完善管理机制,逐步提升管理层次,同时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勇于创新,锐意改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子。
在教学管理中,学校紧紧围绕高职升学和技能大赛两个工作目标,根据形势发展对专业系进行了调整,优化师资配置;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能力学习,出台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精于钻研业务、注重能力提升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作用,通过积极推行小组合作探究、打造快乐高效课堂等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中职生文明公约》和《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从环境卫生、学生证、服饰仪容、手机等细节入手,教育学生做文明事、讲文明话、做文明人,争做合格优秀的中职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星级学生”评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积极组织开展了法制报告会、安全教育讲座、安全疏散演练等活动,有效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讲安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及建档工作,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学生心理困惑及早发现、及时跟上进行心理干预,确保学生健康成才。
在财务管理中,学校坚决执行上级有关财务工作制度和财经纪律,坚持做到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违规违纪行为,做到开源节流、厉行节约,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学校办学与发展的刀刃上。
在后勤管理中,学校推行后勤保障社会化,明确提出后勤服务做到保障到位、服务及时,切实解决教学、管理及其他学校工作中遇到的保障问题,真正做到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将安全管理始终摆在首要位置,明确提出安全工作“零容忍、零事故”,不断加大安保工作力度,配齐配全安保人员及设施设备,全面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巡查,严把出入关,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做到处置及时、不留隐患,有力地保障了校园安全、稳定和谐。
学校立足教育教学本质,重视教科研发展,完善科研体系建设,鼓励和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创造性,壮大科研团队力量,实现科研管理的制度化,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高效,教师的科研能力快速提升。组织各级课题、教学成果等项目的申报、校级课题开发、培训讲座等活动。完成山东省育教学研究课题成果鉴定1项;临沂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获得临沂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临沂市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学校不断加大队伍管理力度,注重强化教职教干作风建设。学校按照县编办核定的内设机构及中层干部职数,对学校内部机构进行了调整优化,为进一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机制保障。同时,对中层干部进行了竞聘上岗。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进行了优化组合,使之更加符合学校办学实际。
(五)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一直以来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德技双馨”的德育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
1、思政课实施情况。学校思政课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教育五门课程,其中前四项每周每班2课时,后一项每周每班1课时,共有22位任课教师承担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另外学校还专门设有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了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老师,使同学们能及时得到心理知识和指导。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重视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培育校园文化。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尚德博学,立信强能”为校训,进一步强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学校不断丰富文化载体,在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同时,通过墙壁、橱窗、展牌、宣传栏、电子屏、公众号等载体,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特别是走廊文化墙,同学们全员参与,积极开动脑筋,结合专业特点,把班级文化展现在教室外的走廊墙上,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社团活动。学校以服务学生素质拓展和成长成才为目的,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领学生根据自身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参加社团,使学生社团逐步走上常态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目前,学校共有学生社团18个,既有专业性质的社团,如:小家电维修社团、3D打印技术社团、汽车服务社团,也有注重锻炼身体的篮球社团、羽毛球社团、乒乓球社团等,注重基本素养的书法、绘画社团、文学社团、歌舞社团等,还有弘扬爱国教育的国防教育社团等,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社团每次开展活动都有详细的活动记录,学校还对社团活动进行检查监督,保证社团活动取得实效。
4、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校切实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团干部参加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做好发展新团员工作,新发展团员80名,为团组织增加了新鲜血液。结合活动主题,开展了以校园欺凌、我的团日我做主、勿忘国耻等主题团会;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举行了成人礼活动;每学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到附近社区或敬老院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市、县级、校级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
学校制定了校学生会章程,规范学生会成员的行为,定期对学生会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学生会干部的自身素质,使他们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锻炼了工作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
(六)做好党建工作,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中共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机关委员会,下辖11个党支部,分别是:中共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机关支部委员会、中共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教务支部委员会、中共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后勤支部委员会、中共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学前教育系支部委员会、中共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机械工程系支部委员会、中共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财经医护系支部委员会、中共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电气工程系支部委员会、中共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汽车工程系支部委员会、中共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信息技术系支部委员会、中共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离退休干部第一支部委员会、中共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离退休干部第二支部委员会,共有党员202人。
1、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对党委及各党支部班子及时换届,班子配备齐全,结构合理,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教育教学提供组织保障,推动了学校党建工作及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根据县委组织部要求制定了《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各党支部对标定位找差距,通过自查自纠、党建考核、线上汇总等方式,认真梳理不足,共收集自查问题20条,制定整改方案,对账销号管理,使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战斗力进一步加强。
2、学校实行“双培双带”党建工作法。学校狠抓党员队伍建设,通过集中学习、作风纪律整顿等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积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队伍管理中,实行“双培双带”工作法,“双培”即把党员培养成教学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实现党建工作与教书育人节奏合拍、同频共振,逐步把党员培养成教育教学能手。实施“推优”入党工作,即在发展党员过程中,重点向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班主任倾斜,树立“业务骨干优先入党”的理念,引导优秀教师向党组织靠拢。让教师党员成为一面旗帜,对全体教师形成正能量的教育、辐射和引领。
“双带”即党组织带团组织,党员带团员。教学系党支部创新工作机制,延长工作手臂,把学生团建工作纳入党的基础建设,为团建工作出谋划策,使团的每一步发展都体现着党的关怀,同时团的建设也促进了党的发展。学校实行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工作,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学业上辅导,帮助其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3、全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按照县委文件要求,制定《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党史学习教育中,依托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全面推进党史学习指定书目学习,并制定集中学习日学习计划,并按时间节点进行了集中学习、集中讨论、党课教育、党性教育、组织生活会等活动,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在保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的同时,确保学有成效;同时,组织广大师生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改革相结合,从培养学生成人成才角度全员参与、全过程培养、全方位育人,并就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专题研讨,写出心得体会、签订亮诺践诺承诺书,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擦亮“初心领航、匠心筑梦”党建品牌。
4、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按照市县安排,先后印发了《学校党员干部遍访贫困户的活动方案》、《学校“关爱老人、情暖夕阳”寸草心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34名联户干部深入开展干部联系群众、精准扶贫工作,把党的温暖传遍千家万户。学校广大党员先后四次到龙家圈社区开展“双报到”活动,提供84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资,主动认领“微心愿”。我校派驻诸葛镇上古村第一书记张刚,坚持在抗疫一线,自费购买口罩、大碗面等物资无私捐助,真正起到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事迹先后在沂水电视台、齐鲁晚报、中国扶贫网发表,今年7月份,被临沂市委市政府评为临沂市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同时学校投入资金购买水泥20吨,帮助贫困户改造危房22间;购买花种子打造“鲜花大道”一条,为美丽乡村建设增砖加瓦。
5、实行党建带团建,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根据职业教育育人特点,将“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作为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主线,先后开展了“青春同心、永跟党走”唱响红歌活动;“知党史、学英雄、担责任”主题班会;红色故事电影周、讲红色故事、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等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学校先后投入60余万元,打造校史、党史、红色教育展厅,让广大师生在家门口学党史,学英模,把思政课搬进了校史、党史展厅,让党史学习走进学生心里,更贴近学生生活,采用耳濡目染、春风化雨的方式推进德育教育与学习党史深入融合,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的。
6、开展好思政课教学活动。根据中职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一方面全力打造思政课名师,另一方面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思政示范课,在常规课堂中渗透思政元素,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立德树人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党员教师传帮带、师德标兵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各个学科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利用每天第一节晚自习时间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的时事政策和国际动态,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学生牢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让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大事,促进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祖国,引导他们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坚持“服务县域经济,培养技能人才”的宗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推行“订单式”培养,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安置渠道越来越畅通。
部分校外实习基地统计:
1、临沂市内:临沂海沂创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沂水沂工集团、沂水建筑监测站、山东沂水奥森电梯公司、沂蒙亲情旅游集团、县城部分幼儿园等。
2、山东省内:青岛海尔集团、山东潍坊福田阿波斯集团、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威海倪氏海泰集团、青岛平度海信等。
3、国内:天津长城汽车有限公司、苏州瑞仪光电有限公司、苏州亚旭电子、昆山纬创有限公司、北京倪氏海泰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等。
此外,学校还积极探索实行校校、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办学的路子。学校与威海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德州职业学院、临沂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三二连读”专科班,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档次。与临沂海沂创有限责任公司等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路子。
(二)学生实习情况
近几年学校广泛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学生实习工作中,学校根据上级要求,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详细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书,学生实习家长告知书等,优先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外知名企业等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并选派优秀指导老师跟踪指导。
学校和潍坊福田阿波斯汽车有限公司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截至目前,学校校外实习基地已达近30家。校外实习基地的不断建立,为学生校外实习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继续与临沂市财经职业教育集团、临沂市信息技术应用职业教育集团、临沂市现代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临沂市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保持紧密联系并积极参加集团组织的各项活动。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为实现“服务县域经济,培养技能人才”的宗旨,我校通过组织春季、秋季全体新生去我县部分知名企业和部分幼儿园进行参观见习活动。此项活动目的是让新生提前直观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及管理工作,更好地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企业文化、企业所需人才类型,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树立就读职业学校的信心,为将来升学、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学校与当地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当地企业培训和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成为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沂水县委县政府对学校取得的办学成绩多次表示肯定。学校获得临沂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近年来,学校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多元化办学、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亲情化服务”的办学思路,注重学校的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突出创新驱动,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做精做强、办出特色。
在用人单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测评中,企业满意度达89.37%。
(二)社会服务
在业务主管单位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全面进行,在培训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机制,遵循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社会,为社会奉献绵薄之力。
学校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促进就业的方针,紧密结合社会需要,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和全县专业技能培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按照自愿选择、定向培养、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提高的原则,做到课程设置科学化、实训技能专业化。对培训辅导教师严格组织,周密安排,认真设计专业学习计划,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始终坚持“实际、实用”,最大限度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培训方法上,坚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提高操作能力为目标,保证学员记得住、学得牢、用得上。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全县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干部教育开设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社会工作3个专业,总培训人数达到2235人。函授学历提升330人,全县教师培训480人,全县社区教育培训650人,总计培训3695人次。
(三)对口支援
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加快教育脱贫”的总体要求,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以精准扶贫为目标,以智力脱贫为重点,构建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支持网络,强化社会合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帮助更多贫困家庭孩子接受优质职业教育,增强贫困家庭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民生改善,实现共同富裕。
实施“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精准脱贫”,2020年优先接收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2名。
准确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状况,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档案,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和个性化帮扶。加强对农村贫困学生职业观的教育、职业理想的教育、职业生涯设计的培养,组织贫困生专场招聘活动,开发优质就业岗位,2020年优先推荐69名农村贫困毕业生就业。指定班主任和专任教师开展“一对一”帮扶,采取多种帮扶措施,实现贫困毕业生顺利就业。在享受国家免学费和生活补助的基础上,对77名特别贫困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的,再给予奖学金等补助,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四)服务抗疫
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疫情防控工作精神,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 ,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常态化防控规范有序,有力地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效维护了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
1.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防控思想。
学校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积极组织师生学习各种文件精神,首先成立了以王纪山校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防控办公室,田相昆同志任办公室主任;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把学校疫情防控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全员参与、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总体策略,坚持及时、准确、适度的原则,充分准备,严阵以待,将各项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2.严格工作机制,规范常态防控
(1)健全工作制度,备齐防控物资。2021秋季开学前,学校制定了开学工作方案、防控工作方案、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师生晨午检制度、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健康管理制度等九项制度。组织开展师生疫情防控知识技术培训和疫情防控演练。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备齐备足了各种防控物资,为疫情防控和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充分的后勤保障。
(2)开展健康宣传,普及防控知识。学校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活动,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3)一是加强校内值班,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与教育部门、卫健部门、公安部门的信息联动机制,发现疫情及时上报。随时收集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调整情况,及时准确地进行预警。
(4)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零报告”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5)加强门卫管理。学校校门口按疫情防控要求设计登记册,门卫及疫情防控人员,对进校人员逐一核查登记、测试体温等。学生进校后,不得随意离开校园,如确需离开,必须向班主任报备,凭请假条出入,并测试体温。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如果发现外来人员异常情况,应及时登记并报告。对出入学校的车辆进行严格检查、登记和消毒等防疫工作。
(6)落实检测制度。学校落实每日晨午晚检制度,学生在进入教学楼前进行体温检测筛查,无异常后方可进入。发现可疑症状者,在体温测试确定后,应立即由专门人员引导至校内临时留观室,并立即通知其家长,联系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尽早就诊治疗。
(7)做好师生去向追踪。学校疫情报告人每天核实师生缺课缺勤信息,做好缺课师生及缺课原因的登记、统计和追踪工作。
(8)严格管理重点区域。在上级卫健部门指导下,按照防控措施要求,加强对学校出入通道、办公室、教室、宿舍、实训室、图书室等重点区域的管理、消毒和洗手消毒液配备,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9)严格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学校食堂进一步加强了防控措施,规范了就餐流程。强化消毒工作,每日对师生餐具进行消毒处理;加强对食材的采购、存储、加工等环节的卫生安全管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校外送餐人员严格个人防护。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落实及财务状况
财政部门对职业教育发展高度重视,每年预算编制优先考虑教学经费及免学费配套经费。每年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超出规定比例。
2021年预计全年收入7600.6万元,其中上级补助学费1312.2万元,住宿费120万元 其他收入150万元,人员经费5620.42万元。
2021年全年支出7600.6万元,其中人员工资支出5615.62万元,其他人员经费4.8万元,水费支出30万元,电费支出175万元,暖气费支出100万元,邮电费3万元,物业管理费216万元,一般办公费55万元,印刷费6万元,会议费1万元,培训费20万元,差旅费55万元,公务招待费1万元,一般公务用车维护费6万元,专用材料费50万元,维修款50万元,归还原欠款100万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70.18万元,工会经费30万元,劳务费240万元(用单位实际收费支出),债务还本394.2万元,新校建设配套及建设手续费377.8万元。
(二)政策措施
沂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明确发展定位,加强督查考核,及时协调解决职业教育经费筹集、基础建设等问题,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严格遵守《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学校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重大事项都经教代会研究通过,自觉接受师生监督。深入开展体系制度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不断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根据教干、教师和工勤不同的特点,着重从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实绩等方面进行严格、认真、细致、公开、公正的考核,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差距,受到了教职工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七、特色创新
案例:发挥中职社区教育功能 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社区教育学院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功能,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在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工作中,积极探索实施“学员覆盖“工程、“能力提升”工程,重点突出“强党性、有纪律、提素质”三项内容,把全过程质量监控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擦亮基层干部学历教育沂水品牌,为推进沂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基层执政骨干。
(一)实施“学员覆盖工程”,实现1042个原建制村“一村一学员”
育训并举,是职业教育的法定职责,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沂水县自2015年8月组织第一批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招生报名起,始终把“学员全覆盖、社区无遗漏”作为基层干部学历专科教育五年规划的关键目标之一,即规划期末实现全县378个社区(村)每村一名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学员。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做到应知尽知、不漏一人。2015年8月16日,全省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试点工作会议结束后,第二天沂水县就召开了全县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招生报名动员会,第一时间将会议精神传达到镇街和社区(村)。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微信等宣传渠道广泛宣传基层干部学历教育的重大意义、招生条件和报名要求,让符合条件的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成员人人皆知。2015年当年,沂水县共累计考选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173人,考选人数和高分率名列全省前茅。
二是严格推荐审核,做到公正公开、全面过硬。乡镇(街道)党(工)委把好推荐关口,对所有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成员逐一过筛,凡是符合条件的,必须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并经乡镇(街道)党(工)委初步审核后进行推荐。县委组织部联合纪检、综治、信访、公安、卫计、教育等部门对报名推荐人选进行全面的资格审查,凡是毕业文凭、计划生育、违法犯罪、信访、综治、党纪政纪处分等有其中一项不合格的一律淘汰,严格确保正式人选全面过硬。
三是科学精心辅导,做到准备充分、成绩出彩。对正式入选人员集中开展考前动员,要求所有候考人选第一时间实现“工作到学习、干部到学生、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三个转变,每天早起一小时、克服工学矛盾,拿出专门时间,投入专门精力,进行集中考前辅导和模拟考试,做到正式人选准备充分、考试顺利、成绩出彩。2020年,在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招生入学考试中,沂水县共有243人参加考试,其中208人过线录取,过线人数居全省第一。
四是敢于路径创新,做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为切实解决低学历基层干部受教育难题,在抓好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了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干部中专学历教育,进一步扩大基层干部受教育覆盖面,让原本只有初中学历的“两委”成员、后备干部、村级下属组织负责人、合作社负责人、优秀青年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等有了“上中专”的机会,为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源。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考选基层干部中专学历教育学员1427名,在如期实现378个社区(村)每村都有一名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学员的同时,全县1042个原建制村也实现了“一村一学员”。
(二)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把提升素质能力作为学历教育的第一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乡村干部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自开展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工作以来,沂水县始终把“强党性、有纪律、提素质”贯穿工作全过程,积极引导学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锤炼党性、遵规守纪、提升素质,为乡村干部在新时代有新作为、新担当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把开展党性教育作为新学员“现场教学”第一课。充分用好红色资源,不断丰富党性教育方式,适时组织新学员就近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沂水革命纪念馆、沂水县党性教育检测中心等党性教育基地,通过看展板听讲解、学习先进事迹、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接受党性教育,不断强化党员学员的党性修养,引导非党员的学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每个班级都组建临时党支部,由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选派业务骨干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把素质能力提升作为日常教学的重中之重。除规定必学考试科目外,沂水县结合实际情况和学员个性需求,先后增设公文写作、书画、音乐、军训、摄影摄像等课程,引导学员组建各具特色的学习兴趣小组。充分整合社会力量,建立由沂水籍在外优秀人才、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模人物和乡土人才组成的师资库。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或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村村到”学员现场交流活动,推动学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每年开展一次“学员上讲台”活动,鼓励学员人人登台宣讲,不断锻炼提升基层干部开口能讲的能力,目前已有369名学员参加了“学员上讲台”活动。
总之,在省、市委组织部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电大和临沂职业学院的指导下,沂水县的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离上级的要求和基层干部的期盼仍有一定距离,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结合沂水实际,提高站位,抬高标准,扎实工作,让乡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得到再提升,为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水篇章”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继续进行专项培训,充分发挥信息化数字校园系统功能
学校加强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利用暑假举办培训班,对全校任课教师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但教师还需要进一步熟悉了解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功能,灵活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此学校将聘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辅导,举行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促进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的提高;探讨立体教材使用推广,线上教学资源需进一步丰富,做好疫情防控时的预案。
(二)加大教师线上线下培训,加强对年轻教师的管理和培养
教师因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眼界不开阔,思维受到局限,从而对职业教育新形势新政策新发展的理解认知存在滞后,不熟悉不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及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活动,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带着问题学,通过对比找差距、思考改进措施、方案;分层次分批次,目标一致地学,以期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动作用,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随着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文件的出台,为了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自主聘任年轻教师逐年增加,学校通过制定培养方案和考核办法,严格管理,促进其成长进步。
(三)加强专业建设 突出办学特色
学校当前存在专业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切合度不高,服务县域经济能力不强的短板。学校以“三二连读”办学为抓手,进一步推进3个示范性专业、4个规范化专业建设,重点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积极创新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深度融合机制,校企协同开展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工作。
(四)改进技能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技能大赛成绩
要进一步推进项目教学法,开发专业技能课校本教材。深入研究比赛项目及技能训练要点,坚持高强度训练。做好集训队老中新三级梯队建设,敢于尝试挑战新项目,积极争取焊接、互联网+wifi移动互联两个项目的市技能大赛赛点。
(五)职教高考政策研读,不断提高升学率
要进一步研读职教高考新政策,对中职三年级管理人员、教师进行系统的专题培训,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签订政策明白纸,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做好2022年的职教高考工作,不断提高本科升学率。
回顾2021年度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各级领导的要求和全县人民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以部省共建职教创新发展高地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强化学生管理与安全工作,着力拓宽就业渠道,多措并举,全力提升办学质量,向各级领导及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1年11月1日